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奶牛猝死症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由于奶牛猝死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且本病多发生于青年牛和膘情好的奶牛,因此,严重危害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该病,近期笔者对我市奶牛猝死症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防治本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奶牛猝死症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由于奶牛猝死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多发生于青年奶牛和膘情好的奶牛,因此,该病严重危害着奶牛生产[2]。笔者对我省关中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猝死症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结合3年来实际参与4家奶牛场猝死症诊断和防治的体会,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r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仅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奶牛养殖主产区的规模奶牛场(园区)出现了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由于病牛不见任何征兆而突然死亡,所以称为奶牛“猝死症”。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奶牛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二是由奶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三是感染A型魏氏梭菌致发本病。本文主要介绍由魏氏梭菌引起奶牛猝死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猝死症(SDS)又称暴死症或急性死亡综合征。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垦区牡丹江分局云山农场某奶牛场奶牛猝死症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等工作,证实了本次奶牛猝死症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为该牛场今后防治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家畜猝死症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生的病因不明的疾病,在山东省尤以山羊发病较多,损失很大,经过两年多对“山羊摔死症”病因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克雷们氏菌肺炎亚种及凝结芽胞杆菌混合感染能引起“山羊猝死症”。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特点:1992年冬季,菏泽地区某些县首先发生了“山羊猝死症”,1994年元月份以来,疫情逐渐变扩到济宁、枣庄、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临沂、日照等十七个地市,造成大批山羊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严重,天气转暧后,发病率逐渐降低。本病的发生不形成烈性传染,同群羊有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家畜猝死症的调查与防治孙荣华(河南省邓州市成人中专474180)近年来,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地,散发或流行一种以牛为主的家畜急性死亡症,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故称为“猝死症”。据资料报道,引起本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亦有查不清者,...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和临床分娩低血钙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多呈散发,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奶牛生产瘫痪的原因,并就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陆良县自1996年首次在活水乡发生耕牛“猝死症”以来,已先后在全县10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零星散发该病,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没有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发病死亡,以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性坏死为特征。由于本病在目前没有确定病原,所以暂称之为耕牛“猝死症”。1997年以来,该病在大莫古乡太平哨村公所太平哨村发生尤为突出。由于发病症状相同,所以笔者对太平哨村耕牛“猝死症”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猝死症。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奶牛肠道,在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其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营养状况比较好的高产奶牛,5~9岁高产奶牛最容易发生。多数母牛发生于产后(12~72h)或者正常的分娩过程中,个别也发生于分娩前。该病是由孕后期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所致,发病时奶牛呈现以突然发生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低血钙症。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常呈散发性,但复发率较高,若发病后能顺利治愈,产奶量也会下降10%,如果另伴有胎衣不下,酮病,乳房炎时产奶量的影响损失更大。为能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将其防治体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症也叫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病奶牛体温下降,全身肌肉无力,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好发于5~9岁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此病多为散发,但在个别奶牛场,发病率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后可再度发病,且复发率特别高,极易造成一些高产奶牛被淘汰。为此,应加强对其潜在危害性的认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症,确保奶牛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市奶牛场2000年6~7月份突然死亡成牛奶牛8头,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基本一致,经病料选送省畜牧总站化验室诊断,结合发病情况,饲养管理情况全面调查,奶牛猝死症病因基本查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起奶牛乳房葡萄球菌病的诊治,深入而系统地介绍了本病的临床特点、感染途径、发病原因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并对葡萄球菌侵入机体后所造成的具体病理类型进行了总结,力图提升兽医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奶牛养殖主产区的规模奶牛场(园区)出现了一种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由于病牛不见任何症兆而突然死亡,所以称奶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15.
牛猝死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的病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为防治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牛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带下症是家畜产科病常见症之一,为慢性病,病程绵延。轻微的带下症对产奶牛的机体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带下症能危害奶牛的机体健康、繁殖,导致胎间失常,影响到奶牛终生有效产奶量。由于带下症的发病不同,故临床带下的色泽各异。常见的带下症有白带,赤带,或赤白相兼等。临床带下症虽多,主要是带脉失约所致。此外,畜体的肾气不足,脾失健运,肝肾功能失调,或感受毒邪也是造成本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奶牛焦虫病是由泰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在奶牛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内引起的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急、病程短,常引起奶牛死亡。焦虫病通常在6~8月发病较多.呈地方流行性,本病通常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发,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肉鸡猝死综合征又称为肉鸡急性死亡综合征、急性心脏病以及"翻跳病",是肉鸡生产过程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急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病鸡突然发病死亡。本文主要从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本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奶牛酮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酮病是奶牛主要代谢病之一,酮血症是其重要特征,本文通过调查上海甲、乙、丙牧场病史记录及观察产前膘情对产后酮病发生的影响,探讨上海地区奶牛酮病的发病特点,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沈阳市一奶牛小区奶牛发生猝死,在病料中分离到1株有荚膜、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分离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能形成溶血圈。根据发病奶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出该分离菌株为一株魏氏梭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菌株可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死亡奶牛病料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诊这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