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3.
草鱼是整个养殖品种最易感染疾病的一种,特别是出血病,流行范围极广,死亡率高达80%以上,并能诱发烂鳃、赤皮、肠炎等病。其病症表现为①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呈暗黑而微红,将皮肤剔除后,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病情严重的全身出血,呈鲜红色。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腭、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的基部出血,有的鳞片也出血,肌肉局部点状出血或全身出血。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出血都不甚明显,但肠道局部出血或全部出血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  相似文献   

4.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体 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 基本症状为:器官或组织充血和出血。从外表症状上看,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道充血呈鲜红色,肠内无食物,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或有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病症状鲤鱼暴发性出血病,主要表现在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鱼鳍等处轻度出血,有的眼球突出,有淡黄色腹水,鳃丝瘀血或严重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鱼体色发黑。每条病鱼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以头、鳍出血为主,有的以肌肉出血为主,有的以肠道出血为主,也有的全身各器官组织都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6.
<正>一、出血病1.流行情况出血病是乌鳢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成批死亡。每年的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等原因,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2.症状病鱼鳍基、腹部、尾部等处有出血斑,鱼体暗黑而消瘦,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鳃丝发白,即呈"白鳃"现象,肠内无食,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7.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鱼病。这种病的症状是体色暗黑,微带红色,肌肉显现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充血。有的鳃丝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0,(9):60-61
3.细菌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病原]属肠孤病毒科中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孤病毒。[病状诊断]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 ,下颚、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血斑 ,眼球突出 ;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 ,鳃丝出血或苍白色 ,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出血 ,有时有腹水 ,肠道无食物 ,充血但不糜烂。诊断时 ,需全面观察病鱼体内外器官和组织的出血症状 ,如果出血症状明显 ,或有上述几种症状表现 ,可以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流行与危害]此病是目前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它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地区 ,其中以…  相似文献   

9.
吕纪增 《齐鲁渔业》2009,26(3):56-56
1 肠道病感官鉴别 1.1 出血病 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不用剥开,就可判断。有时鳃盖、大颚、眼圈、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10.
二、治疗在池塘中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仔细检查,正确诊断,及时对症施药治疗。现将主要鱼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病鱼口腔、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色;鳃部却因缺血而呈“白鳃”;肠道出血发红,但无腐烂状。常呈“红肌肉”、“红鳍红鳃盖”和“肠炎”型三种症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其次是一足龄草鱼和青鱼,流行适温为25—30℃。治疗主要是预防1.注射灭活疫苗(10~(-2)的浓度)0.1—0.2毫升(见人工免疫预防)。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细菌性出血病、大红鳃和鳃出血是鲫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技术员和养殖户,本文主要对这3种疾病的症状进行梳理,并对其防治提供一些建议。一、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为细菌感染,诱因有水质恶化、亚硝酸盐偏高;投喂过多导致的肝脏受伤、免疫力下降;鱼体受锚头鳋叮咬存在伤口。该病水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往往伴随其他鱼类的死亡,死亡顺序一般为杂鱼、鲢鱼、鳊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濒死鱼有腹水、肌肉出血,肛门红肿、出血、外突,腹部呈弥散状出血,鱼鳔可见树枝状充血,肝胰脏糜烂并出血(图1)。  相似文献   

12.
<正>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鱼病。这种病的症状是体色暗黑、微带红色、肌肉显现点状或块状血斑,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颚、头顶、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充血。有的鳃丝苍白,肠道发炎。每年5~9月,这种病在各地流行,  相似文献   

13.
姚德华  成劲 《内陆水产》2013,(10):68-68
1草鱼出血病简介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鳃卷白,鳃盖、口腔、眼眶四周及鳍条基部充血,肌肉、肠壁充血、出血呈红色,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该病近年来对渔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给渔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由于属病毒性感染.一般抗生素及单方的化学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流行季节在6月下旬至9月底,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 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血斑,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充血,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其中草药防治方法是: 1.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0.6千克大黄放入3-  相似文献   

15.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的简易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沂师范学院实习基地水产繁育养殖研究中心(原临沂农校实习基地 ) 1992年建场养鱼 ,1994年开始陆续有草鱼出血病的发生 ,我们自 1995年开始着手进行出血病免疫预防试验 ,采用本场出血病鱼病料做病毒种源制做灭活苗 ,对本场草鱼进行免疫注射 ,有效的预防了本病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的简易制备与应用试验报告如下。1 病料来源与确认1 1 病料毒种的来源 取新鲜出血症状表现明显的自然死亡或濒临死亡的鱼 ,要求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鳃盖、肠道、肝脏等部位出血或全身肌肉鲜红的病死鱼为好 ,主要用…  相似文献   

16.
一、草鱼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与诊断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出血病是广大渔民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充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的症状。造成此类疾病的原因可能与养殖操作、饲料以及用药有很大关系。例如:在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鲫鱼的鳃出血病频繁发生,水产养殖户一旦不注意,这种病的危害非常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该病的防治方法。-、病原鲫鱼鳃出血病的病原是疱疹病毒(Cy HV-2),鲫鱼感染后鳃部动脉血管发生病变。二、发病原因1.水温一般在26~28℃时该病呈暴发状态,有  相似文献   

19.
胡宝林 《中国水产》2010,(10):66-67
鱼类应激性出血病是鱼类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常表现为体表充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 1 暴发性出血病 此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引起的。鱼病来势猛、传染快、死亡率高。鱼发病后体表呈暗黑色、无光泽、口腔、鳃、胸部及全身肌肉出血、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死亡率高达80%以上。 防治方法: ①放鱼前生石灰彻底清塘,放鱼时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