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屈达才 《中国蚕业》2010,31(4):42-45
阐述了广西亚热带蚕丝产业的地位、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等特点,总结归纳了亚热带蚕丝产业的桑蚕种养技术模式。在自主培育高抗、高产、高质的"三高"亚热带桑、蚕新品种的基础上,形成了"桑园密植速成丰产、冬夏剪伐无干养成"和"综合防控蚕病、二段高温催青、三期饲养管理"的亚热带桑园管理和桑蚕饲养的技术模式,探索了亚热带蚕区养蚕难、育种难、繁育难、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等阻碍蚕丝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亚热带蚕丝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小蚕人工饲料育在亚热带蚕区的应用步伐,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人工饲料岗位科学家崔为正教授以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专家的指导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来宾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探索适度规模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并取得了预期成效,批生产规模达到250张种.  相似文献   

3.
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是近几年广西蚕区的主要推广品种,总结了一套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广西家蚕主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包括建立高标准原蚕基地、精准制定繁育计划、原蚕高产饲养、高效制种、蚕病综合防控、保持稳定化性等技术。该高效繁育集成技术在蚕种场推广后,各品种蚕种繁育系数比应用前提高了3%以上,蚕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明该套技术值得推广,可在广西及亚热带地区其它蚕种场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挺  王福海 《北方蚕业》2011,32(3):42-42
<正>由中国蚕学会生理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农业部热带亚热带蚕业研究室承办的"全国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与病害防控学术研讨会"8月22-2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广西、浙江、云南、重庆、四川、山东、吉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陕西、  相似文献   

5.
桂蚕N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用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抗高温多湿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介绍了家蚕新品种桂蚕N2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抗高温多湿环境,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抗病、抗逆性强,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适合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也可在长江流域夏秋蚕期和华南省区全年饲养,特别是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高温多湿的蚕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22~24日,全国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与病害防控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蚕学会生理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和农业部热带亚热带蚕业研究室承办,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房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3龄或4龄第二次给桑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一个蚕区,一户蚕农,蚕茧生产的多少,蚕茧质量的  相似文献   

8.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该品种在2龄起蚕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10^9个/mL,比两广二号对照高1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桑蚕品种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已通过品种鉴定,可以在广西各蚕区全年各蚕期饲养,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凌荣 《中国蚕业》2010,31(4):82-84,87
在亚热带蚕区晚秋季节低温干燥的不良环境中,蚕种生产既要做好防微、桑园除虫、小蚕饲养、原蚕户的选择等工作,还要做好上蔟到蛹复眼着色阶段的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发蛾调节温湿度控制、雄蛾保护等,以提高制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金杏丽 《蚕桑通报》2012,43(3):35+37-35,3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和产业风险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德清县近几年蚕桑生产逐步萎缩,2011年饲养蚕种7.6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4亿。我县中东部蚕区目前在没有更好的经济作物替代蚕桑产业的情况下,有3.4万户蚕农养蚕,桑园面积4200hm2,蚕桑生产仍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传统饲养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只有转变蚕桑生产方式,推行小蚕规模饲养模式,在重点蚕区建立一定规模的小蚕共育基地,缩短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比较效益,才能实现我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后,食用木薯蚕开始在广西民间流行和发展起来,木薯蚕作为可食用昆虫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把木薯蚕作为食品销售已经成为饲养木薯蚕的主要经济来源,饲养木薯蚕的经济效益可观,木薯蚕的食用产业开发极具前景.文章通过对广西木薯蚕的生产历史、食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分析广西发展木薯蚕食用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思考如何推动木薯蚕的食用产业化开发,促进木薯蚕生产规模增长,以期为重振广西木薯蚕产业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4.
读刊有感     
为迎接《广西蚕业》更名10周年的到来,我作为一名负责技术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是《广西蚕业》的多年老读者,特谈以下几点感受,作为对庆祝《广西蚕业》更名十周年的真诚奉献!感受之一:真实、有帮助。2004年第一期刊登的《贺州市八步蚕区脓病的流行及其预防对策》一文中提到的建立小蚕共育防病技术体系等防病对策,对我们的启发很大。2003年,我镇的晚秋蚕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血液型脓病的暴发影响下,大面积的蚕茧减产。2004年,我们多次举办秋蚕饲养技术培训班,参考《广西蚕业》期刊介绍的防病知识对小蚕共育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要求共育员把期刊上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通过对原蚕小蚕共育、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原蚕全程叶面消毒、原蚕方格蔟上蔟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原蚕饲养省力化配套技术措施的探讨,达到原蚕繁育省力、高效的目的,从而降低原蚕饲养成本,增加蚕农饲养原蚕收益,进而使原蚕区繁育蚕种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广小蚕共育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在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饲养,四龄起蚕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各家农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效益.小蚕共育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区越来越多蚕区推广了小蚕共育,给蚕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桑蚕业发展速度快,群众技术基础薄弱,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给局部地区的桑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就我区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技术推广工作提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的桑蚕小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举办小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小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宁南县是如何推广小蚕共育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露芸 《四川蚕业》2009,37(2):23-24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屋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三龄或四龄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地处海南的热带地区,所遇到的罕见的夏蚕"高温干燥"期,如何采取有效的遮阳、适量风扇和洒水、围池和巧用排水沟贮水等"降温补湿"措施,有效提高了蚕茧质量和产量,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蚕区夏蚕的饲养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