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1951~2010年丰满流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吉林省探空资料,对该流域气候变暖背景下6~9月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汛期降水量具有随着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的特点,6~9月降水量减少38.8毫米,年降水量减少45.9毫米。气候变暖后大雨以下降雨天数减少,暴雨天数增加;还分析丰满流域出现区域暴雨次数及影响系统,气温变暖前平均每年出现1次,以气旋类和台风暴雨为主;气温变暖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5次,以气旋类和倒槽类为主。分析吉林省对流层各标准等压面温度变化,在850百帕高度以下温度是增温趋势,500百帕以上温度呈下降趋势,且有随高度增加下降趋势越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科左后旗甘旗卡站1959-2013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科左后旗55年的气候变暖明显,最低温度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温度升幅,表现出一种日夜增暖的不对称性,使得日较差变小;在年温度的变化中冬季变暖的贡献最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在80年代初期超过了显著水平,最高温度对变暖的响应明显滞后于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候变暖一直是全球的焦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引起广大人民关注。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进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因此,了解气候变暖影响以及针对气候变暖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一段时间内所出现的地球大气与温度升高的自然现象,气候变暖会对动植物的分布、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种子生产主要包括良种繁殖、种子加工、种子检验以及包装等过程,最后生产出优质种子,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的种子生产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气候变暖的表现和气候变暖对北方种子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影响区域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民  李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85-15187
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水循环、粮食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未来气候变暖造成的热浪以及作物生长季节温度的不确定变化导致的农业减产,将严重威胁世界的粮食安全。近些年许多地区热浪增强、强降水事件增多、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表明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采取减排和适应对策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而适应气候变暖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则是区域行为,因而难度很大。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合作,集合世界的力量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朱新玉 《贵州农业科学》2012,(3):104-106,109
为了解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近期气候变化状况与区域差异,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商丘市8个气象站点199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量资料,对该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气候显著变暖,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04℃/年,气候变暖主要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暖为全年温度升高,其中,秋季变暖尤为显著;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其中,夏季对年降水量的增加贡献最大。在研究时期内,商丘地区温度和降水均普遍升高,整个区域呈现暖湿化趋势,但降水量的增加较弱。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麦蚜为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发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综述了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温度升高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提前,为害期延长,生殖历期缩短,种群密度减少。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数据,揭示气候变暖情景下麦蚜的未来发生趋势,对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防治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上升1.5℃以上。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探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潜在影响意义重大。作者依据多年的田间增温试验及长期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阐明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气候变暖的基本态势,总结发现温度升高1.5℃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正负参半,并取决于具体的稻作季节和地区。但是,随着水稻种植制度调整,尤其是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递增。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气候智慧型稻作技术创新建议,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关中地区1986年以来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温度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最小;自1986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温度、光照、气候适宜度变化呈逐年上升,降水适宜度则呈现逐年降低,从变化倾向来看,光照、温度和气候适宜度以每年0.004 4、0.000 2和0.001 3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年0.002 1的速度减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而言,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则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候因素,且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降水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根据蔡家湖气象台站1971-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蔡家湖气候变暖的趋势及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天水极端温度的影响,利用天水观测站1951年至2013年逐年的极端温度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百分位法、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极端温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年极端最高(低)温度均呈显著性升高趋势,极端最高气温上升0.2℃/10a,极端最低气温上升0.3℃/10a,都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极端温度的阈值,分析发现:极端最高气温与阈值的差值随时间序列的增加逐步增大,极端最低气温与阈值的差值随时间序列的增加逐步减少,对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利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极端最低温度没有发生突变,而极端最高温度在1983年和1993年发生了两次十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对1961—2003年小兴安岭丰林保护区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该区气温在此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温度增幅达1.9℃,降水无明显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加剧,该区冬季寒冷干燥而夏季多雨湿润的独有气候特点呈现逐渐淡化趋势,温度与降水的季节间差异均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课题[1]。气候变暖以及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科学研究和全人类的高度重视。为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提高气候利用效率,开展好气象服务工作,本文以淇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数据为基础,以一年、五年、十年为不同时间尺度,以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温度事  相似文献   

14.
黄菊梅  闫雍  冯慧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07-18910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从影响洞庭湖区气候趋势的主要气候系统即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夏季风、青藏高原积雪等出发,对19912007年洞庭湖区短期气候预测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物理依据的看法,对把握前兆信号,提高气候趋势预测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气候变暖对成都市水稻安全播种期及农事生产的影响,选取成都市13个气象观测站40年(1970-2009年)的逐日温度资料和3个农业气象基本站的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成都水稻安全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成都市的年平均温度基本上是3年为一振动周期,1996年开始,年平均温度和3月平均温度升高,水稻生长季延长。结合10℃、12℃初日到来时间和水稻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的温度要求分析得出,成都中部地区的水稻安全播种期由原来的清明前后提前到3月27日,南部地区提前到3月24日,北部地区提前到3月31日。  相似文献   

16.
赤峰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赤峰地区1960-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51年来作物生长季(4-10月)的气候变化趋势特点和主要气候灾害发生的规律。结果显示:赤峰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平均气温经历三个变化阶段,1997年开始呈现变暖趋势,比年平均气温变暖时间滞后10年。积温的变化趋势与生长季温度变化趋势同步,1997年后增加显著;无霜期则与年平均气温同步,1987年后增加显著。生长季的主要气候灾害是干旱,其次是低温冷害和初霜冻。随着气候变暖,严重低温冷害和初霜冻发生的机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d。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现实状况下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并建立各界限温度及持续天数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方程。在设定未来气候变暖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利用该方程组对青海各地未来热量资源予以分析,探讨未来气候变暖后青海各地农,林、牧生产方式所改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齐丽君 《现代农业》2014,(10):100-105
选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61年至201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呼和浩特市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普遍升高,且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气候变暖与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1994年是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冬季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全市平均最低温度的升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温度,表现出温度变化的不对称性,导致全市温度日较差普遍变小。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无论最高还是最低温度都是上世纪60年代经历一个最冷期,2000年以来最高,而冬季的10平均最高值则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温度日较差是60年代最大,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最小。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巴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60—2001年巴州平原地区气候资料分析得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巴州地区年平均气温也处于上升趋势,体现在冬季气温的明显偏高上,并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草场变化、病虫害、农药化肥等方面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巴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防范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