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试验以矮小黄鸡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该矮小品系祖代、父母代进行dw基因位点纯合度检测;同时测定矮小配套系江村黄K1与正常型配套系K2 56日龄商品肉鸡的活重、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显示:该品系的矮小型(dw基因)属伴性遗传,其矮小性状由GHR基因同一突变位点导致。56日龄肉鸡母鸡活重K1显著优于K2(P<0.01);母鸡全净膛率、半净膛率K1显著高于K2(P<0.05);母鸡胸肌率K1极显著低于K2(P<0.01);母鸡腹脂率K1显著高于K2(P<0.05)。研究结果表明矮小黄鸡(dw基因)参与配套的商品母鸡活重及屠宰率均高于正常型配套,但需在提高胸肌率、降低腹脂率方面要加强选育。  相似文献   

2.
培育适合屠宰加工的早熟、青脚、优质肉鸡新品系,通过比较63日龄ABC、ABD和AEB杂交组合鸡群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初步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ABC组合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P0.05);ABC和ABD组合公母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EB母鸡肌苷酸含量(P0.05);ABC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D母鸡、AEB公鸡(P0.05);3个杂交组合组合间、组合内及公母间屠宰性能(失水率、剪切力和p H)均差异不显著。ABC公母鸡胸肌肉色L值显著高于其他2个杂交组合(P0.05);ABC母鸡肉色a值显著低于AEB(P0.05)。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发现ABC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苷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相对较好,初步确定ABC组合最佳,为下一步优质冷鲜鸡的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鸡性连锁矮小基因(sex-linked dwarf gene,dw基因)纯合显性时可降低饲料消耗。试验选用A系黄羽肉鸡作为父本,含有dw基因的两系杂交黄羽肉鸡DYJ作为母本,开展三元杂交试验,并以快速型黄羽肉鸡(CON)为对照,评价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生产的杂交效果。试验组ADYJ和对照组CON各300只雏鸡同一日龄进舍,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7周龄出栏,饲养期间记录各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出栏后全群称重并随机抽取两组公、母鸡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并评价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杂交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CON组7周龄体重为1 623.3 g,试验组ADYJ为1 690.4 g,虽高于CON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ON组7周龄料肉比为2.31,试验组ADYJ组为2.26,低于CON组。屠宰性能比较发现,ADYJ公、母鸡胸肌率分别为23.4%和24.2%,均极显著高于CON组公、母鸡的胸肌率(17.1%和18.3%,P0.01);ADYJ公、母鸡半净膛率分别为77.6%和7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3%和74.9%,P0.05);ADYJ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7.4%和87.6%,均显著高于CON组(86.4%和86.0%,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公、母鸡的腹脂率与腿肌率差异均不显著。经济成本核算结果显示,ADYJ为9.65元/只,较CON组低0.33元/只。由此可见,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品系杂交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对边鸡肉用新品系三个世代的生长性能、料重比、屠宰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并在第三世代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112日龄AA系公、母鸡体重分别增加22.03%、19.84%,GG系公、母鸡平均体重减少2.91%、3.27%。除AA系的胸肌率极显著高于GG系(P0.01),GG系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AA系(P0.01),其他方面两个品系无显著差异。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边鸡新品系群体中MSTN基因外显子1C.234位点具有稳定遗传的效应,可用于边鸡新品系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优质鸡专门化品系S3系与S09系进行正反交,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4个组合:S3♂×S3♀、S09♂×S09♀、S3♂×S09♀和S09♂×S3♀,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F1代0~12周龄体重、饲料转化比、12周龄末成活率、屠宰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以此探究S3系与S09系正反交组合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为筛选更加适宜市场推广的优质黄羽肉鸡商品代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S3♂×S09♀和S09♂×S3♀组公母鸡与两亲本组合相比,在体重、饲料转化比、成活率和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S09×S3组3周龄后体重、饲料转化比(3.11∶1和3.18∶1)和成活率(98.1%和96.7%)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3×S09组(P0.05),而S3×S09组屠宰率(89.97%和87.76%)、半净膛率(82.83%和80.87%)和全净膛率(67.83%和65.51%)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09×S3组(P0.05)。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杂交组合"817"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的比较分析,旨在为其规范生产提供依据。选用爱拔益加、哈伯德、罗斯308父母代父系公鸡做父本,伊莎褐蛋鸡父母代母鸡、海兰褐父母代或商品代母鸡做母本,组成6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随机选取300只1日龄健康"817"肉仔鸡,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共1800只鸡。实验期42d。实验结果:①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生产性能在不同周龄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②42d不同组合"817"公鸡之间屠宰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③"817"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之间,"817"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部分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法国克里莫公司的黑羽矮脚鸡GF33A系、GF33B系、隐性白羽鸡R1系、地方品种WB系为材料,采用金陵黑凤1[WB♂×(GF33A×R1)♀]、金陵黑凤2[WB♂×(GF33A×GF33A)♀]、金陵黑凤3[WB♂×(GF33B×R1)♀]三种不同的配套方案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分别检测不同配套组合的父母代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商品代的生产性能,并进行中试测定。结果表明:黑凤1父母代母本的42日龄体重和开产体重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配套组合(P0.05),但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优于其他两种配套组合,300日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黑凤2,低于黑凤3(P0.05);黑凤1商品代70日龄体重优于黑凤3,在生产成本上低于其他两种配套组合。即[WB♂×(GF33A×R1)]♀配套系在雏鸡成本、商品代生产成本、屠宰性能方面在所有组合中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优势和经济效益,因此确定黑凤1配套组合为金陵黑凤鸡配套系杂交组合方式。黑凤1商品代的公鸡出栏重、母鸡胸肌率、母鸡腿肌率、公鸡腹脂肪率显著高于WB亲本(P0.05)。中试结果表明黑凤1配套系的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肉鸡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生产性能均匀一致;肉鸡外观特征鲜明,全黑羽、乌胫、乌冠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中速型麻黄鸡63日龄上市体重为培育目标,通过对6个配套组合(SM2、M02、XM2、SM3、M03、XM3)的麻黄鸡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配合力测定及相关指标差异分析,筛选出生长性能好、体型外貌符合市场需求的配套组合。结果:父本B3系、B2系对商品代肉鸡63日龄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本对商品代肉鸡63日龄体重影响较大,母本K系对体重的影响显著高于C1系和C2系(P0.05),K系为最佳母本。配套组合XM2长速显著优于其他组合(P0.05),而各组合屠宰性能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显示:XM2为最佳配套组合,商品代肉鸡63日龄平均出栏体重为公鸡2 187.9 g、母鸡1 789.2 g,平均料肉比为2.05∶1,存活率为98.56%。  相似文献   

10.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卷羽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同时对12周龄F1代杂交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12周龄F1代杂交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2)屠宰性能: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 236.67 g和1 063.00 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91.09%、83.44%、61.58%、15.33%、22.95%、3.71%、7.95 mm、3.96 mm,母鸡分别为89.36%、81.10%、61.75%、13.15%、19.08%、3.94%、7.53 mm、5.66mm,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腿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3)肉品质:在胸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腿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肉色L值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但是杂交母鸡的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指导二郎山山地鸡的选育工作,试验对二郎山山地鸡SD02、SD03两个品系的早期增重以及13周龄屠宰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D02品系在6周以前饲料报酬以及生长速度都落后于SD03品系,而6周后则超过了后者;屠宰性能方面,除了公鸡的腿肌率、母鸡的屠宰率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两个品系的母鸡腹脂率均远远高于同品系的公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拜城油鸡的饲养效益,兼顾拜城油鸡与良凤花麻鸡品种优势,利用拜城油鸡的公鸡与良凤花母鸡进行第1次杂交,得到杂交一代(F1),再利用杂交一代(F1)青脚母鸡与拜城油鸡的公鸡进行回交,得到F2代,选取F2代青脚母鸡与良凤花青脚公鸡进行回交,得到油麻鸡F3 B型,测定分析了F3 B型公鸡和母鸡的屠宰性能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油麻鸡F3 B型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等指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优于拜城油鸡,胸肌肉色值油麻鸡F3 B型公鸡比良凤花公鸡提高7.31(P0.01),油麻鸡F3 B型母鸡比良凤花母鸡提高11.08(P0.01);腿肌肉色值油麻鸡F3 B型公鸡比良凤花公鸡提高21.23(P0.01),油麻鸡F3 B型母鸡比良凤花母鸡提高16.88(P0.01);滴水损失油麻鸡F3 B型公鸡比良凤花公鸡提高1.26百分点(P0.01),油麻鸡F3 B型母鸡比良凤花母鸡提高4.73百分点(P0.01)。说明拜城油鸡通过与良凤花麻鸡杂交后,其F3 B型后代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 400只1日龄AA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处理1(公鸡)和处理2(母鸡)饲喂基础日粮,处理3(公鸡)和处理4(母鸡)饲喂添加500 g/t胆汁酸的日粮。在21和35日龄时统计生产性能。36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两只鸡静脉采血后屠宰,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结果显示:饲养前期(1~21 d),日粮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公鸡和母鸡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和欧洲效益指数(P0.05),料肉比有降低趋势(P0.1);饲养全期,公鸡生产性能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日粮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腿肌率(P0.05),胸肌率也有升高的趋势(P0.1),母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结果表明,胆汁酸能显著提高肉鸡前期生产性能,并且能改善肉鸡屠宰性能,对血液中脂肪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掌握金丽肉鸭的早期生长及屠宰性能,于2001年9月30日-11月19日本公司的金丽肉鸭与天府,樱桃谷两品种的商品代肉鸭作了对比试验,4-7周龄体重各品系间经差异显著性比较(Duncan),E,F系与其他各品系间大部分都存在着显著差异,7周龄A系屠宰率,胸肌率最高,结果表明金丽肉鸭具有优良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肌内脂肪(IMF)双向选择对脂肪性状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北京油鸡肌内脂肪双向选育系和对照系雏鸡,饲养至56和120 d时,每个系分别屠宰30只母鸡,测定胸肌和腿肌IMF含量、腹脂重、腹脂率及LPL、H-FABP和A-FABP基因mRNA表达量,比较双选系各性状差异,分析IMF遗传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上选系肌肉IMF含量和肉色亮度值(L^*)显著大于下选系(P〈0.05),胸肉终pH(pHu)显著低于下选系(P〈0.05)。LPL基因在120日龄上选系腹脂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下选系胸肌中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上选系(P〈0.05)。结果表明IMF的双向选择是有效的,该双选系可以作为未来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效应研究的宝贵资源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菊苣对不同性别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2日龄麻黄肉鸡576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采用2(性别)×4(菊苣水平)双因素试验设计,菊苣添加水平为0、3%、6%、9%。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统计生产性能指标;每重复屠宰1只鸡,测定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取胸肌和腿肌用于肉质分析。【结果】(1)与不添加菊苣相比,添加6%和9%菊苣可显著提高麻黄肉鸡的料重比(F/G)(P<0.05);公鸡生长性能显著优于母鸡(P<0.05)。(2)母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公鸡(P<0.05)。(3)公鸡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母鸡(P<0.05)。(4)与不添加菊苣相比,添加6%和9%菊苣可显著提高麻黄肉鸡胸肌的黄度(b*24 h)(P<0.05),母鸡胸肌的亮度(L*24 h)显著高于公鸡(P<0.05)。(5)性别和菊苣水平对麻黄肉鸡腿肌的剪切力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作为影响鹅屠宰性能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鹅屠宰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选用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H-FABP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T→A),使试验鹅群表现出AA和AB 2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基因型与鹅屠宰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多态性对鹅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屠宰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初步推断H-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鹅屠宰性能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大恒699优质肉鸡和沐川黑鸡为素材,于3个日龄点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的分析,同时采用RT-PCR法对ADSL基因和H-FABP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基因表达规律及其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屠宰性能:大恒699在120日龄时屠宰率最高,90日龄时胸肌率和腿肌率最佳;沐川黑鸡90日龄时胸肌率、腿肌率偏低,120日龄时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较高。2肉质特性:大恒699与沐川黑鸡肌苷酸(IMP)含量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恒699肌内脂肪(IMF)含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沐川黑鸡IMF含量120日龄150日龄90日龄,大恒699 IMF含量略高于沐川黑鸡。3基因表达规律及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大恒699和沐川黑鸡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90日龄时高于120和150日龄,大恒699差异显著(P0.05)。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与IMP含量显著相关(P0.05),基因表达量的增减趋势与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品种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5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12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两个海大香肉鸡品系屠宰性能与肉质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72日龄海大香Ⅱ号鸡、海大香特Ⅱ号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及部分肉质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系产肉性能均良好,Ⅱ号鸡和特Ⅱ号鸡的屠宰率平均为90.99%及89.72%,全净膛率平均为69.90%及67.78%;无论在两品系间还是性别间,肌间脂宽、皮下脂厚、腹脂率以及胸腿肌含脂率等各项脂肪指标皆差异不显著(P>0.05);特Ⅱ号鸡(慢速生长)的脂肪沉积能力要比Ⅱ号鸡(中速生长)高;两品系的胸腿肌肉含脂率均表现为母鸡比公鸡高的趋势;无论在两品系间还是性别间,胸腿肌失水率及蒸煮损失率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样本中,胸肌失水率大于腿肌,腿肌的蒸煮损失率大于胸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