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綦江县新盛镇气田村在蚕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带领农民树立发展蚕桑不动摇的思想,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低谷”中求发展,使蚕桑生产再上新台阶:95年全村养蚕1570张,产茧1030担,收入66.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9%、和9.4%,成为全县第一个产茧超千担的村。 这个村有合作社8个,371户,1439人,人平耕地不足一亩;现有桑树134万株,桑园405亩,其中良桑占总桑树的97%,桑园面积占总面积的87%,  相似文献   

2.
<正> 巫溪县大同乡凉水村5组村民吴承安,充分发挥山区发展蚕桑优势。1983年以来不断抓好桑树基础建设,现有投产桑10000余株,良桑占80%以上。在1986年养蚕收入近1000元基础上,1987年养蚕21.5张(盒),产茧645.4公斤,收入2664.60元,去冬今春狠抓了桑树肥培管理,新  相似文献   

3.
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养蚕生产从集体饲养转为分散饲养,养蚕户数急剧增多,在新发展的蚕区已逐步推行小蚕共育、四龄蚕饷食后便分发到蚕户饲养,普遍存在着蚕具缺乏、劳力不足的问题急待解决。因此,当前需要研究如何节省蚕具设备和节省劳力提高工效而又能取得优质高产蚕茧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顺德县大晚乡北星社卫星试验蚕室,今年创造了每担桑产茧34.36斤新记录,放射了一颗提高桑叶利用率的“卫星”。这个社有桑地350亩,其中新桑园45亩,1957年养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2.71%。到1958年蚕茧收入比1957年增加277%,每担桑产茧量增加221.7%。从蚕茧收入看,1957年由于未很好的加强政治思想领寻,全年只收入66,531.26元,而1958年到五造止,已收入蚕茧款105,210.75元,比去年增加收入38,679.49元。他们今年在领导蚕桑生产中,不仅注意了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同时也积  相似文献   

5.
化州县中垌公社马路头大队王春惠户,去年经营蚕桑2.6亩,共养蚕34张,收入3142元,平均亩桑产值达1208元。(摘自化州县蚕桑生产先进代表会议材料)  相似文献   

6.
栽桑养蚕是桐庐县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两年,蚕茧价格一路下滑,蚕桑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蚕农生产积极性。2009年开春以来,我县百江、分水、合村、瑶琳等蚕桑重点乡镇的蚕农出现了大面积挖桑弃管现象,据初步统计,全县挖桑毁园267hm2,失管桑园200余hm2,分别占桑园总面积的13%和10%。自2009年3月下旬以来,我们在分水、瑶琳两镇专门开展了“蚕农为何挖桑毁园”课题调研,通过蹲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湛江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偏多,夏季高温多湿环境持续的时间长,所以,在蚕业生产上,长期来夏季是饲养抗高温多湿的“南农七号”多化性品种,春和秋末以饲养高丝量的二化性白茧种为主,两者分别约占全年饲养量的70%和30%。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湛江地区农业局,湛江地区蚕科所等单位,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从白茧种中筛选出“683×932”、“683×新九”  相似文献   

8.
<正> 泸县桐兴乡陈沱村胡先荣,全家9人,现有耕地9.5亩。投产桑树9526株(含小桑园,四边桑),良桑占95%。1990年养蚕29.5张,产茧1018.4公斤,产值9440.90元,共育小蚕123张,收入1804.50元,台计全年养蚕收入11245.40元,占农副业收入的69.4%。他自1986年以来连续五年翻番增产,其主要经验是: 一、看准蚕桑路,生产大跨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曾通过多种办法,努力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但由于住家离场镇太远,交通十分不方便,结果常常是欠多丰少得不偿失。1986年曾一次到乡  相似文献   

9.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开发农业的骨干项目,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县大安乡的蚕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全乡桑树达到174.4万株,其中良桑80.8万株,占47.1%,发种3141盒,产茧98,934公斤。同1981年相比,产茧翻了一番。但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养蚕水平低,蚕茧总产、单产基本形成了春  相似文献   

10.
肇庆市纱蒲农场,是一个粮、渔、果、蚕桑等多种经营的综合农场。其中有60亩桑地承包给10个场员家庭共17人,从而调动起场员的积极性。他们运用科学的种管养技术,全面开展省工、省力化管桑养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九八九年全场养蚕种435张,总产蚕茧10393.4公斤,总产值133791.96元,(其中蚕茧收入128559.96元,蚕沙收入5232元)总成本支出23533.25元,纯收入110258.71元,平均每人年生产蚕茧611.38公斤,产值7870.12元。总用工6311个(按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平均每个劳动日生产蚕茧1.65公斤,每个劳动日值21.20元。(见附表)  相似文献   

11.
<正>优化养蚕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普及应用管桑养蚕新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缺一不可的四大环节.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市的生产实际,在秋蚕布局调优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就其养蚕布局演变.优化设想及调整实施效果以及对布局调整的粗浅认识方面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产业中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2000~2014年间,蚕桑给淳安县蚕农带来的经济收入达30个亿.同时桑树具有强大的生态效应,对千岛湖青山绿水的维护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替代的. 淳安县2014年有个22乡镇276个村1.44万户养蚕,桑园面积5133 hm2,其中投产桑园4753 hm2.全年发放蚕种98324张,生产蚕茧4192 t,蚕茧产值17857万元,蚕桑总产值21083万元.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1.46万元,全县年产茧500 kg以上的规模户有9995户,占总饲养户的71%,在民生改善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淳安县蚕茧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三,蚕茧统一收购量位列第一,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全省之冠.该县蚕茧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优质蚕茧却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自2015年以来,蚕桑生产的规模下滑速度较快,蚕桑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培育养蚕大户,发展养蚕家庭农场,以推进整个蚕业生产规模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5.
种桑养蚕,取茧制丝织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生产.纵观全国,凡种桑养蚕茧丝生产发达的省(区),其经济都较富裕.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乡的浙江、江苏、广东,农村经济都较富裕.如浙江省,1981年全省蚕桑总产值为30282万元.蚕桑产值占农、林、牧、副、渔五业总产值3.3%,占农业产值的6.16%,其中七个年产茧五万担以上的县,1981年蚕桑产值为农业产值的23.34%,高的可达31.32%,仅养蚕一项平均每个农户收入268.18元,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收入62.5元.我区平南县是种桑养蚕的老区,特别是城厢公社河口大队,更是家家种桑育蚕.1982年全大队养蚕5819张,产茧2036担,收入34万多元,平均每户养蚕收入382元,人均收入64元.全大队养蚕收入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形势持续低迷,加上我市特色农业如名茶生产、水产养殖等发展较快,地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成为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要摆脱蚕桑园,效益最高。根据调查分析: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蚕桑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小,不能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养蚕生产依赖家中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投入少,种桑养蚕水平低下,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生产投入,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经营规模过大,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通过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被行业同仁所重视,已成为蚕农增收、行业增效的重要措施。江苏省养蚕布局经历了春种秋养、“三秋改二秋”之后,对布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蚕种何时出库,桑园如何管理以及对单产的影响上。目前,全省各地养蚕布局呈多极化格式,没有一个主流。随着茧丝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蚕茧生产和茧丝绸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茧质和丝质直接影响着鲜茧的收购价格,影响蚕农的收入,因此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对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河元区田心乡回龙围村,有21户122人,原有总耕地面积105亩。该村是在八○年冬开始开展蚕桑生产,八一年开始养蚕,新桑平均亩产值只有300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八二年冬开始全村有18户种桑养蚕,三年来,成为我县稳产稳收的蚕桑村。全村84年仅蚕桑收入占总收入六成以上。84年蚕桑收入比  相似文献   

20.
<正> 1993年,仁寿县的蚕桑生产经受了37年未有的持续干旱,仍然取得了养蚕单产提高1.1%,蚕农收入增长2.7%的好成绩。但我县蚕桑生产同发展“三高”蚕业的目标,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要求,同上级党委、政府给我县发展蚕桑的任务,同先进的县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