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华 《兽医导刊》2020,(8):184-184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猪坏死性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仔猪在吃奶时通过母猪乳房感染该病,因此,保持母猪腹部清洁和产前免疫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品种和季节对本病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存在于一部分母猪的消化道中,随粪排出体外,污染母猪体表、周围环境。当仔猪接触母猪乳头、体表、垫草、地面泥土时,将芽孢食入消化道而感染发病,再排出病原、污染环境,如此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3.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仔猪红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一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下痢、小肠炎症变化为特  相似文献   

5.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见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发病急、病程短、血性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2005年3月,笔者诊治了一起二月龄左右仔猪的梭菌性肠炎病,使同圈(原有34头)仔猪相继发生猝死,并祸及邻圈的一头小母猪发生死亡,共死亡猪16头。此幢舍中猪发病率为45.7%,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的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1流行病学特点本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大多数养猪的国家均有本病发生。本病在母猪产仔季节多发。主要感染1~3日龄的新  相似文献   

8.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C型菌株主要产生仪和P毒素,其毒素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该病发病期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以排出红褐色带血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初生仔猪,初产母猪很少发病。笔者在临床上曾诊治过4例发病初产母猪,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红痢 仔猪红痢是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α和β毒素。发病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肠坏死。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猪、马、牛、鸡、兔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等处。免疫方法,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1次。  相似文献   

10.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2005年5月平度市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经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11.
覃敬东  吴汉 《养猪》2007,(1):38-38
猪梭菌性肠炎即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7日龄仔猪多发,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罗城县某个体瘦肉型猪场饲养基础母猪86头,2006年3月5日一窝共10头1日龄仔猪中有4头突然排血便,2小时内死亡,第2天剩余6头仔猪全部死亡。到3月底该猪场母猪共分娩12窝,产仔猪132头,其中10窝共112头仔猪发病,死亡39头,发病率84.8%,死亡率34.8%。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12.
徐宁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198-198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肠毒血症。本病主要侵害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3日龄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仔猪出生后10小时即可发病,下红痢,气味腥臭,肠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in piglet),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目前在不少地区仍有本病的发生或流行.C型魏氏梭菌主要产生α和β两种外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因此,通过对此病菌外毒素的研究,探讨复方中草药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梭菌性肠炎 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传染病。病猪排出红褐色稀粪,或混合坏死组织碎片,猪发病急促,病程短,死亡率很高。对常发病猪场,在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及产前15天各肌肉注射仔猪梭菌性肠炎氢氧化铝菌苗,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而被动免疫,对仔猪的保护力极高。在常发病猪场,给初生仔猪口服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以及微生态制剂,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患病仔猪出现红痢、肠道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色粪便、小肠炎症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该病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该病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一旦流行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但造成年龄稍大的猪死亡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8.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于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而导致,通常是在出生10h后至3日龄发病,且1周龄以内仔猪会发生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主要症状是出血性下痢,且肠道坏死,病程持续时间短,死亡率高。养猪场只要出现发病,就会严重损害经济效益,且较难被彻底清除。现阐述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以及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仔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红利、仔猪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仔猪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的一型。1周龄以内的仔猪易感,1~3日龄仔猪感染死亡率高。该病发病快,传播速度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其临床特征为红袍下痢,小肠肠炎性变  相似文献   

20.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据资料记载,凡仔猪有此病史者,以后该场(户)母猪产下的仔猪多有红痢病发生,有的用更新母猪的办法也难免有仔猪红痢病的感染。该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其特征是排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出血、坏死;病程短促,死亡率高,一般来不及治疗就已死去;同窝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