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探寻烤烟新品系“兴烟一号”适宜的栽培技术,通过对“兴烟一号”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留叶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6.5纯氮)和同一种植密度(900株/亩)下,留叶数在25、30片叶时,产量和产值及烟叶质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因素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薏苡产量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最优组合为行株距90cm×70cm和纯氮25kg、纯磷25kg、纯钾25kg;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适当稀植有利于薏苡每株粒数和百粒重的提高;增加施肥量可显著提高每株粒数、百粒重、有效株数,从而提高产量;当施肥量增加到纯氮30kg、纯磷30kg、纯钾30kg时,会降低产量.每株粒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株数与产量、每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株粒数,其次是百粒重.因此,育种上要首选每株粒数和百粒重高的株系,在栽培上采取措施提高每株粒数和百粒重的基础上要协调好株数与粒数的矛盾,才能使薏苡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5.
采取裂区设计法,研究玉米定向栽培条件下,半紧凑型玉米太平洋98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肥量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施肥量为每667 m2纯氮少于25 kg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用量达30 kg时,产量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当施肥量在较低密度(每667 m23 500株)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在密度较高(每667 m24 000株以上)且纯氮用量增至30 kg时,产量开始下降,但下降也不显著。处理A2B3(每667 m24 000株、纯氮25 kg)所得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28.6 kg。  相似文献   

6.
不同移栽密度、不同留叶数、不同氮肥用量对HN2146烤烟各生育时期并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烤烟生育期大部分只相差1-2天d;单一改变施氮量、移栽密度或者留叶数并不会对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变2个变量因素或以上时,施氮量、移栽密度和留叶数产生的互作效应会显著影响HN2146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留叶数45cm、减氮1kg/亩和2kg/亩、留叶数20片和22片的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节距最大,密度55cm、减氮1kg/亩、留叶数18片的T8处理茎围和叶面积最大。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能一定程度提高HN2146产量和产值,其中HN2146移栽密度为50cm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留叶数18片的处理亩产量和亩产值均为经济性状最高,从移栽密度、施肥和留叶数三个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移栽密度为50cm、常规施肥、留叶数20片的T4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移栽密度45cm、减氮2kg/亩、留叶数22片的T3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差。分别为163.87kg/亩和4384元/亩,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减少,HN2146亩产量和亩产值均有所降低,其中减施氮肥2kg处理亩产量较常规施肥较少了约15kg,亩产值降低了约330元/亩;另外留叶数的变化对HN2146经济性状并没有明显影响;HN2146不同处理花叶病发病指数在4.19-13.934~13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旨在确定高丹草‘晋草4号’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适应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高丹草‘晋草4号’各农艺性状和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西中部地区,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影响下,‘晋草4号’株高、茎粗、分蘖数、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和各项光合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株高、茎粗、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F2D3时,表现最好;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在分别在F2D4、F2D2和F3D1时表现最好,F2D3时表现次之。处理F2D3即种植密度为390000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管理条件下,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是中草药种植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药用植物川续断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种植密度可促进川续断根系生长,但不利于产量提高;施用肥料对川续断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过量施用复合肥对川续断增产不利;不同种植密度对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有机肥配合适量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川续断皂苷Ⅵ含量。苗期促进茎叶生长,成熟期促进根茎发育,保证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最优种植行株距25 cm×30 cm,每公顷种植川续断植株390 000株;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有机肥2 130 kg/hm~2和复合肥660 kg/hm~2。本研究为川续断合理种植管理及高产优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自选烤烟新品系HQ一号在衡阳地区的移栽期、移栽密度、留叶数和施肥量等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5~15日移栽和120 cm×(50~60)cm的移栽株行距,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经济性状虽有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株高有随留叶数和施肥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烟叶产量和产值呈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的变化规律,均以施纯氮195 kg/hm2的处理最高,与施135 kg/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留叶数对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小。综合试验结果,HQ一号在衡阳地区栽培,于3月10~15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5 000~16 500株/hm2,留叶数22~24片/株,施纯氮量为150~1 785 kg/hm2,能够发挥HQ一号的特性,生产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小麦种植筛选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方法]设置3种种植密度与5个肥料配比施用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小麦宁春52号的影响。[结果]分蘖期与拔节期,相对较高的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最高,而在挑旗期,相对较低的播种密度A1(45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在各生育期相对较高的施肥水平(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135 kg/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分蘖成穗率在A2(495万株/hm~2)下整体最高,在B3施肥水平(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钾肥135 kg/hm~2)处理下相对最高;较高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较低的施肥水平B1(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0 kg/hm~2)既适合该品种的高产要求,也符合高肥力土壤的低施肥需要。[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的播种与施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试验,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和有机肥用量对生态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有机肥用量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及单叶重的提高;在行距100~110 cm、株距50 cm、有机肥用量500~600kg/667 m~2的条件下,生态烟叶片大小、单叶重和外观质量差异均不显著;增大行距与有机肥用量的互作处理(行株距110 cm×50 cm,施有机肥600 kg/667 m~2)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评吸质量最差。从产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综合考虑,生态烟以行株距100 cm×50 cm、施有机肥50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粳稻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5.55%~8.62%;与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比例应为3∶3∶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清贵烟4号的生长规律,探讨其配套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种植密度、留叶数对贵烟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大,其中施氮量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最大,对烟叶均价影响与种植密度、留叶数相差不大;在中等肥力地块上,当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分别为97.50kg/hm2、15630株/hm2和21片/株时,贵烟4号烟叶的经济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474.85kg/hm2、8.68元/kg和21481.65元/hm2。[结论]从经济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来看,生产上推广贵烟4号时,应将施氮量作为第一要素考虑;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分别为97.50kg/hm2、15630株/hm2和21.0片/株是种植贵烟4号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粤优938在缅甸的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对粤优938进行不同密度的栽插试验与肥料用量和运筹试验。[结果]粤优938在缅甸生育期明显缩短,为保证产量,以每穴栽插4苗带蘖壮秧,栽插密度控制在20万穴/hm~2为宜;采用复合肥80%为基肥、20%为分蘖肥+尿素80%为分蘖肥、20%为促花肥的肥料运筹方法,基肥于插秧前施用,分蘖肥于插秧后4、10 d分2次均匀施用,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左右时施用为好。[结论]根据缅甸稻谷收购价格低而肥料成本高的实际,在缅甸进行粤优938高效栽培时,肥料施用量以复合肥+尿素商品用量300 kg+45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与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香型的关系。[方法]结合烟株农艺性状指标、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在植烟区开展烤烟不同移栽期(4月25日、4月30、5月5日)、种植密度(120 cm×40 cm、120 cm×50 cm、120 cm×60 cm)和施肥量(45、90、135 kg/hm2)的探索研究。[结果]不同移栽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4月25~30日移栽的烤烟产质量好,尤其以移栽期为4月25日最好,种植密度为120 cm×60 cm和施氮量为135 kg/hm2的种植条件比较适合植烟区的烤烟生产。[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定向栽培提供更好的生产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播种密度对优质强筋小麦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在固定播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种密度(86kg?hm-2、129kg?hm-2、172kg?hm-2、215kg?hm-2、258kg?hm-2)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影响显著;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大小影响显著,且群体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对穗长影响显著;对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且产量和成穗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播种密度为172kg?hm-2时产量最高,成穗数最大。因此,播种密度对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西农585在关中灌区生态条件下适宜播种密度为172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针对脱毒甘薯原原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了氮肥、栽培密度2因素与脱毒甘薯原原种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栽插鲁薯7号快繁试管苗6.75万株,施纯氮15kg,产量可达8692kg/hm2,最大叶面积到达时间较同品种未脱毒甘薯提前5~10d;针对脱毒甘薯营养生长期长,块根膨大期短的特点,提出了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提高甘薯单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