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吕殿红 《动物医学进展》1999,20(2):45-45,49
取3号SARDS狗和2只临诊健康的成年狗的视网膜,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在光镜下观察特征的的形态变化来检测凋亡小核,以明确凋亡在SARDS狗视网膜退化中的作用。结果为:在SARDS狗的失明过程中感光器退化的程度不同。3呈患SARDS狗的视网膜有多量定位于外核层的凋亡小核。而健康对照狗的视网膜未见或很少见凋亡小核,炎症也不是SARDS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凋亡至少是SARSD狗的感光器细胞死亡的一个机  相似文献   

2.
氨化稻秆与精料添补饲喂孝湖半细毛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氨化稻秆(ARS)、氨化稻秆添加精料300克/日、只(ARS-I)少600克/日、只(ARS-Ⅱ)以及未氨化稻秆添加精料300克/日、只(UARS-I)饲喂考湖半细毛羊,并与放牧羊作比较,结果表明:①稻秆氨化提高了羊对稻秆的适口性,粗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近1倍,NDF和ADF分别下降了3.5和7.2%;②日增重以ARS-Ⅱ为最高(97.2克/日、只),ARS-I,UARS-I和ARS组分别为6  相似文献   

3.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4.
细胞膜的改变是细胞死亡的一个基本过程,细胞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 P S)由膜内侧面转移到膜外侧面是细胞凋亡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Annexin V 是一种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与 P S有高度亲和性,因而用于早期凋亡细胞的检测。本试验用 P R R S V 经滴鼻和喷雾试验感染40 日龄 S P F仔猪,于感染后24 h、第7,17,28 d采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经 Annexin V F I T C/ P 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 测。结果显示, P R R S V 感染后各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Annexin V+ / P I+ 细胞群(早期凋亡细胞群)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其中以感染后24 h的表达率为最高。结果表明, P R R S V 可以诱导仔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早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溶血作用。并根据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经SRBC吸收和加入SRBCLFA-3后即显著降低或消失,提出了猪血清破坏RBC的作用与血清中游离CD_2的存在有关的论断。此外,又根据反复解离和经SRBC吸收后的猪血清具有阻止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和猪PBMCE玫瑰花环的形成,认为猪血清中可能存在天然的LFA-3,进而对血清游离CD_2在淋巴细胞激活中的功能提出了“游离CD_2调控途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猪血清中天然LFA—3存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溶血作用。并根据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经SRBC吸收和加入SRBCLFA-3后即显著降低或消夫,提出了猪血清破坏RBC的作用与血清中游离CD2的存在有关的论断。此外,又根据反复解离和经SRBC吸收后的猪血清具有阻止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和猪PBMCE玫瑰花环的形成,认为猪血清中可能存在天然的LFA-3,进而对血清游离CD2在淋巴细胞激活中的功能提出了“游离”  相似文献   

7.
荷期坦牛产奶量世界新纪录北京市奶牛中心(100085)马春生译据1993年3月10日出版的美国全国奶牛场杂志HOARD'SDAIRYMAN报道,新罕布什尔州TULLANDO奶牛场1头名叫TULLANDOROYALTYMAXIMA的成年母牛,于1992...  相似文献   

8.
在1日龄和3周龄鸡的脾粘着(CSA)细胞中,检测到了被正常鸡血清(NCS)中和过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感染性,有3周龄鸡的(CSA)细胞中,检测到了被母源抗体(MN-Ab)中和过的IBDV的感染性。此外,发现1日龄鸡制备的CSA细胞含有补体受体(CR),1周龄鸡制备的CSA细胞既含有CR又有Fc受体(FcR)。然而,即使CSA细胞上的FcR被热凝集NCS(56℃,60分钟)阻断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 Holte 株 S1 基因为基本材料制备 Dig 标记的c D N A 探针,首次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肾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体内的 I B V R N A 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第3~7 天, I B V R N A 主要分布于肾脏,且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 I B V R N A 在其它器官中分布甚少。 I B V R N A 的分布数量与所在器官的组织病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荒漠猫血液蛋白质和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5只荒漠猫(Felisbieti)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亲血色蛋白(Hp)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Y),酯酶(ES)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检荒漠猫的TF,Hp,RBC-LDH,S-ES和S-ALP共5个基因座存在多态性,HB,RBC-AMY,S-AMY,S-LDH,RBC-ES和RBC-ALP共6个基因座为单态,表明荒漠猫的血液蛋白质和酶具有颇大的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13.
选用100个RAPD 引物和95对SSR 引物进行PCR 扩增,旨在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品种资源及2份国审品种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DNA 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0个RAPD 引物中筛选到9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4.06%,利用4个核心RAPD 引物可以为每份品种构建1张特定的数字指纹,并通过其中1个引物F 01构建了1张能鉴别2个杂交种的RAPD 指纹图谱,不过该图谱不能区别皖草3 号与其父本Sa。从95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73对,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6%,通过3对核心SSR 引物就可以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的SSR 数字指纹,同时利用其中1对SSR 引物狋狓狆18,寻找到2个杂交种的互补带,从而构建了2个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SSR 指纹图谱,这张SSR 指纹图谱不仅能鉴别皖草2号和3号,还可以把杂交种与其亲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凋亡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凋亡素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效果,构建了凋亡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凋亡素基因重组入 pc D N A3 载体,并通过脂质体介导凋亡素在人喉癌、人肺癌细胞系中表达;通过 R T P C R 在转染细胞中检测到了凋亡素的 m R N A,这为应用凋亡素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AD3过量引起雏鸡中毒陈顺丰朱玉英(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丽水323000)维生素AD3是鸡日粮组成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用量虽少,但缺少了会使鸡生长迟缓,患干眼、失明和佝偻病等,因此养鸡户往往很重视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3。有少部分养户认为多...  相似文献   

16.
单胃动物消化道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测定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迄今所提出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并将这些方法划分为3类,第1类是非正常生理条件下的测定方法,包括绝食法(FAS)、无氮日粮(NFD)法、NFD+合成氨基酸(AAS)、NFD+静脉注射AAS以及回归法(REG);第2类是接近生理条件下的测定方法,包括同位素标主内源氮法、同位素标记外源法、静脉1次注射小剂量「^3H」Leu法、胍基化蛋白法、酶解格蛋白/超滤法、第3类是体外  相似文献   

17.
将从早花期和盛花期狗舌草中提取得到的双稠比咯啶生物碱(PAs),按100mg/kg分别给两组SD大鼠腹腔注射。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狗舌草中PAs对SD大鼠均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肺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但盛花期狗舌草中PAs的毒性较弱;新发现狗舌草对心、肾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基因BglⅡ片段(1675bp)分别正向插入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17b和pET-17b2(用SacⅠ-NdeⅠ缺失掉pET-17b60bp含起始密码子ATG小片段)的BamHⅠ切点,构建重组质粒pET-17bRVgp和pET-17b2RVgp。将其分别转化表达受体菌E.coliBL21(DE3)和E,coli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菌体经超声波裂解处理后SDS-pAGE,染色,在分子量约60000处可见重组质粒表达的较宽的蛋白带,以抗RVgpMcAb进行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表达蛋白为RVgp。通过扫描显示,表达的RVgp占菌体总蛋白的10%~14%,其中pET-17b2RVgp在E。coliBL21(DE3)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用EcoRI+HindⅢ双酶解含鸡α-珠蛋白基因5′端核基质附着区(MAR)、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MT-1)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pMTSMCAG质粒,0.6%琼脂糖凝胶电泳,玻璃乳回收纯化MAR/MT/hIGF-1片段(3.9kb),用该片段制备转基因兔。利用水平显微注射系统注射1-细胞兔胚胎468枚,移植到36只受体兔,有8只妊娠,共产下19只活仔兔。采仔兔耳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分析其外源基因整合情况,获得8只阳性兔(显示出约600bp外源DNA条带)。再对8只阳性兔的PCR产物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得到5只整合有MAR/MT/hIGF-1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兔,转基因整合率为26.3%(5/19)。用1只阳性转基因公兔(502号)繁殖了6窝,共获得42只仔兔。采仔兔耳样提取基因组DNA后,如上用PCR分析和做Southern印迹杂交,F1代中有5只整合有MAR/MT/hIGF-1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20.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