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目前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结合苜蓿草地,详细阐述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湿度、深度、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施入、土壤动物及微生物均对土壤氮矿化有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子。在总结氮肥施用对苜蓿根瘤、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苜蓿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结合土壤氮素矿化,进行苜蓿草地氮素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无机态氮素,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从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机制,氮素形态调控植物养分吸收、根系发育、光合生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氮素形态调控植物生长的机理,并提出了氮素形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火烧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影响,阐明火烧时氮素受热挥发(>200℃),并随温度的升高挥发量增加,火烧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增强,但由于雨水和径流的浸提、搬运等引起氮素流失。其损失程度与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及火烧后植被恢复状况及所采取的营林措施有关。并着重指出在北方林内采用低强度火烧能够加速氮素的矿质化过程,在我国南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由于炼山引起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氮肥对草坪草影响的基础上,从草坪草对氮素的吸收;土壤对氮素的截留;氮素的损失等方面介绍了氮肥在草坪中的去向。  相似文献   

6.
土壤氮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土壤氮素转化是生物-土壤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重要一环。论述了近年来有关氮素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微生物体氮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10-3312
分析了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氮肥管理、重视平衡施肥、提高作物氮素吸收能力、优化耕作制度及灌溉方式等降低我国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物碳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棉花秸杆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450、600和750℃)厌氧热解制备生物碳,探讨生物碳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吸收与平衡的影响.[方法]设置3种物料:450、600和750℃热解制备的生物碳(分别用450BC、600BC、750BC来表示);每种有机物料设置三个施用量,分别为0.5;、1.0;和2.0;(占土壤的比例);同时,以不添加物料土壤作为对照(CK).[结果]三种温度热解制备的生物碳均对小麦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氮素吸收量、土壤中氮素残留量,减少土壤小麦体系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两茬小麦种植总体看,750℃制备的生物碳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氮素吸收量最高、土壤氮素残留量最高、整体氮素损失最小.[结论]对于生物碳处理而言,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氮素吸收量增大、土壤氮素残留量增大、整体氮素损失降低.因此生物碳还田是提高养分利用,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新疆干旱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土壤母质中很少含有氮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小循环过程也十分弱,氮素自然积累少,荒地和新垦耕地土壤氮素含量和供应能力极低.耕地土壤经过人工多年熟化与培肥,氮素含量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外资料,综述了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规律与防止措施。综述指出,虽然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但仍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有机氮肥只有在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氮素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这种降解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可溶性氮素流失的规律与集约农业相似,土壤可储藏氮素的观念是错误的。田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合理的氮肥使用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田土壤氮素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氮素是化肥中施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途径对环境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笔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免耕覆盖下土壤理化属性、土壤氮素形态含量以及土壤氮素损失迁移的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氮素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是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第一大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获得。因此,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明确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氮(NO-3、NH+4)和小分子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主要是NO-3态氮素。该研究介绍了植物对氮素的需求、NO-3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这对认识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氮素与小麦产量和品质关系及在施氮推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土壤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移动特点,小麦根系的吸收特征,分析了土壤氮素与小麦籽粒产量及其品质的关系,探讨了采用不同形态的氮素进行小麦施氮诊断的可能性,认为土壤有效氮含量可以作为小麦施氮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襄麦55和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设不渍水(CK)和开花期连续渍水7 d(WL)处理,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和产量结构等指标,并分析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结果】 0~20 cm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对渍水的反应强度较20~40 cm和40~60 cm表现更剧烈。与CK相比,WL处理下(渍水后0~7 d),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65.7%~81.2%,铵态氮含量则上升48.7%~54.8%;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总氮含量上升,但变化幅度较小。当撤去水分处理后(渍水后7~14 d),硝态氮含量急剧上升,甚至恢复至与CK相同水平,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与CK变化趋势相反;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变化与CK趋势一致。随后至小麦成熟期,CK和WL处理下各氮素含量总体上均逐渐降低。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花后氮素积累量(P<0.05,下同),并导致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襄麦55花后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郑麦9023。此外,WL处理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与CK相比襄麦55和郑麦9023的产量分别降低25.24%和34.81%。通过对渍水条件下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与产量及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冗余分析可知,渍水第7 d (渍水终止当天)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小麦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呈正相关,铵态氮和总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呈负相关,与土层深度关系较小;碱解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存在土层间差异。【结论】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以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对渍水的响应最敏感,其中硝态氮含量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而铵态氮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土壤氮素、水分和植物光合生理生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规稻田土壤氮素环境风险较为严重,急需改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降低氮素累积,减缓旱直播稻田土壤氮素迁移,提升旱直播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在旱直播条件下选用生物炭、腐殖酸调理剂,设计4个处理,即CK(对照)、BC(生物炭24 000 kg/hm2)、HA(腐殖酸1 500 kg/hm2)、BC+HA(生物炭12 000 kg/hm2+腐殖酸750 kg/hm2),研究旱直播稻田土壤物理性状、氮素吸收及迁移状况。结果表明,物理性状方面,BC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5.96%(P<0.05),提升土壤田间持水量10.93%,显著提升>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生物量与氮素吸收方面,BC处理能够获得最大总干物质量21 957.67 kg/hm2、稻谷干物质量7 949.17 kg/hm2及氮素吸收量169.42 kg/hm2;氮素迁移方面,BC+HA处理能够显著降低4个土层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侵蚀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团聚体破碎产生更小的可迁移颗粒而导致土壤养分的运移;侵蚀还改变了土壤的水分状况,水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风蚀则可使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团聚体结构的破坏以及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与土壤的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作一概述,并就耕作、覆盖等降低土壤侵蚀的农业措施与土壤氮素转化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侵蚀土壤氮素研究的去向。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云  王延华  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42-3444,3462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氧化亚氮的释放。对土壤氮素的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于盐化土壤;在碱化土壤中,随着碱化度和pH值的升高,矿化量迅速降低;在盐化土壤中,盐化程度的增加对于土壤矿化特征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矿化率明显增加。在盐渍化土壤中,碱化土壤的氮素硝化作用较盐化土壤快;无论是碱化土壤还是盐化土壤,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氮肥硝化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碱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pH、总盐含量、碱化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盐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总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