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引言 籼稻和粳稻杂交的杂种一代具有极强的优势,这一事实引起了世界水稻育种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运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籼粳杂交获得的成果屡有报道。在常规方面,如南朝鲜的“统一”系统和密阳编号等一批带有粳稻血缘的籼稻品种,。我国粳稻区培育的有籼稻血缘的高产粳稻品种等。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面,1976年,湖南首次用黎明与培迪实现粳不釉恢三系配套,但由于籼便花时严重不遇而未能进人生产利用。八十年代初,袁隆平曾利用核代换的回交方法,研究培育粳质籼核的核质杂种税稻品种,1984年,袁隆平又提出杂交水稻的超高产育种。最近,湖南…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交衍生不育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及配组F_1优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3份材料聚为一类,也属于中间偏籼类型。通过广泛测交,发现应用籼粳杂交,在籼稻遗传背景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粳稻"血缘",培育中间偏籼型不育系,对丰富水稻育种遗传背景,配制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甬粳43A是早熟晚粳不育系,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与籼稻恢复系配组可恢性好,F1代杂种优势强,于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粳不籼恢"模式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4350已于201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甬优8050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主选育的粳稻不育系甬粳80A与籼稻恢复系F9250配组育成的三系偏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和201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和连作杂交晚籼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灵丰963是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灵丰A与籼粳杂交育成的恢复系屯恢963配组而成的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米质好等特点,2017年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杂种优势与双亲性状遗传距离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双亲遗传距离大、杂种优势强、双亲遗传距离小、杂种优势不强〔1〕。目前缺乏多类型的矮源和恢保源。早稻野败型不育系基本上是矮仔占和矮脚南特的血缘,而恢复系基本上来自皮泰的血缘。这些品种左种右配,亲缘重叠、由于双遗传差异不大、尽管花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至今尚未获得较现有杂交水稻增产显著的强优组合。不少学者提出通过寻找新质源和新恢源以及利用籼粳杂交优势,用籼不粳恢或粳不籼恢等途径来选配强优组合。籼粳稻杂交杂种表现强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粳不/籼恢三系法途径,以优良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对粳型不育系强恢的中籼型恢复系选育为突破口,育成综合性状优、易被籼稻恢复系恢复的晚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和多个强恢中籼恢复系,并以甬粳2号A为母本、中籼恢复系为父本育成了4个籼粳杂交晚稻组合通过国家和多省审定或认定,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甬粳2号A及其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三系法粳不/籼恢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是用滇榆1号不育系(籼粳交偏梗型)与恢复系南29组配 成的,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的特点,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繁殖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与广亲和品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目前已成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籼粳交杂种一代往往表现生育期延迟的特点,使一些产量优势明显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因生育期过长而限制了在生产上应用。几年来,通过对许多籼粳杂种一代的观察,发现并非所有籼粳交组合都表现超亲迟熟,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亲本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两系杂交稻组合在生育期方面的杂种优势特点及不同亲本在这一性状上的配合力效应,为组配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990年夏季,以5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0个广亲和品种为父本,按5×10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50个杂交组合。5个光敏核不育系为W6154S,W6184S,KS-9,5460S和衡农S-1。  相似文献   

10.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杂种优势强。为了选育出竞争优势很强的籼粳杂交稻,首先应用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以选育出籼粳交的保持系、恢复系或材料;其次用籼粳交的保持系或材料转育成不育系或材料;第三用籼、粳稻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测交;第四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稻品种或材料测交;第五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进行广泛测交,再从中选出竞争优势强的籼粳杂交组合;第六,经过试种、鉴定,选出竞争优势极强的籼粳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耐寒杂交稻新组合K优26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优267是用籼型不育系K17A与偏粳型恢复系黔恢267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生育期较短,优势强,产量高,耐寒性强,在贵州海拔900~1 300 m的山区种植, 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12.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六优3—2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内亚的模型陆稻粘利作母本,选用籼粳交后代偏粳型恢复系粳7623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中便恢复系。该组合1989年4月经江苏省第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粳稻(中熟组)区试,7个点平均…  相似文献   

14.
浙优2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自主选育的三系晚粳稻不育系浙04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浙恢F1121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长势繁茂、丰产性好、株型优异、穗大粒多、耐肥抗倒、后期青秆黄熟、米饭口味佳等特点。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用IR1544/明恢63//多系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籼型恢复系绵恢2009,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米质较优,稻瘟病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印尼水田谷型等各类不育系组配,幸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所配组合冈优2009,红优2009,C优2009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籼稻和粳稻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亚种,籼粳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一代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因籼、粳不亲和,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致使籼粳杂种优势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利用。为了探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80年我们开展了筛选籼粳“媒介材料”,以期在杂交水稻上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粳灿“媒介材料”筛选情况 1980年冬在海南岛配制了许多籼粳杂交组合。1981年秋在三明地区农科所种植杂种F1。大部分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仅藤野与五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台湾、华北、云南、日本等地品种)和籼稻杂种F1正常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6.5%~90.4%和76.9%~92.7%。接着,又以藤野为母本或父本与籼、粳品种杂交了22个组合,于81年冬和82年秋在海南岛和本所种植杂种F1进行验证。二年中,用20个粳稻品种和5个籼稻品种与藤野杂交了27个组合,除了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籼粳杂交、广亲和特性鉴定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出CH58、CH59、C18和C84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H58、CH59、C18和C84的程氏指数分别为11、13、13和15,其中CH58、CH59和C18的籼粳属性为偏籼,C84为偏粳。广亲和特性鉴定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四个恢复系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且都能恢复滇型、BT型、矮败型等粳稻不育系以及野败型、印水型等籼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谱广。花时特性研究表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要明显早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在单株产量、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稻不育系配组,已选育出春优58、春优658、春优59、春优618等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已通过国家、浙江省等品种审定。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倾粳型强优恢复系桂64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桂649是用多个籼粳材料的复交后代501为母本,以优质籼型恢复系桂99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 a 8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含粳稻亲缘,属偏粳类型,恢复力和配合力强,株叶形态优异,花粉量大,耐寒抗倒性好,后期秆青粒黄。与龙特浦A、Ⅱ-32A等不育系配组,杂种产量优势明显,熟期适中,其中特优649于2004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至2005年底已累计推广种植8 433 hm2。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日本新城长友以籼稻钦苏拉包罗11为母本,以台中65为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回交,选育包台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了粳型三系配套,为利用粳型杂种优势提供了方法。但由于包台型三系遗传背景类同,杂种优势不明显,不能用于生产。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北方粳型三系进行了广泛测恢,结果证明,粳稻恢复资源非常贫乏。因此,选育强优势粳稻恢复系便成了粳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鉴于当前粳稻杂交育种亲缘狭窄而限制了粳稻增产潜力,所以我们从1971年开展粳型三系育种以来,就着重注意了遗传资源的丰富与利用。已知世界稻属资源丰富,且籼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