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北初夏雨涝是南繁甜菜采种产质量波动、偏低的主要气候原因。而决策和管理不善是丰产不能丰收的重要因素。本文仅对雨涝危害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生产和科研提供气候依据。雨涝成因及对甜菜种子产质量的影响江淮雨涝成因江苏省地处中纬度近海。我国降水受季风环流影响,雨带呈东西分布,具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2.
宝应湖农场地处淮河下游,受亚热湿润地区的季风影响,特别是季风的强弱和出现的早迟,造成年际、季际间的气候,差异明显。我场自1985年开始承担甜菜南繁制种任务,而冬季寒冷少雨天气,有时是甜菜露地越冬采种获得高产的限制因素之一,1987年的冻害就是实例。实践证明,冻害的原因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而防冻乃至冻后补救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东辛农场是北方甜菜种子南繁的重要基地。抗寒保苗是本场如何进一步发展采种甜菜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通过三年露地越冬采种甜菜冻害的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甜菜要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冬前必须达到一定的苗龄、根径及适宜的叶色指标。以这些指标为依据,进而初步确定了较适的播期、施肥技术、深栽培土可作为采种甜菜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收获是实现采种甜菜全面机械化管理的关键一环。试验表明,度拜因分段收获采种甜菜当地的最佳收获期为种株始花后的36~39天(活动积温774~842℃),种株外现青黄色,种球杏红色。康拜因的检拾、脱粒部分应做相应的改装。该项技术具有省工、增产、增收效果,对提高来种甜菜机械化栽培程度;发展我国南方果种甜菜生产有很大竞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地区的自然条件,适于甜菜露地越冬采种。为了进一步发展南繁甜菜种子生产,不断提高甜菜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甜菜露地越冬种株的生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制定种子高产、优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采种甜菜高产栽培技术中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求得采种甜菜优化农艺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认为,采种甜菜亩产225kg以上的播期为8月上旬,种植密度为2769~2923株/亩,亩施硫铵51.5~56.0kg,过磷酸钙48.0~54.0kg,氯化钾11.0~12.5kg;5个因素中氮肥对采种甜菜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播期和钾肥;在交互作用中,以磷钾肥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甜菜生产基地在河西走廊,由于该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甜菜无法露地越冬。但我省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经过调查,发现成县气候条件优越,可开展露地越冬采种试验。为了降低种子成本,提高种子质量,由甘肃省轻纺工业供销公司组织省黄羊镇甜菜育种站和成县良种场签订协议,在1984—1985年种子生产期开展甜菜露地越冬采种试验,取得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甜菜制糖工业的迅速发展,新、老区的甜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所需种子亦大为增加。目前,甜菜种子亩产变动于200—300斤之间,尚有增产潜力。甜菜种子产质量受母根培育条件、贮藏技术、栽植质量、施肥水平、病虫害防治、灌溉、田间管理等诸因素影响。所谓无效种株可分为两类:一是无苔植株(亦称顽固植株);二是抽苔不实植株。尚有发育迟缓,结实状况介于不实株与正常结实株之间的中间类型,称为晚育株,其种球多半小而空秕,丧失种用价值。于目前生产条件下,在一般甜菜采种田中约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在40~80 mg/kg硼砂溶液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单胚采种甜菜种子发芽率可提高2.33%~4.66%,生产实践中可以选择在种株现蕾时和初花时各喷施1次80 mg/kg硼砂溶液,来提高单胚采种甜菜的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
刘靖  王芹 《中国糖料》1999,(3):51-53
影响新疆石河子地区杂交制种甜菜种子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留储母根质量差、栽植方法不正确、制种田的种植管理及收获不科学等。提出增加杂交制种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一是培育健壮的采种母根;二是严格选留采种母根;三是搞好采种母根的窖藏期管理;四是加强采种株的田间管理,严格制种程序,做到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是由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及蔬菜等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近几年对原料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及应用较为深入,但对采种甜菜研究尚少。为探索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早熟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笔者于1983~1985年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已开始在江苏省农垦系统各采种农场推广。1985年黄海农场甜菜采种覆膜面积已达2,430亩,占采种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2.
防治甜菜夜蛾药剂田间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垦区秋播采种甜菜自1991年以来连续多年大面积遭受暴发性甜菜夜蛾的危害。一般发生田块百株有虫500~800头,严重田块百株有虫1500~3000头,各农场针对甜菜夜蛾的危害,都曾突击防治4~5次,使用药剂达10多种,但防效均不理想,造成大面积...  相似文献   

13.
当夏作物收获后,再复种甜菜,留作母根,称为复种母根(一般称夏播母根)。用复种母根繁殖种子,称为复种母根采种。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一年只能种一茬作物。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繁殖一代甜菜种子,需二年时间。我站自1968年建站以来,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复播母根采种,播种面积逐渐扩大,1973—1977年采种面积3,0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影响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种株生育性状、群体动态指标提出了获得300kg产量所采取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稀土微肥在甜菜生产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无论是拌种、浸种还是叶面喷施,都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增糖效果。但在采种甜菜上的施用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87、1989年分别在山西省原平县大牛店镇东也庄、神山二村进行了采种株开花始期、盛期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露地越冬采种甜菜在良繁比例中的扩大和良繁中心带向南推移,我国甜菜南繁种子已形成晋南、冀南、山东、苏北、皖北、豫北、陕西关中等生产基地,1985年南繁已达6,000余吨,占全国种子产量的50%以上,并继续扩大。目前,我国甜菜采种带正趋向最适地带,江苏、安徽一线约占南繁种的70%以上。根据这一进程,种子早熟,事关正在蓬勃兴起的甜菜南繁基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我国甜菜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子早熟,已成为南北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甜菜专家、原东北农学院董一忱教授东渡扶桑10年,于80高龄时回国访问讲学。董先生曾先后对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宁夏等省区的甜菜科研、教学单位及有关甜菜、糖业生产部门做了全面考察了解,与国内的甜菜科技工作者、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地学术交流,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当今甜菜科研和生产概况。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发展董一忱教授的讲话记录稿,以使我国广大甜菜科技人员对日本的甜菜科研生产现状有所了解,相信会对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甜菜科研事业、发展甜菜生产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甜菜露地越冬采种历史发展概况 我国甜菜露地越冬采种从五十年代未开始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发现探索、布点试种、停顿、恢复发展等阶段,取得了可喜成效,为我国甜菜良繁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8年我国中部各省普遍种植甜菜,种子来源于进口。在种植甜菜过程中,群众就自发的探索繁殖种子,发现甜菜存在自然越冬的可能性。1959年山西省大同糖厂发现晋南运城地区的甜菜自然越冬后并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此后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都零星开始甜菜露地越冬采种试验,大部分都获得种子,这就为进一步布点试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甜菜的开花习性研究,我国部分省、区的有关人员曾相继做过观察与报导。为探索江苏省南繁生产基地甜菜露地越冬种株开花结实规律,我们进行了二年多点观察,并就江苏省的气候条件对甜菜开花的有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开花规律提出应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其有待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种性纯、品质优、产量高是制种甜菜的生产目标。我场1983年试搞甜菜采种,1990年面积达4380亩,单产由109.6kg提高到245.4kg(年递增17.4%),到1988~1989年一级种子基本上达到100%。实践表明,采种甜菜产质量与栽培技术措施及收获阶段的管理关系密切。栽培技术是提高采种甜菜产质量基础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且在越冬前培育成壮秧,形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