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褛裳夜蛾的危害与防治关永强褛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中大型蛾,分布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额济纳旗及蒙古的南戈壁省,主要危害胡杨。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2毫米。翅展60~75毫米,雌蛾大于雄蛾。前翅黑灰色,翅背臀区、臀前区外侧有纵波浪纹,颜色黑灰交错,翅...  相似文献   

2.
<正> 桂花蛱蝶(Kironga ranga Moore)属鳞翅目蛱蝶科,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一、寄主与分布此虫寄主有桂花、女贞、木樨、卵叶小白蜡等。分布于福州和莱舟。二、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22—24毫米,翅展60—65毫米。雄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50—55毫米。触角、头、胸黑色,腹部黄灰色,有数条黑色横纹。前后翅黑色,前翅边缘较平,沿外缘有三行由黄色斑点组成的纹带,愈向内斑纹愈大,中室有黄色斑纹3个,后翅边缘为大锯  相似文献   

3.
黄连木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Bremer et Grey)原称木尺蠖 ,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北及台湾省均有发生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是一种暴食性及杂食性害虫 ,寄主达 30余科 1 70多种植物 ,最适宜寄主为黄连木、核桃、紫穗槐、洋槐和大豆等。1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1 8~ 2 2 mm,翅展 6 5~72 mm。复眼深褐色 ,触角雌蛾丝状 ,雄蛾羽状。胸背面后缘、颈板、肩板边缘有棕黄色鳞片 ,在颈板中央还有 1条浅灰色斑纹。腹背近乳白色 ,腹部末端呈棕黄色。雌蛾腹部末端具有棕黄色鳞片 ,产卵管褐色 ,稍伸出体外。雄蛾腹部细长 ,圆锥形。足灰白色 …  相似文献   

4.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鳞翅目,枯叶峨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危害赤松、油松、日本黑松和樟子松。 1 形态特征 成虫:雄体长22.5~32.6mm,翅展45.5~59.4mm。雌体长24.9~ 34.9mm,翅展51.0~75.3mm。前翅中横线与外横线白色是与油松毛虫最主要的区别。雌蛾亚外缘的斑列内侧和雄峨亚外缘斑列外侧有白斑。雌峨前翅较狭长,外缘较倾斜。 卵:翠绿色,精孔端淡绿,另一端红褐,或精孔端淡黄,另一端粉红。卵长1.53mm,宽1.28mm。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mm左右,深黑褐色。体侧有长毛,无显著花斑,以白色毛斑…  相似文献   

5.
蔷薇绿长管蚜(MacrosiphumibaraeMatsumura.)是蔷薇花卉植物的常见主要刺吸式害虫之一。其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2.7mm,触角及体呈绿色,足黄绿色,成虫以幼虫越冬,寒冷地区则以卵越冬。这种蚜虫1年中不转换寄主,每年春季在新生...  相似文献   

6.
白杨透翅蛾别名杨小透翅蛾、杨暗透翅蛾、串皮虫,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等地。寄主主要为杨柳科、蔷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7.
典皮夜蛾(SarrothripusrevayanaScopoli)1994年在伊犁零星发生,1999年在察布查尔县苗圃箭杆杨上调查的虫口密度是6~23.2头/m2,平均为16.75头/m2,被害株率12%~46%,平均为33.3%。幼虫取食为害苗木和幼树的顶梢嫩叶,致使顶梢干枯,断顶,萌发形成多头。国内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新疆分布于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吐鲁番等县市。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3~9.6mm,平均为8.82mm,翅展25.2~26.6mm,平均为25.82mm,头和胸部灰褐色,腹部淡灰色。下唇须发达,直向前伸。前翅灰褐色,双中线和双外线黑色,波浪形,中线和外线之间有一棕…  相似文献   

8.
枣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危害枣树的嫩芽、嫩叶及花蕾。轻者因被害而不能正常展叶;重者将幼芽、幼叶吃光,严重影响枣树产量,甚至绝收。所以有效地防治和消灭枣尺蠖是广大枣农的迫切愿望。作者经多年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防治枣尺蠖的方法。1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无翅,体长12~17mm,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具灰色绒毛1丛。雄虫有翅,体长10~15mm,也呈灰褐色,触角羽毛状、棕色。前翅有黑色波状横纹2条,后翅有波状横纹1条,翅内有黑色斑点1个。 卵:椭圆形,初产时淡绿色…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的主要害虫,果园虫食率达到80%~90%,丰产不丰收,影响经济收入。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6.0mm,翅展10.6~15.0mm,全身灰褐色、无光泽。前翅深灰褐色,前缘色深,上具10组白色短斜纹,翅面中部有明显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黑斑,后翅浅灰褐色。卵:呈扁椭圆形,初呈乳白色半透明,后变淡黄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3mm,头部黄褐色,体背面粉红色,腹面色浅,前胸背板不明显,臂栉4~7个,小幼虫体白色,头呈黑色。蛹:长7~8mm,黄褐色,茧白色纺锤形。2发生规律以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0.
焦艺夜蛾(Ayssia adusta Draudt)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闽、粤、浙、湘诸省。2005年安徽省东南诸县区首次大发生,仅绩溪县危害马尾松林面积达3440hm2。我们在开展虫情监测的同时进行了综合防治,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供参考。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4~44mm。头部及胸部暗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松分布广泛,西藏东南部、四川泸定及天全以南,贵州毕节以西,广西百色地区都有分布,以云南分布最广,故有云南松之称。云南松多生长在海拔1000—3500米的高山,喜光,耐干旱耐瘠薄,适应酸性的红壤、黄壤,在其他树种不能生长的贫瘠石砾地或冲刷严重的荒山坡,云南松也能生长,为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云南松为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褐灰色,粗糙,裂成鳞片状,易脱落。枝近轮生,一年生小枝粗,褪色;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常脱落,冬芽红褐色。针叶常3针1束,稀2针1束,长10—30厘米,径均1.2毫米,…  相似文献   

12.
芒果横线尾夜蛾又称蛀梢蛾、钻心虫,我区芒果产区均有分布,主要以幼虫蛀食芒果或扁桃的嫩梢和花穗,使受害部位枯萎,影响开花结果,降低产量。主要识别特征:成虫体长约11mm,体背黑褐包,腹面灰白色,胸、腹交界处有一白色“八”字形纹,前翅茶褐色,上有肾状、被状等斑纹;后翅灰褐色,斑纹少,仅在近后角有一条白色短横纹。幼虫体小,老熟幼虫体长约13-16mm,头部及前胸背板颜色较深,黑褐色或棕褐色,体色多为紫红色,各体节有不规则的淡绿色斑块。卵扁圆形,红褐色。蛹为被蛹,黄褐色。一般2月下旬果园就发现有卵和幼虫。卵散产于…  相似文献   

13.
(上接第一期)夏梢小卷蛾为害对象:赤松、黑松、油松为害状况:幼虫取食叶牙,后蛀食新梢髓部,连年为害,树冠呈帚状。防治方法:清除被豁梢,集中烧毁。2、成虫羽化期,每7天喷1次1000倍乐果乳剂或800脱杀螟松。白杨透翅为害对象:加杨、银白杨、毛白杨、旱杨、黄柳。为害状况:幼虫自叶腋、叶柄及伤口等处侵入嫩梢,使会条柘萎或形成瘤状虫瘿,极易风折。防治方法:1、秋季修剪时,除去虫瘿。2、成虫羽化期,喷洒1000倍1059液。夜蛾(夜盗蛾、银纹夜蛾)为害对象:大丽花、菊花、美人蕉、一串红、蜀葵、木槿、石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形状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8~45 mm,翅展70~1 10mm,触角栉症状;雄蛾体长24~37mm,翅展55~76mm,触角毛状。体色和花斑有灰白、黑褐色等。前翅较宽、外缘较直,内、中、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呈锯症状,中室白斑大面明显,后翅灰色。  相似文献   

15.
锈色粒肩天牛危害国槐的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锈色粒肩天牛在河南全省均有分布,2年1代,1年中在国槐上的危害期从3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虫啃食1~2年生新梢嫩皮;幼虫蛀食10年生以上国槐的主干或大枝,受害寄主3~5年即会死亡。防治办法可采取塞孔毒杀幼虫、人工杀卵和初孵幼虫以及加强营林管护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户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对3种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的新害虫佳俊夜蛾Westermannia nobilis Draudt、金掌夜蛾Tiracola aureata Holloway、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进行研究。佳俊夜蛾的寄主植物为首次报道,金掌夜蛾为福建省昆虫新记录种。简述3种害虫的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并提供生态图片。  相似文献   

17.
竹类在生长和利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导致减少和降低竹材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竹类害虫种类较多,现分为蛀笋、食叶、吸液汁、竹材等害虫,分别介绍。一、笋期害虫危害竹笋的害虫主要是竹笋夜蛾、竹笋蝇、竹象等,以幼虫蛀食笋肉,被害竹笋不能成竹,影响竹林产量。1.竹笋夜蛾:分布各竹产区。成虫灰褐色,长20毫米,前翅基部及顶部有三角形深色斑,后翅黄褐色。幼虫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体背有淡色纵线(图1)。幼虫蛀竹笋,  相似文献   

18.
珍稀濒危植物-翅荚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翅荚木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经济价值及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翅荚木苗期生长极快,一年生苗最高可达3.00m,平均高2.21m,地径最大为1.96cm,平均地径1.60cm,并对苗期发芽及生长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防控短翅足距小蠹危害,揭示其在安顺地区广玉兰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翅足距小蠹形态特征、习性、生活史、危害特点。[结果]表明,短翅足距小蠹雌成虫长2.55±0.12 mm;宽1.04±0.07 mm(n=21)。雄成虫长1.97±0.09 mm;宽0.89±0.08 mm(n=18)。卵长0.77±0.05 mm;宽0.38±0.02 mm(n=19)。在安顺地区1 a发生1~2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历期约25 d,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活动,持续到8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高峰期。主要危害2~3 a生枝条。雌成虫在枝条髓心修筑坑道,坑道长9~57 mm,宽1.5~3 mm。坑道内小蠹数量1~25头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0:1。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可能存在孤雌生殖。[结论]短翅足距小蠹通过寄生活动,携带真菌侵入寄主枝条,真菌繁殖生长,为短翅足距小蠹提供食物来源。在小蠹和真菌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景观。建议每年冬春季节开展防治,以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20.
翅荚木生长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翅荚木收获模型的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生长收获模型,对第1代立木生长指标与第2代萌条生长指标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和后期产量预测,找出了生长指标与各生长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