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开顶式小型温室内模拟大气CO2浓度增高,并在N0,N100,N200计3个氮素水平〔施N量分别为纯N0、0.1、0.2 g/kg(土)〕下盆栽小麦,研究小麦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升高的响应及其氮素调控机制。结果表明,760μmol/molCO2浓度×N素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限制值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呈明显上升趋势,叶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400μmol/molCO2浓度下,N0和N100处理的小麦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但N200处理较当前CO2浓度处理明显升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小麦的气孔限制值Ls和WUE在N200条件下表现最高,较各个处理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种大气CO2浓度下的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表现均不一致。因此,长期高CO2浓度使得小麦叶片WUE和Ls值显著升高,在低中氮处理下产生明显的光合下调现象,但在高氮处理下却不发生。  相似文献   

2.
杜鹃叶片气孔长度和密度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浩杰  杨太保  曾彪 《干旱区研究》2012,29(6):1054-1058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陇西黄土高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2 600~3 100 m海拔带内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高山杜鹃分布在北坡,烈香杜鹃分布在南坡)叶片气孔长度和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建立大气温度、大气CO2浓度等环境因子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探讨了杜鹃叶片气孔长度和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由低到高,高山杜鹃叶片气孔长度有减小趋势,气孔密度有显著增加趋势;烈香杜鹃叶片气孔长度随海拔高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海拔高度的变化能够引起大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和地势等的变化。高山杜鹃通过增加叶片气孔长度并减小叶片气孔密度来适应环境温度和CO2浓度的变化,烈香杜鹃则通过增加叶片气孔长度,并减小叶片气孔密度达到对环境温度、CO2浓度和土壤湿度的最大适合度。  相似文献   

3.
限根条件下供氮对玉米光合作用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遮雨棚内进行了微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水分与供氮条件下,分期测定了玉米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和细胞汁液浓度、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研究供氮对玉米光合作用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受水分供应状况的制约:水分供应较好时,供氮提高了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降低了叶肉细胞汁液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增加了气孔导度,提高了RuBPCase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既有利于改善气孔因素,也有利于改善非气孔因素,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水分胁迫较轻时,供氮降低了气孔导度,增加了CO2进入气孔的阻力,不利于光合作用,但却提高了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降低了叶肉细胞汁液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增加了RuBPCase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受到影响,非气孔因素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因而光合速率和产量都有所提高。水分胁迫严重时,供氮不但抑制了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还更严重地抑制了非气孔因素,导致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严重下降。供氮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水分依赖性为调控氮素营养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叶片解离技术对豆科6种植物的叶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属6种豆科植物的叶表皮及叶片解剖结构,统计并测量了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相关的特征,并分析了叶片特征在种属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3属6种植物的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在种属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显示:锦鸡儿属两种植物与草木樨属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胡杨叶片气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胡杨叶片气孔特征有助于解读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水分利用特征和抗旱机理。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拉干、依干布及麻3个典型断面,以胡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干旱胁迫梯度下胡杨叶片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胡杨雌、雄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胡杨叶片气孔密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叶片气孔长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呈减小趋势;(2)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雌、雄株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的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雄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增长率较小,而胡杨雌株叶片的下表皮气孔长度负增长率显著大于雄性的下表皮;(3)胡杨叶片气孔密度和长度的变化反映胡杨雌、雄株的抗干旱能力,从胡杨叶片的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胡杨雄株的保水能力和耐受能力强于雌株。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利用LCpro+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仪对覆膜沟灌条件下的棉花光合作用进行系统监测,来分析南疆地区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棉叶温度、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其中气孔导度与棉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棉叶温度和胞间CO2浓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降低棉叶温度,提高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等措施来提高棉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电场处理后白沙蒿气孔密度及分布对沙地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白沙蒿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其幼苗对土壤干旱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后随土壤干旱程度加剧,叶片气孔密度有上升趋势,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趋向均匀;随温差变化加大,叶片气孔密度有下降趋势,其分布趋向均匀,电场处理提高了白沙蒿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叶片气孔分布及生理特征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干旱、遮荫、盐胁迫、重金属以及CO2浓度5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及其特性在不同胁迫环境下出现的形态和生理差异。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大多数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大,气孔开度减少,而气孔的分布则随物种和胁迫程度不同而出现差异。(2)遮荫环境导致多数植物的气孔数量和气孔密度减小,气孔的形状发生改变,植物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降低。(3)盐胁迫将减少植物的叶片面积,改变叶片的组织结构,增加叶片的气孔密度,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4)重金属胁迫则导致植物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降低趋势。(5)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叶片的外部形态及其气体交换等特征在提升CO2浓度后将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冬、土麦冬和阔叶土麦冬都对草甘膦具有较高的天然耐药性,其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由于EPSPS基因结构差异、基因多拷贝以及高表达量,但是,靶标机制并不能完全解释阔叶土麦冬的耐药性最高,麦冬的耐药性最低,土麦冬居于中间。为了进一步揭示其耐药性的非靶标机制,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麦冬、土麦冬和阔叶土麦冬的叶表皮显微结构,发现麦冬、土麦冬和阔叶土麦冬的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分别为37.6、36.15和23.92个/mm~2。但是,土麦冬和阔叶土麦冬的气孔在叶片上表皮也有分布,并且阔叶土麦冬上表皮的气孔明显多于土麦冬。麦冬草气孔带和非气孔带细胞在细胞长度、面积和长宽比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麦冬气孔周围的表皮细胞平周壁具明显瘤状突起,导致气孔下陷;土麦冬气孔周围的表皮细胞平周壁呈波浪状突起,使气孔略下陷;阔叶土麦冬气孔周围的表皮细胞平周壁基本无突起,气孔下陷不显。这些结构特征差异可能与麦冬草对草甘膦的耐药性差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晚秋,在调查蔬菜、大田作物、果树病毒病时发现,在土耳其西部Gaziantep 地区的商品葡萄园内一种从国外引进的葡萄品种 Alicante Bouchet 表现严重卷叶症状,生长受抑制,叶片轻度畸形。从这些葡萄上采集插条,插植于温室中,取其新生叶片磨擦接种草本鉴别寄主,结果发现了一种病毒,经鉴定为草莓潜环斑病毒(SLRV)的一个株系,并与从意大利葡萄上分离的草莓潜环斑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鉴定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瓜霜霉菌侵入方式的观察马青魏国荣董志有(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据文献报道黄瓜霜霉菌是从气孔侵入叶内,我们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此菌如何侵入气孔进行了观察。方法是先将发病植株的黄瓜叶片背面霉层用清水冲掉,在RH100%下保...  相似文献   

12.
冬季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冬梅 《植物医生》2003,16(6):11-12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小白蛾子。北方地区由于大面积发展保护地蔬菜,温室白粉虱种群数量逐渐上升,特别是在京津、河北、济南等地,已成为温室和大棚栽培蔬菜特别是瓜类、茄果类、豆类等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 温室白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成虫、若虫在寄主叶背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萎蔫,严重时枯死。分泌的蜜露可以引起煤污病发生,污染叶片和果实,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此外,温室白粉虱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卵和幼虫都隐藏在叶片表皮内,南美斑潜蝇幼虫常潜入叶片下表层叶脉、叶柄和嫩茎中,因此药剂防治幼虫比较困难,但其成虫则常在叶丛上层活动,雌成虫也刺孔为害叶片,它们大量为害时常造成叶片枯死,甚至幼苗全株枯死。成虫又是此虫迁移扩散的唯一虫态,因此用药剂防治成虫不仅可间接减轻幼虫为害,也可防止成虫直接为害和扩散,为此,我们测定了蔬菜上几种常用农药对两种斑潜蝇成虫的触杀击倒毒性。1 材料和方法供试成虫系将采自温室豆苗繁殖出的蛹,置玻管中羽化,逐日收集,约24h后供试。供试药剂有下列1…  相似文献   

14.
北方寒区日光温室冬季生产基本无通风,为了探寻温室内不同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r_a)与气孔平均阻力(r_c)表达式计算植株蒸腾量的差别及适用于此环境下的最优子模型模拟式,以Penman-Monteith(P-M)方程为基础,比较分析了4组适用于北方寒区冬季日光温室(基本无通风条件)的r_a、r_c子模型模拟的温室内番茄植株蒸腾量。结果表明:子模型的变化具有波动性,采用不同子模型模拟的蒸腾量值差异较大,北方寒区冬季日光温室植株蒸腾作用主要集中于白天,此时不同子模型模拟的r_a、r_c平均变化量分别为5.73%、37.10%;本试验环境下,温室仅在中午前后通风,其余时间处于密闭状态,此时,室内风速垂直流通且并不均匀,选用包含空气温度、植株叶片温度及植株生理指标(叶片特征长度、单株植株叶面积指数LAI)等参数模拟单株植株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值,选用的r_a模拟式在晴天、阴天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85~489、249~357 s·m~(-1),模型检验结果为:Pearson=0.826,MRE=21.69%,MAE=0.02,RMSE=18.59,EF=0.81;应用反演式模拟单株植株气孔平均阻力的准确率较高,选用的r_c反演式在晴天、阴天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253~1 356、235~1 260 s·m~(-1),模型检验结果为:Pearson=0.955,MRE=7.16%,MAE=0.01,RMSE=8.56,EF=0.95。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和田间用8种接种方法对水稻的气孔、水孔及伤口接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进行了3年的病菌侵入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菌通过气孔和各种伤口侵染植株。而水稻细条病菌通过气孔和微伤口引起发病,伤口和气孔同时被侵入,发病普遍而严重。通过对202个水稻品种的显微形态观测表明,气孔密度和开张度与品种发生细条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它们可作为品种形态抗性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16.
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茎盐生草幼苗进行为期0d、5d、10d、15d、20d、25d的自然失水胁迫,通过生理生长指标和叶片微观结构研究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土壤含水率、白茎盐生草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而根冠比、质膜相对透性、株高、冠幅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白茎盐生草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减小、保卫细胞增厚、而气孔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白茎盐生草幼苗通过增大根冠比和质膜相对透性,减小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也减小,减小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沙生植物白剂叶片气孔扩散阻力和蒸腾速率昼夜变化是双峰曲线。对白刺进行灌水和不灌水处理,结果表明:叶片气孔扩散阻力除8:00点外,差异性极显著;蒸腾速率在白天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经实测和数据分析得出白刺叶片气孔扩散阻力和蒸腾速率对光照强度、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叶温反应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测误差在25%左右,由此可见,它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外界胁迫条件对植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突出。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是影响生产力和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机制仍是当前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还是非气孔因子的限制,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值的计算方法、不同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1)对(相对)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值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为判断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提供依据。(2)对以往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研究中涉及的外界胁迫条件进行了分类,从人工控制条件(水分胁迫、盐碱胁迫、多因子复合胁迫)及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3)分析了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途径。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揭示和探讨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境类型(水热盐养、人工控制与自然环境)等条件下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因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机理,这将是其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俞满根 《江西植保》2002,25(1):26-29
2 引起药害的原因引起药害的原因较为复杂 ,但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2 .1 农药方面2 .1 .1 农药的理化性质 :在一般情况下 ,农药对农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影响 ,一些油剂、粉剂等能堵塞植物叶片的气孔而造成药害 ,一些铜制剂、砷制剂如硫酸铜、砷酸钙等 ,喷在植物叶片上 ,使这些水溶性药剂渗入植物组织内而产生药害。一些广谱性的除草剂如草甘膦 ,喷洒到作物绿色部位 ,吸收后使一些植物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发生紊乱 ,干扰植物的苯基丙氨酸的生物合成 ,以致植物基叶枯黄 ,根基腐烂而枯死。有些药剂可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 ,阻碍细胞…  相似文献   

20.
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界胁迫条件对植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突出。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是影响生产力和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机制仍是当前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还是非气孔因子的限制,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值的计算方法、不同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1)对(相对)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值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为判断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提供依据。(2)对以往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研究中涉及的外界胁迫条件进行了分类,从人工控制条件(水分胁迫、盐碱胁迫、多因子复合胁迫)及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3)分析了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途径。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揭示和探讨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境类型(水热盐养、人工控制与自然环境)等条件下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因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机理,这将是其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