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灭菌饲养方法,对五龄起蚕以5℃低温冲击或职0.5%福尔马林(含0.5%HcoH)添食24小时,其结果,很少发生脓病或没有发生脓病;而在普通蚕室内饲养条件下,经同样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其血液型脓病(N)、胃肠型脓病(C)以及并发型脓病(NC)等病毒病发生很多;同时发现,不同龄期的起蚕经低温冲击后,对病毒的感染性有显著的不同。接触低温冲击后,稚蚕期对病毒感染性提高不大,而壮蚕期对病毒的感染性比未经低温冲击的同龄蚕,提高达一亿倍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所谓“五龄起蚕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刺激诱发脓病”的实质,主要是由于刺激因素引起蚕儿生理机能的虚弱和紊乱,提高了蚕体对病毒的感染性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法,添食经表面消毒而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纯NPV,计算出LD50,以调查正常蚕对NPV感染抵抗性及经受低温、饥饿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与蚕发育龄期的关系。明确了正常蚕对NPV的感染抵抗性随蚕龄的发育而增强,每发育一个龄期,约增强10倍左右;但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条件下,5龄起蚕比4龄起蚕未见增强。各龄起蚕经低温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减弱的变化随蚕龄的发育而急剧增大,5龄起蚕低温处理后较未处理蚕下降76万倍之多。各龄起蚕经饥饿处理后,对N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也随蚕龄的发育而增大,但在1、2龄不明显,5龄起蚕饥饿处理后较未处理蚕下降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2):52-52
近年来研究的新蚕药品种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效果较好的蚕药:1、脓病清:作用与用途: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等病毒病有特效。用法与用量:用于预防性添食,三龄起一支(2ml)加冷开水0.5公斤,稀释后均匀地喷洒在5公斤桑叶上,稍干后,每天添食一次。治疗性添食:2支加冷开水0.5公斤,喷洒在5公斤桑叶上喂食,每天添食二次。2、抗菌增茧素:主治与功能:健蚕、抗病。对家蚕的脓核病、软化病、中肠型脓病等病毒性疾病具有防治效果。用法与用量(1)健蚕防病:四龄起至上蔟,取本品2支加冷开水0.5公斤稀释,喷于5公斤桑叶添食(阴雨天可用白酒稀释)。(2)抗病…  相似文献   

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 NPV株系(Bm 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该病毒株对家蚕各龄幼虫的感染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10~8~1×10~5m L~(-1)的Bm 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后,家蚕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添食病毒多角体悬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 L~(-1)Bm NPV多角体悬液后第7天,家蚕1~5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 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与龄期相关,其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龄、2龄、3龄、4龄、5龄。用Bm 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家蚕1~5龄幼虫后第7天,致死中浓度(LC_(50))估计值分别为4.78×10~4m L~(-1)、5.38×10~5m L~(-1)、2.22×10~6m L~(-1)、7.95×10~6m L~(-1)和3.92×10~8m L~(-1)。在1×10~8~1×10~5m L~(-1)浓度范围内,Bm 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死中时(LT_(50))与添食浓度相关,对1~4龄幼虫的LT_(50)值随着Bm NPV-YN1添食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m NPV-YN1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效应,提示云南蚕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控应以小蚕期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各龄期的眠初期。  相似文献   

5.
地方科技小报报导秋蚕添食大蒜、板兰根、黄连素、红霉素等药物,对防治蚕的脓病有明显效果.为验证其是否确有效果,于1985年开展试验.鉴定方法1.药物大蒜——生大蒜5克(切碎),加水50克;板兰根——注射剂1支,取1/3的液剂加水80克;黄连素——片剂取1/3片加水120克.药物配制后泡浸24小时,使充分溶解.2.添食方法采取新鲜血液型脓病蚕血液,加水1400倍,涂抹桑叶,分别于3龄、4龄起蚕饲予毒叶,24小时后再分区给予涂抹的大蒜液叶、板兰根液叶、黄连素液叶、连续  相似文献   

6.
桑蚕中肠型脓病蚕排出的蚕粪,含有大量病毒及多角体,能污染桑叶传染于健蚕,是蚕座内传染的媒介。病原物是以游离的状况分布于蚕粪的表面。 蚁蚕及各龄起蚕添食多角体后,经48小时排出的蚕粪有致病力。稚蚕期感染后,3—4龄排出的蚕粪带病原最多,是蚕座内传染的成期。而3—4龄染病的蚕儿绝大多数在五龄发病,且蚕粪的病原物也很多。通过对蚕儿添食病毒或多角体,病蚕混育,病蚕粪混育及病蚕粪浸液添食等试验,均证明以上的规律。因此,加强稚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是预防中肠型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石灰为蚕座消毒剂,有能杀灭及隔离散布在桑叶及蚕粪表面的病原的作用,在三龄期以后各龄起蚕及盛食期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蚕发育阶段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明确了:(1)家蚕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除5龄稍稍增强外,蚕龄间开差很小。这与笔者以前报道[1]的对NPV感染抵抗性不同;(2)同一龄不同发育时期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随饷食后的发育而急速增强,饷食后经12小时已趋稳定,至将眠期又急趋下降,除5龄外,各龄将眠期的抵抗性还低于起蚕;(3)蚁蚕及各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减弱程度随蚕龄的发育而减小,蚁蚕饥饿后下降程度最大,5龄起蚕饥饿后下降很小,尤以桑叶育蚕更为明显.这一倾向,也与对NPV的感染抵抗性不同;(4)雌雄蚕间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雄蚕约为雌蚕的3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部分现行原种对血液型脓病感染性研究,摸清了血液型脓病的有关发病规律,为有效防治血液型脓病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本试验调查了中系、日系共10个现行原蚕品种三龄起蚕添食核多角体的发病时间及发病率。其调查结果发病率最高为80%,最低发病率为30%,各原蚕品种之间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病时间快慢相差24h。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该品种在2龄起蚕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10^9个/mL,比两广二号对照高1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桑蚕品种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已通过品种鉴定,可以在广西各蚕区全年各蚕期饲养,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萘啶酮酸对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现行夏秋用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4、5龄期经口定量添食萘啶酮酸,5龄饷食经口接种BmNPV,调查蚕的发病率、结茧率和茧层率。试验结果表明萘啶酮酸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使发病率降低40%,并且对养蚕生产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1.
“四号蚕宝素”对病毒性浓核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添食后增产9.7~18.8%,平均增产14.2%.但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效果不佳.“四号蚕宝素”应掌握从四龄起委开始添食,用清水或白酒(效果更好)稀释50倍,每天添食一次,直至上簇为止.若出现病毒性浓核病,以原液兑白酒5~10倍添食,连续添喂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5,42(2):49-50
近来,有许多蚕农来电反映:“养蚕最头疼的是每批五龄蚕都发生脓病,给蚕添食什么药都试过了,不管用”。现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解答。蚕农说的脓病是指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一种蚕病,养蚕户一旦发生这种病,非常难控制,往往出现批批蚕都发生脓病的现象。这里强调要控制住脓病蚕的发生,办法在于防而不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6,34(2):37-37
1发病特征及危害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蚕,系感染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所致,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及创伤传染,发病多在3龄~老熟,尤以5龄中后期最为严重。本病属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病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为不眠蚕、起节蚕、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甲醛减毒疫苗对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的效果。使用的病毒毒株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D-13”。游离的病毒由0.02%甲醛在27℃下减毒28-36小时。这种经减毒的疫苗涂沫在桑叶上给刚孵化的蚁蚕添食4小时,疫苗的浓度为10~8(多角体/m1),然后在二龄起蚕用活性病毒添食,本文报告的结果表明,在家蚕中肠质型脓病场合下,口服甲醛减毒疫苗可相对地预防以后食下病毒引起的发病,在1975-1977年期间,蚕区生产试验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脓病清对家蚕NPV、CPV、DNV,只需经4h处理,就能将病毒杀灭;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浓核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死蚕率及死笼率;使用安全,对蚕生理及茧丝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育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证实了:(1)温度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的影响主要是感染病毒前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3℃时,无论对稚蚕或壮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21—29℃范围内,尚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高温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影响程度无笔者以前研究报道的对NPV感染抵抗性影响大;(2)添食病毒后的不同饲育温度,对家蚕感染发病的影响不大,当置于33℃下饲育时,对CPV的感染发病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虚弱的软化症状蚕;(3)4眠眠中用高温保护,则使时间不长,但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却有明显影响;(4)4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的感染抵抗性明显与饥饿中温度有关,25℃以上随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21℃与25℃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家蚕中肠型脓病(TC型)蚕的血液,经中和试验及致病滴度测定,证明有强烈的传染性。病蚕血与健蚕血通过紫外光全光谱吸收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有明显区分。(1)中和试验在CPV抗血清(效价3200)稀释10~40倍的情况下与等量病蚕血混和,置37℃中孵育1小时,取出给蚁蚕接种,这个浓度范围内经中和反应后的中肠型脓病蚕血,对蚕无致病力。(2)病蚕血的致病滴度,经口感染的分别为:转青卵1:64、蚁蚕1:512、4龄起蚕1:256、5龄起蚕1:16;4龄起蚕经皮穿刺感染的为1:4。(3)电镜观察有游离CPV存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应用昆虫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YA_(20))调控家蚕生长发育和对茧丝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龄蚕添食YA_(20)液30—50ppm,三眠蚕诱导率很低;二龄到四龄蚕24小时前任何时间起连续添食48小时(30ppm),均能100%地诱导出三眠蚕,龄期经过当龄延长1—2天,而全龄则缩短2天、3天、4天以上;五龄蚕后期添食YA_(20),全茧量、茧层量可提高。(2)YA_(20)诱导的三眠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依二龄蚕添食>三龄蚕添食>四龄蚕添食而变化。(3)三眠蚕单位饲料转化率高于对照的4%—9%,单位饲料的生产量为对照的75%—90%。(4)三眠茧的解舒优,茧丝纤度偏差小,生丝强力、伸度、抱合力好,可缫制出4A—6A级高品位细纤度生丝。  相似文献   

19.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养蚕生产上,家蚕血液型脓病(BmNPV病)、家蚕中肠型脓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是主要的传染性蚕病。为了防治家蚕传染性蚕病,将丙氧鸟苷、泊沙康唑、金雀异黄酮、尿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药物(简称NBBJ),进行了复方药物NBBJ对BmNPV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生长发育及死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食复方药物NBBJ的家蚕(药物组),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NPV悬浮液时,BmN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21.67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113.80%、43.06%;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CPV悬浮液时,BmC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34.00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335.32%、87.09%;在5龄起蚕体喷分生孢子浓度为10~(10)个/m L的白僵菌液时,家蚕白僵病发病率降低61.70个百分点,产茧量提高299.77%。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与对照相比,5龄经过基本一致,收茧量高5.42%,全茧量高5.42%,茧层量高5.50%,茧层率差别不大,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均提高10.21%,死笼率降低3.31个百分点。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可以明显起到抑制蚕病发生,降低死笼率,提高产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A02):18-18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