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牧草种子丸衣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就是利用粘着剂,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在种子外面包上一层固体丸衣,从而起到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简便易操作。实用性强等特点。五种子丸衣化的作用通过种子丸衣化处理小粒豆科牧草种子,做到播种均匀,提高播种质量,有利于种子出苗;易于根瘤菌接种,有效提高固氮效率,改善土壤肥力;在丸衣材料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营养元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氮、磷肥及增产菌、稀土、生根粉、吸水剂等,有利幼苗生长发育,提高牧草抗旱、耐寒能力和牧草产量。2种子丸农化的制作方法2.1材料…  相似文献   

2.
牧草种子丸衣化就是在种子表面均匀地包上一层物质,从外表看不出种子,简称包衣种子或球化种子、种子丸。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播种后能在土壤中建立一个适于萌发的微环境。同时,在播种牧草时,对难以用播种机播种的某些小而带芒的禾草种子,在丸衣化过程中使种芒脱落并加重种子的重量,便于通过排种管进行播种,防止漏播造成缺苗断垄。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能减轻不良环境因  相似文献   

3.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年生牧草种子一般都较小,而且很轻,既不易萌发,又不易控制播种量。牧草种子在经过常规的清选,擦破种子、去芒、浸种等措施后,若能进行丸衣化处理,可以增加种子重量,控制播种量,另外可使牧草种子出苗率提高12%以上。市场上丸衣牧草种子很少见,且价格偏高。丸...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稀土在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笔者对豆科牧草红三叶施用稀土的效果进行了初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稀土溶液拌种根瘤丸衣化种子处理红三叶效果最佳,鲜草增重28.13%,干草增重26.14%,种子千粒重增加3.57%,干草粗蛋白质总量增加33.68%,均较对照和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物性吸水材料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t)和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模拟高寒草地条件下观察包衣种子的出苗,同时测定包衣混合物的持水力.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下两种牧草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86%和88%;在模拟条件下,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38%和24%.经过包衣处理后,种子的出苗...  相似文献   

7.
高吸水性丸粒种子在干旱条件下发芽、初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由不同比例材料配成的六种配方,制出十二种牧草种子高吸水性丸粒,然后在同等干旱条件下播种,并设相应对照。进行出苗率、初期生长和耐旱性的观测比较。经测定,丸粒种子出苗率比对照高9.4%,偶有低于对照的,播种28天后,生长高度比对照高0.4毫米-8.3毫米,人为干旱条件下,丸粒幼苗死亡天数比对照延长3-5天。  相似文献   

8.
沙打旺接种根瘤菌丸衣化和拌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进行包衣。结果表明,上述牧草分别按1:40,1:60,1:70,1:90包衣促进萌发效果最好,且无霉变现象。前3种牧草与对照相比,苗长分别增加15.86%,10.26%,18.08%;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15.66%,42.49%,97.26%。因此该种衣剂可按适宜包衣剂量对这4种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1982-1995年对九种豆科牧草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各草种幼苗期接菌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35.3%-50.0%;当年产草量提高21.4%-166.7%;翌年产草量提高23.7%-73.3%;种子产量提高16.1%-50.9%。  相似文献   

11.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采用生物替代试验对沙打旺和苜蓿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人工草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利用动态格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随生育期变化相似,均呈下降趋势,但随播种密度增大,不同播种方式平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大,而2种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为混播下苜蓿>单播苜蓿>单播沙打旺>混播下沙打旺.牧草返青后,在中密度下显示出较宽的资源共享生态位,而低密度和高密度显示出稍窄的资源共享生态位.3种密度下整个生育期内苜蓿的相对竞争力均高于沙打旺,其中平均相对竞争力比较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而且随生育期变化苜蓿的相对竞争力持续增强.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与混播处理中苜蓿对沙打旺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有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苜蓿与沙打旺一年生混播试验中苜蓿竞争力始终大于沙打旺,其中密度效应和水分利用为两者种间关系调节的重要影响因素.2种牧草混播中苜蓿生产力、群体水分利用效率与苜蓿对沙打旺的竞争优势为性状互利关系.因此,旱生环境中苜蓿与沙打旺的水分利用格局可能由2个物种种间竞争关系所驱动的,水分资源利用状况反应了两者对干旱胁迫环境下适应种间竞争的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苜蓿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用10 mmol/L CaCl2对苜蓿浸种,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的干旱胁迫,结果表明,外源钙提高了苜蓿叶片POD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减轻了膜透性及对叶绿体结构的伤害,提高了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引发对几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聚乙二醇(PEG)引发法探讨了不同引发渗透势、时间处理对无芒雀麦、苏丹草、沙打旺、小冠花、紫花芷蓿等牧草种子萌发和活力和有性在适宜处理下供试种子发芽速度、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PEG的引发作用还表现为提高活力效应大于提高发芽率效应,学表明,低渗透势(-0.1、-1.2、-1.5MPa)引发处理对提高发芽率无作用;但处子早期萌发的效应对于沙打旺和小冠花种子的2仍很强烈,对苏丹草种子则  相似文献   

16.
种子入库保存前,以相对湿度(15±3)%,温度(15±2)和(21±2) ℃分别对23种豆科牧草种子进行干燥,以掌握不同的干燥温度对种子脱水速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1 d后,在(15±2) ℃的干燥温度下,14种种子含水量降至7%以下的入库标准,而在(21±2) ℃的干燥温度下,除小冠花外,其余种子含水量都达到了入库标准;2)(15±2) ℃的干燥温度对11种牧草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使6种牧草种子发芽率较干燥前显著升高,6种显著降低,而(21±2) ℃的干燥温度对15种牧草种子发芽率无影响,使5种发芽率较干燥前显著升高,3种显著降低。综合考虑,对极易脱水的种子(白花灰叶豆、百脉根、红三叶、毛蔓豆、木豆、紫花苜蓿、沙打旺、有钩柱花草、葛藤、圭亚那柱花草)和易脱水种子(二色胡枝子、柠条、紫云英)应在(15±2) ℃条件下进行干燥;对难脱水种子(白三叶、大翼豆、红豆草、箭斑三叶、箭筈豌豆、绛三叶、羊柴、硬皮豆、猪屎豆)应在(21±2) ℃条件下进行干燥;对极难脱水的小冠花种子干燥温度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曲婷  周立业 《草业学报》2022,31(6):91-100
少花蒺藜草为科尔沁沙地的一种恶性入侵杂草,靠种子进行繁殖,其同一果实刺苞内多包含2粒种子,种子具有异型性(其中一粒相对较大、外形似芒果且有一小部分外露在刺苞中,称为M型种子;另一粒相对较小、外形似李子,称之为P型种子),野外调查发现少花蒺藜草通常以M型种子萌发为主。为探究少花蒺藜草刺苞果皮对异型种子的萌发是否产生影响、M型种子是否对P型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以及两异型种子的萌发在种群拓展中的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少花疾藜草带刺苞(正常条件下)、去刺苞(将果皮解剖取出单独的M型、P型种子)、模拟刺苞(以纱布模拟刺苞果皮将取出的两异型种子进行再次包裹)4种处理下两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特征以及正常条件下的刺苞(只萌发M型)、单独的M型、P型及刺苞内P型种子(去除刺苞中已萌发的M型种子形成的幼苗)形成幼苗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刺苞果皮对两种异型种子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2)M型种子抑制P型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52.5%;3)刺苞内M型种子形成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比刺苞内P型种子形成幼苗增加0.1298和0.1068 g·株-1,M型种子形成幼苗的叶面积、根冠比分别比P型种子形成幼苗显著增加84.3%和356.3%。上述研究表明:刺苞内M型种子比P型种子具有更强的发芽能力,M型种子形成的幼苗具有更好的存活策略,P型种子作为备用种子当年或翌年补充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8.
以38种1 153份豆科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中期库储存4~7年后种子发芽率的变化状况,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监测或直接扩繁。结果表明:5年后无需监测直接扩繁的种子有饭豆、柱花草、田菁、小豆和银合欢等5种(同一草种,发芽率降低超过20%的份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小于5%且发芽率升高的份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大于70%);无需监测无需扩繁的种子有白三叶、杂三叶、黄花苜蓿、黄芪、野大豆等9种(发芽率降低超过20%的份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大于60%);需要监测的种子有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岩黄芪、红豆草等24种(发芽率变化在以上2个范围之外,则需要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19.
用PEG“引发”沙打旺种子活力及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PEG“引发”沙打旺种子,能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缩短发芽成苗时间。可以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充分有效地利用早春降雨。还可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对早春寒的低卸能力,并探讨了PEG渗透调控的机理和不同时间处理增强发芽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研究豆科牧草的耐阴特性,以期为林下种草提供耐阴草种,在不同遮阴处理条件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4种豆科牧草的光合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在透光率为60%处理下受影响较小,随着光强减弱,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CO2补偿点(CCP)和饱和点(CSP)均呈增加趋势,羧化效率(CE)逐渐减小;白三叶的Gs和Tr在透光率较低的23%处理下下降明显,LSP和LCP很低,AQY较高,CSP与对照(不遮阴)基本一致,CCP较小,CE逐渐减小;草木樨的各光合指标在不同程度的遮阴下均变化较小;沙打旺随着光强的减弱LSP和LCP减小,AQY仅在透光率60%处理下高于对照,CSP 和CCP值较低,CE减小。4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草木樨在一定程度的遮阴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紫花苜蓿耐阴性一般,而沙打旺则仅在透光率为60%的处理下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