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一、苗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免投喂期:鱼苗刚出膜,全长约0.7~0.8厘米。此时,鱼苗的卵黄囊还未消失,鱼苗集群于池底角落,微微颤动,鱼群显青黄色,只有少数鱼苗离开池底无目的游动,  相似文献   

2.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04,21(3):15-15
鱼苗池要彻底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2250千克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  相似文献   

3.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鱼苗5万尾,平均体长1.9cm,平均体重0.028g,苗体健康无病。将鱼苗平均放人两口9m^2的水泥培育池内(放养密度约为2700尾/m^2),利用池塘内的纯氧充气系统,采用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体长为7.0.8.00n后,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经过50d的培育,鱼苗平均体长达到14.2cm,平均体重达18.01g,成活率为59.8%,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刚 《科学养鱼》2003,(12):62-62
一、鱼苗培育刚孵出的鱼苗吸附在池壁或鱼巢上,不吃不动,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4天,鱼苗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这时应投喂较小的轮虫、草履虫、变形虫和单细胞藻类等活饵料。若缺乏活饵,可喂煮熟的鸡蛋黄。7~10天后仔鱼长到1厘米以上时,取出鱼巢,改喂小鱼虫、大轮虫等,鱼苗池内应不断保证有鲜活的饵料。鱼苗长至2~3厘米时,每5~7天清污换水1次,加水时应沿容器壁徐徐添加,以免损伤幼苗,饵料可投水蚯蚓、黄粉虫及适口的配合颗粒饲料。二、鱼种培育鱼种培育宜采取单养,水深保持在80厘米即可。每亩放3~4厘米体长的夏花鱼种6000~80…  相似文献   

5.
1.鱼苗鱼种培育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鱼苗鱼种培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主要是因为鱼苗、鱼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1)鱼苗培育到夏花鱼种阶段。刚孵不久的鱼苗,游泳能力差,活动范围小,捕食能力和逃避敌害能力很弱,必须在浅水小池中培育。  相似文献   

6.
李川 《河北渔业》2019,(6):15-15,62
从养殖经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黄金鲫水花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阶段的池塘消毒、肥水、鱼苗下塘、培育等方面关键技术、操作方式、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龙  艾涛  谢恒修 《淡水渔业》2000,30(1):11-13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 ,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 ,我们于 1999年 5、 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 12组 ,分 4批。第一批 4月 3 0日催产。孵出水花 2 5万尾 ,6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的鱼种 1 4万尾 ,成活率 5 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 ,于 6月 4日催产 ,孵出水花鱼苗 4万尾 ,7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鱼种 0 5万尾 ,成活率 12 5 %。平均成活率 2 8 5 %。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颡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态学特点阐述生产中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1.苗种的来源与运输我省不能自繁鲟鱼苗,苗种的来源途径一是从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引进,经北京等地进入我省;二是从北京、武汉等地引进。从当地养殖场(国内)→飞机场→本地养殖场,一般需要经过15~20小时的运输。2.引种季节引种不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我省引种一般选择在12月  相似文献   

10.
土池培育尖塘鳢苗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尖塘鳢的土池苗种培育技术 ,依据鱼苗的食性进行饲料投放和水质培育。 2 0 0 3年 5~ 6月 ,在 5口面积 12 0 0~ 2 5 0 0m2 的土池中放养人工孵化的鱼苗 136 5万尾 ,经 4 3~ 5 5d培育 ,收获规格 3 1~ 3 8cm的苗种 36 19万尾 ,培苗成活率 2 6 5 1% ,实现了尖塘鳢苗种土池规模化培育生产。  相似文献   

11.
褐塘鳢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褐塘鳢稚鱼在6 250~9 380尾/m^2的密度下,经过35~40 d的培育,鱼苗全长增长至约1.5cm,成活率达22.25%~39.06%;在池塘培育全长1.7cm的褐塘鳢鱼苗(25尾/m^2),经15 d鱼苗全长达3.24cm,培育成活率达80.4%.全长2.55 cm的褐塘鳢鱼苗投喂南美白对虾苗,经13 d培育,全长达3.57cm,成活率达99.2%.本研究解决了褐塘鳢苗种培育难题,为规模化生产褐塘鳢苗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 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 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水质要求 开口期鱼苗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特别要避免温度的突变,水温要求控制在16~18 ℃,水量要充足,根据放养密度、鱼苗规格调整水流量,保证水质清新,要求溶氧不得低于5 mg/L,若低可加大水流量,但不能过大,以免鱼苗顶水过分消耗体力,或加开氧气泵.  相似文献   

14.
0.13hm^3池塘放羊规格为1g的土鲶(Silurus asotus)夏花鱼苗,密度5.25万尾/hm^2。经108d饲养,平均规格275g,产量7416kg/hm^2,饵粒系2.81,利润9.5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2.5,出塘率51.3%。  相似文献   

15.
曹峰 《科学养鱼》2003,(3):12-12
一、体质要求体质好的鱼苗和鱼种应该是规格一致,游动活泼,躯体匀称,背尾饱满,鳞鳍完整无创伤,体色鲜艳无寄生物。二、拉网锻炼鱼苗应在肉眼可看到鳔点出齐、开口吃食、体呈淡黑色时起运。注意如果运输时间在12小时以上时,体色还应浅些。孵出时间长、体色已经变黑或鳔点尚看不清的鱼苗不宜长途运输,鱼种起运前1~3天必须拉网锻炼,使鱼体预先排空肠内粪便和减少体表粘液,体质健壮,习惯密集环境,适应长途运输。一般长途运输的鱼苗需密集锻炼3次左右,短途运输只须1次就可以了。三、温度要求运输鱼苗种的水温一般10~22℃…  相似文献   

16.
广西梧州长洲区位于浔江、桂江和西江的变界处.是广西水资源最丰富的县区,辖区内的长洲岛是我国第二大内陆岛,岛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畅通.素来是优良的天然渔岛。解放前,人工繁殖鱼苗技术尚未成熟,当地捕捞天然鱼苗质量好、数最多,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培育出来的“长洲鱼花”闻名全国。近年来岛内的鱼塘主要是进行鱼苗种培育,培育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建鲤、白鲳等品种,年产优质龟种3亿多尾,效益显著。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18.
罗江兰 《重庆水产》2003,(2):20-21,23
本文总结了分级培育长吻鮠苗种的新技术:采用水泥池与土池配套进行长吻鮠的鱼苗和鱼种培育,一方面促进了鱼苗的生长,提早将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一般都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 ,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 ,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 ,鱼苗生长发育良好 ,成活率达 90 %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 10— 15天 ,全长 2 .0cm的鱼苗 ,按 774 2尾 亩 ,10 551尾 亩 ,14981尾 亩三种密度放养 ,投喂粗蛋白含量 32 %以上的配合饲料 ,经 99— 133天的培育 ,分别获得 4 3.7克 尾、18.8克 尾、10 .9克 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20.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