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08,29(3):11
3月下旬,天津水产科研机构发布《2007年度天津市渤海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报告》,渤海湾人工增殖放流效果明显。根据该报告,2007年度天津市共向本市海域放流2.4亿尾中国对虾,放流三疣梭子蟹、牙鲆、梭鱼、海蜇、毛蚶等170万尾(粒),经济和生态效果非常明显,对加快修复渤海生态环境和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5月22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绥中等沿海六市一县同时开展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标志着2014年全省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全面启动。全省计划放流中国对虾40.65亿尾,比去年34亿尾增加了6.65亿尾,增幅20%。其中渤海放流28.1亿尾,比去年增加2.1亿尾;黄海北部放流12.55亿尾,比去年增加4.55亿尾。辽宁省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是我国多种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是全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区和传统的捕捞作业渔场。近年来,由于受长期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资源分布以渤海湾最高,为129.9ind/haul.h,其次为莱州湾,为7.8ind/haul.h,再次是辽东湾,为0.3ind/haul.h,渤海中部最低,为0.05ind/haul.h。2009年渤海共放流中国对虾202641万尾,据初步统计估算,截止10月中旬共捕捞中国对虾2377t,总回捕率为2.8%。  相似文献   

4.
《齐鲁渔业》2010,(6):63-64
为切实做好2010年对虾亲虾资源管理工作,保证对虾亲虾顺利进入渤海产卵区,有效养护和进一步恢复对虾资源,5月1~19日,无棣县海洋与渔业局对全县海域实施“小禁”,禁止捕捞对虾亲虾。为此,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年审、渔船检验和安全检查等有利时机深入渔业乡镇、  相似文献   

5.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对虾是渤海渔业经济的主要支柱,由于捕捞船只迅速增加,捕捞强度进一步增大,致使对虾资源遭受严重损害,由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4.27万吨下降到目前万余吨。为了恢复渤海对虾资源,在原农牧渔业部和黄渤海区渔业生产指挥部的部署下,开展了对虾苗种放流增殖工作。1985~1989年渤海区共放流了3cm以上对虾苗种48亿尾。辽宁、山东在黄海区、浙江、福建在东海区也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渤海、黄海北部秋汛捕捞对虾,以往主要使用拖网。为保护渔场水域的生态环境和幼鱼(幼体)资源,通过针对虾类行动的实验性观察,同时使用流网试捕。分析流网掉虾的原因和提出防范掉虾的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以流网代替拖网捕捞对虾”的技术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优良捕捞品种,曾是黄渤海渔区经济的支柱,目前仍为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由于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其自然资源已从过去黄渤海渔区的主要生产品种下降到现在统计数量岌岌可危,成为需要加强保护的资源种类。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恢复其自然资源一直在探索中,本文试图从保护中国对虾主要产卵场的途径探讨恢复自然资源的可能性。一、资源分布变化及增殖放流概况1.资源分布中国对虾是黄渤海区一年生大型洄游性虾类,越冬场在黄海中部。每年春季集群北上进行产卵洄游,主群绕过成山头后分成两支,一支游向辽东半岛东海岸、鸭绿江口一带;…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天津近岸游泳动物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浅海位于渤海三大渔场之一的渤海湾渔场的中心部位,是渤海湾产卵场主体水域,既适于洄游性鱼、虾产卵繁殖,又适于幼鱼、稚虾等索饵、育肥、生长,地方性的鱼、虾、蟹、贝常年栖息,潮间带蕴藏着丰富的贝类资源,渤海湾对虾产卵场面积为渤海对虾产卵场面积的42%,为渤海三湾之首.天津浅海生物资源的兴衰对整个渤海渔业资源的变化影响很大.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加剧,尤其是陆源的污染导致了近海海水有机物、石油、氮磷含量的急剧增加,赤潮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渤海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水量达28亿t,各类污染物质70万t,入海污染物大幅度增加,致使渤海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纳污池;同时由于海洋捕捞强度增加,使得渤海湾渔业资源急剧下降,尤其是享誉海外的对虾资源已形不成虾汛.全面地了解天津沿岸海域经济海洋水产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是国家和地方都关注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渤海西部的毛虾(Acetes chinensis)是渤海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成为河北、天津、山东惠民、昌潍地区转网、樯张网等定置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解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其资源发生过很大变化,从产量看,分为三个变动时期,前后渔获量高,中间渔获量低,呈马鞍形。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渤海里近十多年来,除对虾进行人为保护外,其它多数经济鱼类因捕捞过度而衰退。唯独渤海西部毛虾资源仍处较稳定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原因何在?有人认为保护对虾的同时,也保护了毛虾。那么保护对虾的措施是否完全适用于毛虾资源数量变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14,(6):5-5
<正>记者从天津市滨海新区水产部门获悉,从2006年起至2014年5月,天津市已累计向渤海天津海域增殖放流各类品种苗种超过50亿尾(只、粒)。据有关部门监测发现,中国对虾、海蜇、鲈鱼、半滑舌鳎等一些本已在渤海湾内消失多年的鱼种再次现身,尤其是中国对虾更是形成了"虾汛"。天津市渔业部门从2006年开始增殖放流,并在2008年开始对重点渔业资源的规模化放流,截至目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2007,(1):45-45
通过多种途径修复退化的水域生态环境,天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已明显好转。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的主要经济水产品种类和数量均比2004年增长了近50%,已多年未在渤海湾出没的小黄鱼、中国对虾等重新出现。近年来,天津市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重建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该市在塘沽、汉沽、大港等区建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重点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成为多种经济鱼类主要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肥场。在1983年前曾进行过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而这二十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使渤海湾渔业资源和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习性和生态发生了变化。鱼卵、仔稚鱼是鱼类资源进行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鱼类产卵习性和生态调查研究对把握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于2008年5月~8月进行了渤海湾产卵场调查,并就该海域鱼卵、仔稚幼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做专题研究,为今后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渤海的秋天可算得是渔业的黄金时代,人们把视线集中在捕捞对虾的生产上,可是只要得知毛虾资源较好,河北重点渔区宁可放弃对对虾的捕捞,也要集中力量捕捞毛虾,可见及时预报毛虾资源的好坏是多么重要的。渤海三省市有关水产研究所,对预报本地区秋汛毛虾可捕数量的预报方法均有一些研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中国明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随着海洋环境恶化,加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2005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山东省增殖放流计划稳步实施,中国对虾增殖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海洋水体环境,丰富了渔业资源,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我省二十多年的捕虾生产历史,并对今后提高捕虾产量,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因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一、河北省对虾捕捞生产历年的变化及其现状我省东临渤海,沿海是对虾的天然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春、秋两汛捕虾生产的良好渔场。我省沿海渔民捕捞对虾生产历史悠久,现仅根据二十多年作业形式、捕捞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标志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分布于黄,渤海区的中国对虾,通过在浙江象山港海区的移植和标志放流,阐述了中国对虾在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生长,成活情况及移动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黄、渤海海域7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7个地理群体分别来自辽东湾(LD)、渤海湾(BH)、海州湾 (HZ)、乳山湾 (RS)、海洋岛 (HYD)、朝鲜半岛西海岸(KW)以及朝鲜半岛南海岸(KS).7对多态性良好的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09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810~0.864.49个群体位点中,只有15个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UPGMA聚类分析显示,各地理群体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根据各地理群体间遗传距离及AMOVA遗传分化检验结果,可将中国对虾分为3个独立种群,分别为中国沿岸黄、渤海群体、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及朝鲜半岛南海群体;其中中国沿岸黄、渤海群体内部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是否达到种群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渤海区发生的对虾是黄渤海对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黄海区对虾发生量的88%左右(见表一),这部分虾主要为我国和日本所捕捞。它具有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资源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搞好渤海区对虾秋汛渔获量预报工作无论是从对日斗争,对渔业生产,还是对渔获量预报工作的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6-2007年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4个航次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调查,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及生物量与历史比较都有较大的降低,也低于同期渤海相邻海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