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低倍显微镜和实体显微镜对采自青藏高原等地区的羊狂蝇一期幼虫、二期幼虫、三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并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样本的细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仅有较小的个体差异,其基本特征性形态显示一致,从而确认青海省的6个县市、甘肃省的3个县市的狂蝇蛆同属一种。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皮蝇三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Hypoderma bovis,H.lineatum.H.sinense)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3种三期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牛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呈漏斗状,气门孔周围有粗壮的突棘,纹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扁平,气门孔周围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稍有凹陷,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牛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无棘;纹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后缘上面有刺,前缘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均有棘。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是由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论文对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一期幼虫为从野外捕捉的黑须污雌蝇体内获得或从双峰驼阴门附近采集雌蝇刚排出的一期幼虫;在患病驼阴道病灶处可以捕捉到二期、三期幼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一体式解剖显微镜、超景深成像仪等进行观察并描述。在解剖镜下看到蝇蛆具有12段体节,分别为1段双叶伪头、3段胸节、7段腹节和肛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期幼虫双叶伪头上具有很多感受器和一对口钩,口钩附在头骨架上,蝇蛆体表有很多硬刺,每一体节上刺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不同。黑须污蝇二期、三期幼虫前呼吸孔呈扇形,由5个分支组成。肛部为最后一体节,呈半球型,后呼吸孔隐藏在气门腔内。  相似文献   

4.
采用触摸黄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黄牛40头,感染10头,感染率25%,平均感染强度5.1个。收集的皮蝇蛆三期幼虫,据形态观察结果全部为牛皮蝇蛆。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了双管鲍杰线虫(Bourgelatia diducta Railliet,Henry andBauche,1919)的虫卵和幼虫。虫卵在培养液中孵化后,经第一、第二期幼虫,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说明双管鲍杰线虫的早期发育史,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同科其他线虫的早期发育史,有着相似的发育规律。 本实验在显微镜下,全面地观察了双管鲍杰线虫从虫卵至第三期幼虫在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同时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期虫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还用人工培养的第三期幼虫经口作动物感染试验。感染后39~42天,幼虫在猪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从而证实了双管鲍杰线虫的发育型为直接发育型。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10):114-117
应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中华皮蝇三期幼虫和寄生于高原鼠兔的皮蝇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中华皮蝇三期幼虫伪头背部与腹部中央有一横向裂沟,气门板周围有少量突棘,腹节前后两缘中间有一排棘突,较大,较长。而高原鼠兔皮蝇三期幼虫,伪头中央无裂沟,口沟腹面有肉质凸起,气门板周围无突棘,气门板上下周围有孔,腹节中间有一列肉状凸起。两者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结果,为今后研究皮蝇幼虫生活史及寄生宿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甘肃结节虫的体外发育史及其成虫的一些形态特征。所述成虫形态有的不同于其他作者的报道,或修正了他们之间的差别。 虫卵88.5~120.9×49.2~66μm,8~32个胚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29~30小时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采食15~18小时,在孵化后24~28小时脱掉鞘膜。第二期幼虫经过类似第一期幼虫的运动和脱皮过程后,运动6~10小时,然后静置15~20小时并变态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13~16对三角形肠细胞和丝状型食道,包括鞘膜长709μm,宽31.5μm。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驯鹿狂蝇蛆(Cephenemyia trompe)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驯鹿狂蝇蛆体表的棘刺随所在不同部位而形态不一,但刺基较大,多数为圆丘形;期幼虫口钩周缘有内外2圈三角形口前齿;期幼虫与期幼虫相比,棘刺数量增多,棘刺变大;期幼虫后气门板上在光学显微镜下的所谓"气孔"实质上是个膜状结构,中间有一道弧形气缝。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石河子市动物园2只死亡的野生盘羊背部皮下发现了1种未知皮蝇的第三期幼虫。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尚未发现野生盘羊感染皮蝇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主要对具有分类价值的第三期幼虫的伪头、体节、体节刺(主要是D—Ⅲ背腹部、D—ⅹ腹部)、气门板等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与牛皮蝇、纹皮蝇的第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结果显示:与牛皮蝇第三期幼虫区别较大,与纹皮蝇第三期幼虫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初步确定为纹皮蝇的第三期幼虫。本研究发现了纹皮蝇新的寄生宿主,扩展了纹皮蝇的研究范围,充实了皮蝇感染动物种类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培养捻转血矛线虫卵及幼虫的常用方法是以粪便为培养基,孵化的第三期幼虫含在粪便内。这种方法在培养中途不易观察培养情况,收获第三期幼虫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获得较洁净的虫体,费时费力。据K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