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现代养猪生产中,理论上种母猪的年淘汰率为30%,而实际上母猪的淘汰率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原因是非正常淘汰的母猪较多.在非正常淘汰母猪中,第1胎母猪的淘汰又占了相当大的比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导致生产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便于采取措施以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某猪场2013年二元母猪淘汰情况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该猪场母猪年淘汰率为43.30%,其中异常淘汰率为76.42%,繁殖性疾病淘汰数量占异常淘汰数量的47.50%,是母猪异常淘汰最主要的原因;1胎母猪的淘汰率最高,达39.74%;秋季母猪淘汰率为35.44%,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20.82%、夏季26.02%、冬季17.72%)。说明胎次与异常淘汰率总体呈负相关,二胎综合征较明显,季节变化对母猪的淘汰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8,(6)
以某规模化猪场2017年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母猪淘汰原因。生产母猪年淘汰率为39.73%(708/1 782),其中非正常淘汰占80.08%(567/708),明显高于正常淘汰率19.92%,非正常淘汰为生产母猪群淘汰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导致母猪非正常淘汰的原因发现,繁殖障碍性疾病和肢蹄疾病分别占57.8%(328/567)、11.46%(65/567),为主要原因。在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中又以久不发情(19.05%,108/567)、屡配不孕(13.23%,75/567)两大因素为主。不同季节之间母猪淘汰率以秋季31.50%(223/708)最高。母猪平均淘汰胎次为3.8胎,2胎母猪淘汰率最高为31.50%(223/708),1胎次之为12.60%(89/708)。  相似文献   

4.
<正>猪场内生产母猪的淘汰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猪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一个猪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饲养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猪场淘汰母猪调查分析,提出确实可行的降低猪场生产母猪淘汰率的方法。猪场要想实现高生产水平,必须拥有合理适当的母猪年龄和胎次结构~([1])。实际生产中淘汰是  相似文献   

5.
猪场正常的母猪年淘汰率为30%。母猪的淘汰有母猪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猪场在生产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母猪中途被淘汰。母猪的淘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猪场对母猪管理是否重视,对生产操作细节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6.
母猪难产是产科的常见问题,多见于初产、第二胎及体质差的母猪.在养猪实践中规模场母猪的年淘汰率为20%~35%,其中因难产问题而直接或间接被淘汰的母猪占其总淘汰头数的30%以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种母猪淘汰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桌猪场的母猪淘汰率、淘汰原因和疾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降低生产母猪死淘率的措施.研究发现,该猪场的种猪场的淘汰率较高,达到56.56%,商品一场的母猪淘汰率为47.83%,商品二场的母猪淘汰率为41.63%.母猪淘汰的原因主要是屡配不孕、久不发情、蹄病瘫痪、年龄过老、子宫炎等.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工厂养猪,生产母猪都实行限位(定位)栏饲养,其优点是可提高种猪饲养密度、提高猪舍利用率、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最大的缺点之一是母猪淘汰率较高,有些母猪还不到正常淘汰年龄(5岁以上)就被淘汰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福建某公司母猪淘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是猪场生产的"机器",对该"机器"的正常保养和正确使用是猪场正常生产运转、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正常商品猪场母猪的淘汰率在20%~30%,然而在遇到母猪不发情、子宫炎、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疾病时会加大母猪淘汰率,现笔者就福建某公司2012年度母猪淘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10.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常导致受胎率不高,繁殖率低,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好,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后,还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据调查,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因子宫内膜炎淘汰的母猪占淘汰生产母猪的60%以上。本人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就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诊断要点、治疗预防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在群寿命是反映猪场经营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母猪不能正常繁殖的年淘汰率一般为20%~25%,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影响整个猪场的年出栏头数,降低全年的经济效益.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提高,生产者为了寻求高效益,对猪群质量选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运转,使基础母猪群的淘汰率上升,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在这些异常淘汰中,特别是母猪繁殖类疾病、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严重侵害着母猪群,而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生产带来压力[1-2].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仔猪下痢、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屡配不孕或妊后流产,增大母猪淘汰率,因而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中,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不但产后母猪发生子宫炎,后备母猪也发生子宫炎,严重的猪场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猪场中因子宫炎淘汰的母猪约占年淘汰母猪的50%左右,给养猪生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养猪生产者要特别注意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母猪是猪群快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产中搞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它们高产繁育,发挥出最高的生产效率,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1母猪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1.1母猪淘汰率高为提升猪场产能,通常情况下猪场会每年淘汰一部分母猪,比如有疾病的母猪、产仔数偏低的母猪,一般淘汰率为30%左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猪场的淘汰率达到了50%以上,可见性能差的母猪数量过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母猪不发情、跛脚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母猪淘汰与胎次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某规模种猪场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淘汰母猪与胎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胎次的淘汰母猪中,后备母猪和初胎母猪的淘汰率与死亡率均最高,分别达到14%和21%、22%和18%;随着胎次增加,母猪的淘汰率从初胎到11胎总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第6胎是生产母猪的节点。文内从强化营养供给、分胎次饲养等方面提出了降低母猪死淘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曲向阳 《猪业科学》2013,(11):36-36
意识到跛行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评估母猪被淘汰的原因,母猪淘汰率与死亡率。这有助于发现因繁殖障碍或生产成绩不良而淘汰的母猪是否同时有跛行问题或在其肢蹄上有脓包。产房是进行母猪跛行评价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产实践中母猪异常淘汰率偏高的现实进行综合剖析,表明疫病、物理性损伤、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足等是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主因,分别从疫病净化、科学规划配套、精细化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应对策略,目的在于消除猪场母猪异常淘汰,最大化提高母猪群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李智  刘彦  白佳桦  许光勇 《猪业科学》2021,38(6):110-113
文章主要探讨批次化生产与定时输精技术对母猪利用及淘汰的关系。结果显示,2019-2020年该场母猪淘汰率为36.63%,而0-2胎占全部淘汰母猪比例的65.76%。结果表明,批次化生产和定时输精确实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提高工作效率,但储备大量后备猪是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种猪场母猪的使用年限不当,常常会导致养殖场经济效益降低,较高的淘汰率会使母猪群年轻化而影响猪场生产力。目前常用于评估母猪使用年限的指标有选育淘汰率、更新率、猪群中后备母猪比例、存栏母猪的平均胎次和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其中选育淘汰率是评估母猪使用年限的关键性指标。一、母猪的淘汰原因1.繁殖障碍。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母猪不发情、定期或不定期反复发情,不孕,产仔障碍和流产。繁殖障碍是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母猪的淘汰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高淘汰率问题备受养猪生产者关注,因为只有一少部分母猪的胎龄处于生产价值最高的时期。考虑到培育后备母猪的生产成本,Stalder等人研究发现,后备母猪一般要经过3胎生产后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想管理好猪群必须要对科学合理淘汰母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产上的母猪处于最佳的胎龄结构。这需要维持后备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