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慧芳  毕如田  郭永龙  王瑾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2):168-177,354
耕地保护分区是科学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和引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晋中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形态、耕地结构和利用功能3个维度构建耕地保护分区评价指标,并在三维特征耦合分析基础上,将耕地保护区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耕地形态受地形地貌影响,聚集型斑块主要分布在汾河沟谷和黄土堆积地貌区,散布型耕地斑块分布在剥蚀构造和剥蚀侵蚀地貌区;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弱的正相关性,集聚类型以HH和LL为主,累计面积占比为60.19%,HL和LH型零星分布在全区域;功能协调区域主要分布在晋中市西部,其耕地综合利用潜力较大,功能不协调区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高于生产、经济功能或经济功能高于生态、生产功能两种情况;根据耕地形态、耕地结构和利用功能等三维耦合分类,将晋中市耕地保护区分为永久农田建设区、土地整治潜力区、农业结构调整区和生态修复退耕区,其中永久农田建设区面积占比最大,为48.79%。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省132个县区为研究单元,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县区耕地多功能时空差异,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对耕地功能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5年,山东省耕地各单项功能时空格局变化差异明显,综合功能持续增长,以中值水平为主,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对耕地综合功能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研究期间,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由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逐步提高,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农业发展重点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高于经济发展重点区域;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具有较高的空间聚集性,但空间相关性逐渐降低,显著H-H区与显著L-L区空间聚集性较强,显著L-H区与显著H-L区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无明显规律。本研究可为耕地区域差异化治理、促进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提升耕地综合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剖析了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递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经济利益和有关土地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并指出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晓娜  李集全 《南方农机》2023,(13):43-46+57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升级转型,是驱动数字中国建成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整体来看,融合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07—2021年全国各省农民收入情况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数据,采用Hausman检验以及OLS回归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以及农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互联网覆盖率以及机械化程度都对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省份之间的促进效用有极大差异,具体体现在南部地区发展快,北部地区发展慢,数字鸿沟现象依旧很明显。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是促进农业产值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大对数字经济的开发与应用。数字化发展正逐步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动力,在“十四五”战略机遇期,中国各省市需要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在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技术资源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实现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是将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按照一定的面积指标有选择地划为基本农田的过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对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农用地的农业利用与非农业利用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以龙口市为例,在建立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生成决策矩阵,采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排序,得到龙口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从而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夫良 《河北农机》2023,(22):103-10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村庄内或村庄之间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或无偿转移,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如将农村的土地进行整合;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和保障;以更好地管理土地流转,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昊  欧阳涛 《湖南农机》2012,(7):123-125,129
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定量测算科技贡献有助于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深入研究某一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测算和分析该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利于了解该地区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并利用1986~2010年农业经济数据,利用索洛余值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湖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少,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因此促进耕地资源的长效利用是保护耕地的关键.我国是个多山地的国家,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建立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对保护我国耕地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在该区域建立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对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桦川县多年来土地均分田到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由于单纯地追求产量,对土壤多次的耕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造成了耕地质量、肥力和土壤有机质的下降,所以在我市发展保护性耕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权志军  文均  李鹏举 《南方农机》2023,(24):175-177
耕地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保护好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宜宾市为例,通过分析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特点,指出宜宾市耕地保护主要存在“非粮化”“撂荒”“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差”等现象,从经济收益、三大主体利益不一致性、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加强耕地监管和恢复、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等耕地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学思 《河北农机》2024,(5):127-129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日渐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亟须开展农业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以新时期农业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当前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耕地资源严重退化、农田防护林系统遭到破坏、农田水利设施残缺不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突出问题,探讨了加强农业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并提出了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一系列推进策略与路径。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新时期农业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阶段,工业和农业都针对经济转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也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而对于农业而言,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也就势在必行。因此,文章以经济转型期的农业经济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在转型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业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保障农业土地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此,从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提出了确保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明确流域内耕地主导功能类型,为和田河流域耕地多功能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和田河流域自然环境禀赋,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评价2009—2019年耕地多功能性。依据贴近度数值最大值,明确各县域耕地主导功能,差异化提出耕地多功能利用对策建议。从时间维度上,综合、社会保障和景观休憩功能增强,等级分别由Ⅲ上升至Ⅳ,Ⅱ上升至Ⅲ,Ⅰ上升至Ⅲ;农业生产功能演变稳定,处于Ⅴ等级;生态服务功能略微减弱,等级由Ⅲ下降至Ⅱ。从空间维度上,综合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西部不变中部减弱东部增强,社会保障、景观休憩功能西、中、东部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西、中部减弱东部不变。流域内耕地主导功能为生产主导型(洛浦县、策勒县)、社会主导型(皮山县)、生态主导型(墨玉县、和田县)和景观休憩主导型(和田市)。和田河流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显著,依据主导功能差异化利用保护耕地,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必然导致耕地资源配置发生变化.为了全面了解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泉州市为例,应用边际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耕地的转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转用效率出现波动性变化,并向着逐渐增长的趋势发展.最后,提出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耕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综合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出发,结合耕地的空间属性,借助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法。首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探究高平市耕地质量在空间上整体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更细致的分析;再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变量,探究高平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最终基于综合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分析显示,高平市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皆表现出显著聚集性;局部分析得出,高平市耕地从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3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HH(高-高)型和LL(低-低)型耕地表现为聚集分布;HL(高-低)型和LH(低-高)型耕地呈零星分布。最终从耕地的3方面分别进行局部分析,并依据3个局部分析结果组合,结合实际,提出耕地保护分区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存在与继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耕地资源不仅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事实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耕地资源浪费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的调节,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我们都知道人具有主观能力性,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利用土地时所秉有的价值观念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平等的人地伦理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去改善人类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自觉地尊重土地,更要自觉地保护土地。合乎于伦理规范的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本文以土地伦理的思想为切入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引入土地伦理的概念,展开相关的具体论述,第四部分,从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实现耕地资源的伦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化的思考。以期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切实保护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能从全方位、多角度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简述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助推现代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创新服务等四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福建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想要确保有充足的、持久的粮食供应能力,不但要保证粮食的质量,更要保证粮食的产量,而要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就要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机械化利用比例,能够提高土地的收益,实现规模化、统一化种植,还可降低农民的劳动时间和体力消耗,并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因此必须重视农业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