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历年测定的基础上,选择了从国内各地收集的28个水稻条斑病菌株,用针刺法接种在一套有鉴别力的水稻品种上,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条斑病菌株与水稻品种间的互作反应大多表现弱互作模式,部分菌株与品种间存在强互作关系,根据供试菌株在鉴别品种IRBB5、IRBB7、IRBB3、IRBB21和JG30上致病力的差异,可区分成5种反应模式,分别为RRRRS、RRRSS、RRSSS、RSSRS、RSSSS.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源于2个地区种植的辽粳401自然发病的8穗稻曲病穗的8个稻曲球中分离获得15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其中从2个稻曲球的不同部位共分离获得8株稻曲病菌。用人工注射接种法将菌株分别接种到水稻品种丰田一号(感病品种)和辽粳401(中抗品种)上。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分化较大。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寄主品种菌株致病力有差异;同一稻曲球上分离的菌株表现出致病力差异;同一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株发病率主要与水稻抗性有关。为提高稻曲病病菌接种成功率,对接种稻曲病病菌的水稻进行不同梯度的温度和保湿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稻曲病病菌的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反复通过寄主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和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致病力强弱不同的四株水稻白叶枯病菌反复接种在两个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上,测定比较了反复接种12代后的菌种和原始冻干菌株的致病力与若干生化性状。致病力弱的菌株经反复接种后致病能力增强,致病力强的菌株经反复接种后,致病力逐渐减弱;病菌的胞外粘多糖量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致病力的变异相一致,但菌的生长速度和胞外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异无明显规律。本文还讨论了寄主抗性的遗传背景对病菌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8-1991年,从福建省内外收集和分离了161个菌株,用针刺接种法,先后在25个水稻品种上进行了病菌致病力的测定.根据从中选择的17个水稻品种对选择的16个菌株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稻条斑病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数量性的.1991年,根据125个菌株对选择的4个鉴别品种的侵染反应,将这些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4个菌群.0群菌致病力退化;Ⅰ群菌致病力弱;Ⅱ群菌致病力中等;Ⅲ群菌致病力最强.其中Ⅱ和Ⅲ群菌占优势,在福建省34个县市已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21株黑胫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an)接种烟草品种K326、G28和红大,测定其对不同烟草品种的致病力。经统计分析,发现其对烟草的致病力有差异。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两种接种方法测定致病力的结果不同。对不同地区的黑胫病菌间的致病力以及由烟草和非烟草寄主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省黑胫病菌的致病力较强,由烟草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对烟草的致病力强于非烟草菌株。实验结果还发现,供试的3个烟草品种,以K326对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抗病性最强,红大品种较感病。  相似文献   

7.
郭亚辉  许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47-6248
比较了过去40年中国内外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传统研究方法和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品种与病菌的互作反应以弱互作为主,部分菌株与品种间存在强互作关系。提出了优先选用既抗白叶枯病又抗条斑病双抗源材料的建议,以期为水稻细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菌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产孢稳定性、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及在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化。【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采自全国9个省(市)的150个稻曲病菌菌株进行产孢能力及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3次产孢试验中产孢量标准偏差小于10.0的菌株有132个,占总数的88.0%。接种于两优培九(感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7.7,其中98个菌株病情指数大于50;接种于淮稻5号(中等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21.8;接种于武育粳3号(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6.1,其中113个菌株病情指数小于25。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性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偏低,是中度-低度相关;根据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在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致病力,将供试的150个稻曲病菌划分为7个致病类型,其中,第3致病类型(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水稻品种表现为抗、抗、感)有53个菌株,占总数35.3%,为优势致病类型。【结论】稻曲病菌产孢性能较稳定,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力呈正相关。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和3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之间存在2种互作关系,大多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强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田间苹果黑星病菌致病力的分化情况,选取中国、英国、印度3个国家不同苹果产区的57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株,分别接种嘎啦、富士、秦冠3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57株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类群: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安徽水稻主栽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致病力及相互对应关系,从安徽28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并分离稻曲病菌92株, 利用REP-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PCR)进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人工注射接种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稻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0.76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7个族,分属于不同族的24个菌株致病力差异显著,但与地域来源与该试验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的归类或分簇无对应关系,菌株致病力与水稻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贵州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接种法对2011年在贵州5个典型气候区代表性植烟县采集分离的25株烟草赤星病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致病力,根据接种后的病情指数大小可将致病力分为强、较强、中、弱4种类型,不同菌株对烤烟K326叶片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其中,强致病力2株,较强致病力2株,中等致病力10株,弱致病力8株,未发现无致病力菌株,大部分菌株致病力居中;不同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区域致病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其它植物来源的分离物(Alternaria sp.)共39个菌株分别接种烟草品种G80和G140的幼苗,并用其中24个菌株接种此二品种的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以及对幼苗的致病力(病叶率与病情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从低到高的组群关系。其中,烟草赤星病菌5个菌株,TBA6、TBA8、TBA12、TBA19和TBA28,为表现一致的高致病力,而TBA20和TBA27表现一致的低致病力。比较发现,病菌对离体叶片的致病力(等级)与其对幼苗的致病力,在烟草赤星病菌的24个菌株间以及在两个烟草品种间的趋势相一致,而病菌对离体叶的穿透生长能力与其对幼苗的致病力之间无一致趋势。讨论认为,离体叶片法用于测定病菌的致病力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而又易于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各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29.87%,63.42%和6.71%,中等致病力菌株占优势。不同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福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高;同时福州地区来自玉米连作田的菌株比非连作田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力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供试的298个菌株中MH141和JY142致病力较强,供试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菌株对同一玉米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西、甜瓜蔓枯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和不同西、甜瓜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广西西、甜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04个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进行致病力差异分析,并对14个西、甜瓜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不同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104个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占31.73%、57.69%和10.58%。不同西、甜瓜品种对同一蔓枯病菌菌株的感病性也存在差异,强致病力菌株WTMK-76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38.14~86.92,中致病力菌株BHMK-59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26.88~76.40。10个西瓜品种中以绿美人的抗病性最强,黑美人次之;4个甜瓜品种中以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结论】不同的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强弱与菌株分布的地理位置无关;不同西、甜瓜品种抗病力也存在差异,其中以绿美人、黑美人和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这3个西、甜瓜品种可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从江苏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13个代表性菌株,接种小麦,水稻,燕麦,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播种后第35d调查发现、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云南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39种分别接种到感病品种RG17上,在保湿培养箱中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病菌不同菌株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有6株,病指为60 ̄95,最高的两个菌株为97Aa0.03和98Aa612,病指分别为95.0和94.4%,致病力中等的菌株有8株,病指为15 ̄47.5;致病力弱的菌株有15株,病指在10以下,还有10个菌株不致病。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在多个生育期对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材料,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可靠抗源材料.[方法]以1100份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高感病品种金刚30为感病对照,以5株强致病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为接种对象,采用针刺法进行多生育期、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重复接种抗性筛选鉴定.[结果]初筛获得14份抗病材料,占全部材料的1.27%.复筛获得9份具有中抗级别以上的材料,占全部材料的0.82%,其中有3份材料(RL6、RL9和RL14)在水稻的3个生育期对多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尤其是RL6表现出对多菌株的广谱抗性,且抗性水平高;6份材料(RL2、RL4、RL5、RL8、RL11和RL12)在单个生育期对单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结论]获得3份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多生育期广谱抗性的材料,可作为重要的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其中RL6可作为优质抗源优先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获得6份在特定生育期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抗性的材料,可作为候选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陕西省18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分别接种秦冠、富士、嘎啦、红星和乔纳金等5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8个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和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