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松花江宾西工业园区所处的寒冷地区气候特点,以多点循环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试验工艺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望对污水厂在低温下的运行给出指导,进而保护冰封期松花江的水质。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试验工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COD、NH3-N及TN及TP的去除效果下降幅度均较小,在低至14℃时仍能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污水经处理再回收利用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能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但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气温低直接影响了污水的处理效果。为了保证出水质量,目前主要采用升高污水温度、提高污泥浓度、延长沉淀时间、向污水池投加粘土和增加曝气量等方法,这此方法均存在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提供一种低温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4种不同湿地植物和3种不同湿地基质,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植物、不同基质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M BB R处理中低温生活污水,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计算了有机物、总氮、总磷的最大降解速率和饱和常数,为工艺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对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村生活污水,泵站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气浮+A/O"生化工艺集中处理。对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在全国率先使用BOT模式建设运营,分区域收集后采用"AAO"、"微动力+湿地"和膜生物反应处理等工艺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冬季污水处理效果,解决现有技术分离出的菌体在低温时生长缓慢、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固定化耐冷菌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天然果蔬菜保鲜涂料在锥栗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锥栗果的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采用20%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保鲜锥栗的效果最,100d的保存率达91.97%,失水率为4.20%。  相似文献   

9.
金丽丽 《绿色科技》2023,(10):126-133
针对低碳源生活污水总氮脱除的难题,分别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碳源对污水脱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泥膜复合法,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泥膜复合工艺对低碳源生活污水可以获得较高的脱氮效果;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及自养反硝化,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需严格控制运行条件以获得较高的总氮去除率;厌氧氨氧化无须外碳源,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持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运行参数的波动对处理效果影响显著;自养反硝化节省了外碳源的投入,但保持自养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是关键;碳源作为污水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外投加单一碳源、外投加组合碳源及利用内源碳,需要根据具体处理的污水水质水量情况,以及可利用的碳源情况进行选择。为此,对低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技术提出了展望,可从微观角度重点研究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机制机理;通过工艺的组合优化,合理选择外碳源,充分利用污水中内碳源;新型生活污水脱氮工艺进行组合,对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效化、低碳化的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氧水解酸化-好氧SBBR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研究了微氧条件下水解酸化的效果及其工艺参数,并与单独好氧处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氧水解酸化对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优于厌氧水解酸化,其最佳曝气量为0.2 L/h;与单独好氧SBBR相比,微氧水解酸化-好氧SBBR工艺可节省4h左右的曝气时间,很大程度地节约了运行电耗。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低温是影响冬季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污泥中大多数中温菌的生长活性受到抑制,只有少数的耐冷菌可以存活下来并保持一定的活性。简要介绍了低温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从细胞膜结构、低温酶、蛋白质合成以及冷休克蛋白等方面对耐冷菌的适冷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耐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坝上高寒区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尚义、沽源、康保四县城市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区样方调查、市民意愿访问及对比国家标准等方式,分析了区域园林植物应用种类、结构配置、层次和季相分布,以及非绿期植被等景观生态效果。结果表明,坝上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少,受偏好造林及疏于管护影响,以旱柳、垂榆、白榆、小叶杨等乡土树种为主的乔木类应用普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配植比例偏低,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寡层片园林景现。坝上道路、企事业单位的绿化效果接近国家最低标准,居民区显著低于国家标准。区域绿期植被简单、花季短促,非绿期植被覆盖度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固土减尘、保护环境的生态效果。基于高寒干旱生境特征,区域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引用成为丰富园林景观结构、展宽花季、提高冬春季节地面覆盖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黄花忍冬叶片深绿至淡蓝,花冠黄色花量大,花期长,抗寒力强,是北方寒地难得的园林观赏树种。可用硬枝、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硬枝插穗应用生根剂进行处理。插后灌足水,嫩枝扦插的河沙做基质,插后罩网,喷水,生根后撤网,追肥,搞好冬前的插床防旱。  相似文献   

14.
以长春市繁荣路的行道绿化树种垂爆109柳为观测材料,对其抗寒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09年至2010年冬春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冻害发生严重,有整株死亡现象,3个地段的冻害指数分别为52.8、43.5和32.2,平均冻害指数为42.8,受害率达到80%以上。在2010年至2011年冬春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冻害相对较轻,无死亡植株发生,但枯梢现象仍比较严重。冬春季节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形成的累积效应是导致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还与植株的生长势以及是否感染病虫害有一定关系,而与遗传性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陕西省1960-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陕西省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约为0.23℃/10 a,19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显著升高。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上升速率较大。年降水量以8.78 mm/10 a的速率下降,19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以来为高温期,年降水量在1970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1970年以来为相对少雨期。在10年尺度上,陕西省气候依次经历了冷湿—冷干—冷湿—暖干—暖干的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年降水量整体由南向北递减,部分山地形成地形雨。(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的变化和ENSO事件是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no previous records about planting bamboo in Changli, Hebei Province, north China. Since they were introduced in 2004, the propinquity bamboo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has demonstrated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climate in Changli. The overwintering status of the bamboo and some of i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fter the winter have been studied to ascertain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bamboo to the cold weather in Changli and to establish a firm basis for growing the plants in larger areas in northern China. The bamboo lived through the winter without any protection. The leaves of windward bamboos growing at various intervals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viability and health after the winter. The changes in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the leaves were measured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mboo is partly green even at a temperature as low as -22.3℃in Changli. During the winter, some leaves died and some partly died. Leaves are light in color and turn gradually to a dark green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As new leaves develop,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nd water and the ratio of free and bound water in the old leaves increase as does transpi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 proline, soluble sugar, malondialdehede (MDA), permeability of the membran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decrease. The direction of these physiological indices changes when the new leaves begin to sprout. The old leaves reduce their rate of photosynthesis, their blade functions decline gradually and the leaves fall off towards the middle of June. The cold wind affects the survival of bamboo leaves in winter,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new leaves growing at the start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inquity bamboo can survive the winter in Changli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17.
紫叶白蜡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适宜新疆地区种植的彩色树种紫叶白蜡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紫叶白蜡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拐点值来估计其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结果表明,紫叶白蜡的半致死温度为-38.9℃,在新疆寒冷的冬季不采取任何措施,紫叶白蜡可安全过冬,是园林绿化兼防护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
以引种的9种多年生地被植物为材料,通过对其在华北高寒区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长形态观测,以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的实证研究表明,0~-18℃处理温段,9种地被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18~-36℃处理温段,桔梗、金娃娃萱草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仍保持上升而后再下降,而玉簪、荷兰菊、百合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越冬性与低温胁迫下株体恢复生长状况认为,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常年环境下均可越冬,其抗寒能力依次为:桔梗>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八宝景天>玉簪>荷兰菊>百合。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河口的南美油藤栽培试验初步表明:在河口低热环境条件下,南美油藤能正常开花、结果、成熟,种子产量折合1 230 kg/hm2,种仁出油率40%~45%,但是冬季易遭受低温寒害,枝叶受损;花果期长(10月至翌年7月),雄花多,雌花少,大多数花而不实,果少且小,是导致产量较低的重要因素,需要从抗寒品种选育和调整栽培措施方面深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