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于2007~2011年,选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施底肥与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 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 cm。  相似文献   

2.
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用毛竹增产剂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毛竹增产剂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经营水平的竹林中,施肥区新竹数比对照区新竹数增长达65.3%;施肥区新竹胸径均有较大的提高,与同林分2007年竹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6.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1.3%。  相似文献   

3.
通过雷笋早期高产技术研究,达到“三年成林、四年高产,其主要技术为:种植密度应在1500株/hm^2以上,并进行一年4—5次的高标准肥水管理;种植后第二年平均每株母竹留养新竹2抹,第三年平均每株母竹留养新竹1.5株,经过二年留养,使雷竹立竹株数达到12000株/hm^2;在留养新竹时采用“根据留养新竹与原母竹之间距离来判断是否留养新竹”,促使母竹留养合理、分布均匀,从而获得雷笋早期高产。  相似文献   

4.
毛竹主要经营技术对新造竹林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取耕种(松土)、施肥、疏笋及组合经营技术措施,对毛竹母竹、3年生和1年生实生苗新造林地竹鞭的生长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种(松土) 施肥 疏笋”的组合经营方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竹鞭生长快、质量高、分布均匀;该试验区3年生实生苗竹鞭延伸范围最大,竹林郁闭速度最快,依次为1年生苗、母竹。经过4 a培育,3年生实生苗竹林新竹平均胸径达2.7 cm,而同期栽培母竹新竹的平均胸径为5.1 cm.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更多的竹种来源,1980年3月16日我们在宜兴县茗岭公社长岗大队的十二山脚下,利用不同年龄、不同胸围的毛竹竹蔸进行了竹蔸造林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现将材料整理初报如下:一、试验方法在竹林内分别选取2年生不同胸围毛竹2株,2年生不同地围竹蔸3个(系79年11月份砍伐后留下),4年生不同胸围毛竹6株,4年生不同地围竹蔸2个(也系79年11月份砍伐后留下),6年生不同胸围的毛竹4株.然后将选好的所有毛竹离地5厘米左右处砍伐,并将竹蔸全部用山锄挖起.竹蔸规格要求:(1)鞭根要完整;(2)鞭上至少要有2个活鞭芽;(3)带土的多少根据毛竹胸围的粗细而定,胸围大的多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7.
冻灾毛竹低产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采取营养补充、配方施肥、改良土壤,对灾害竹采取选择性清理养笋长竹,促进毛竹根系发达粗壮,促使亩立竹量增加。结果,经过3年的实施由实施前亩立竹量在52~88株,增加到亩立竹量180株以上,平均胸径由实施前8.1cm增加到9cm以上,每亩年增新竹82株以上,年均增加收益130.0%以上,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毛竹肉桂混交对毛竹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毛竹肉桂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桂混交可促进造林母竹的生长,也可促进新生毛竹的生长:造林当年竹桂混交林地母竹的成活率、母竹当年长新率(母竹造林当年长新竹的比例)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增长0.8和10.4个百分点;3年内混交林地新生毛竹数量、竹高、冠辐、枝盘数和竹鞭数、鞭径、1m长竹鞭鞭节数、鞭幅、鞭深年均增量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新生毛竹高64.3株/hm~2、46.1cm、17.9cm、4.0枝和1.1根、0.23cm、~2.7节、18.9cm、-1.4cm。竹桂混交在闽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竹增产剂配方筛选及竹腔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毛竹林连续5a的竹腔施肥试验,分析毛竹增产剂配方中各试验因素和水平之间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出笋数及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竹腔施肥前、后总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均水平与试验前水平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年均出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62.8%、16.9%、69.0%和17.9%。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笋产量、成竹率分别提高了75.0%、15.2%、79.7%、35,2%,年均增加收益115.9%。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类型的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分的毛竹自然再生产情况。结果表明:由6~8竹组成的竹杉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和6竹组成的竹松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强,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大于纯竹林;6~7竹组成的竹松阔混交林、6~8竹组成的竹松杉混交林、6竹和8竹组成的竹松混交林,其林分结构组成较差,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弱,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1.
对2种林分密度(低密度、高密度)、3种施肥处理(尿素、生物有机肥和钢渣肥)的毛竹胸径、新竹生长状况、相对增长产量进行研究,以确定钢渣肥能否替代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间新竹株数、胸径以及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新竹株数与产量同样没有产生明显差异,而对于平均胸径则为低密度林分明显高于高密度林分(P=0.041<0.05)。3种不同施肥处理并未对毛竹相对增产量产生显著差异(P=0.138>0.05);在试验所设的2种密度中,低密度毛竹林相对增长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毛竹林(P=0.023<0.05)。基于钢渣肥较低的成本,在生产上可以用其取代尿素和生物有机肥,以提高竹林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的生产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尿素和不同氮、磷和钾配比的复合肥B、C、D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新竹质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尿素对毛竹林成竹量和枝叶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20.17%、130.70%、93.49%、114.03%、111.37%、113.74%,表现出生物量上升而新竹质量降低的效果,生产上需慎用; 2)复合肥B对毛竹林的新竹胸高断面积、秆材量、枝叶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2.50%、121.69%、101.76%、125.69%、126.41%、125.81%,表现为新竹质量和生物量上升,适宜于培育大径用材林; 3)复合肥C对毛竹林各项生产力指标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01.42%、118.28%、100.10%、118.80%、119.07%、118.89%,适宜于培育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 4)生产力综合效应指数大小呈复合肥B (682.63%) > 复合肥C(476.35%) > 尿素(445.26%) > 复合肥D(261.37%) > 对照(100.00%)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鄂赣地区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鄂赣地区进行的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的成果:初步摸清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生长和养分管理现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土壤营养状况;建立了毛竹林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叶片营养诊断指标;摸清了毛竹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了较适宜的毛竹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系统开展了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全营养优化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建立了毛竹林优化施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毛竹笋用林和材用林中试验研究了竹腔注射毛竹增产剂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注射施肥明显增加了冬笋、春笋、新竹竹材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竹林的产值。试验结果为解决远山、深山毛竹林因交通不便、传统施肥成本过高的施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浙江安吉县的毛竹价格逐年下降,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培育大径竹材已经成为毛竹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毛竹林的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测定分析了安吉县主要毛竹产区笋材两用林的土壤养分,探讨了竹林经营模式、竹林产出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吉县毛竹林土壤普遍缺乏速效钾,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竹林平均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培养大径级竹林应增施磷肥和钾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毛竹林经营模式、提高竹林产量以及合理制定竹林施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素对毛竹秆形生长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我国毛竹中心产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的秆形生长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 ,在毛竹生长期内不同的具体生理过程 ,各种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 ,其中的某一或几个因子为主导性或限制性因子并同时综合作用于毛竹的生长发育。但是出笋成竹期和孕笋期的气候因子对毛竹的秆形生长量起决定作用 ,而其中降水因素的作用大于温度因素。此外 ,无论从不同产区 ,还是同一产区内不同地点的毛竹秆形生长变异同气象因子之间相关分析 ,均可知生长地有利的基本温、湿条件(常年的温、湿度条件 )是毛竹生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天全县从2001年至2003年在17个乡镇发展毛竹实生苗造林14 466.67 hm2,至2006年郁闭成林,本文研究了毛竹成林到成材的前10 a生长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毛竹造林用苗,宜用整窝实生苗。实生苗造林前5a主要是补植抚育保成活,最主要的措施是砍灌、除草、亮窝正苗。后5 a是成材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是控制立竹度,保持4 500株·hm-2~10 500株·hm-2都可以,超过10 500株影响成材。施肥效应对成材影响不明显,毛竹苗从栽植到第8个年头,几乎都可以不施肥,以后施肥以P、K为主,每hm2在1500 kg以内即可;将四川毛竹造林海拨向上推进了200 m达到1 400 m。  相似文献   

20.
冬笋是毛竹林经营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冬笋采挖时间宜在露出地表之前进行,因此寻找冬笋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随着有经验的竹农日益老龄化,开发简便、实用、智能化的冬笋探测技术装备已成为迫切之需。文章综合分析了现有可借鉴的探测技术以及冬笋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开发冬笋探测设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