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海产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及其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燕棠 《水产学报》2001,25(5):479-481
在目前已知的海洋藻类毒素中麻痹性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毒害事件发上频率最高、对人类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类毒素。文献记载最早发生该类中毒事件的地区,主要是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海域[1、2]。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因食用染毒贝类引起的中毒事件有几十起,主要发生在东海和南海海域。因此,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状况和上市贝类的质量是消费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有关海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条件之一。为维护和发展贝类养殖业,保证海产品的质量和促进海产品的出口贸易等,深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类毒素是海洋藻类产生的天然产物,能引发赤潮的海洋藻类有260多种,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由于许多有毒的藻类,被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摄食,其毒素在这些生物体内蓄积,这类毒素称为贝毒,人们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中毒,根据中毒症状可分为5类:①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  相似文献   

3.
毒贝和贝毒     
李诺 《海洋渔业》1983,5(4):181-182
现存的软体动物约有11万5千种。其巾海洋贝类约有10万1千种,淡水贝类约有1万4千种。它们绝大多数无毒或可供食用,仅少数种类因含有毒素或毒液能使人类中毒,这些具有毒性的贝类称为有毒贝类。据调查,有毒贝类约有8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洋中。贝毒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而造成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贝类的利用和贝类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早在十七世纪,贝毒问题在欧洲就作为医学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海洋贝类在海洋生物类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经济种类已被广泛地进行人工养殖。因此,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为养殖单位提供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苗种显得十分重要。已有的资料表明,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多种性状均优于二倍体个体。基于此,海洋三倍体育种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学者在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就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及方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这项研究工作在我省深入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理论上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从而方便、高效、稳定地生产三倍体,克服直接诱导的不足,开辟了三倍体诱导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四倍体也因此逐步成为海洋贝类染色体操作技术中的热点。一、贝类四倍体的研究现状贝类四倍体研究历史较短,自从Stephens和Downing(1988)报道了对长牡蛎四倍体的研究,至今仅有十几年,与人工诱导贝类三倍体相比,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技术难度更大。因为诱导贝类三倍体是通过阻止第一或第二极体的释放来增加一个染色体组,而诱导贝…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沿岸11种23个海洋贝类样品体内污染物残留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河北省沿岸海洋贝类生物质量全部超标,主要污染物为Pb、Cd、As和DDTs;同时不同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差别明显,蛤蜊类体内Pb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明显要高,脉红螺、扁玉螺和毛蚶体内Cd和A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含量要高,而缢蛏体内DDT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要高出十几倍。因此应加强河北省海洋经济贝类的生物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贝毒素的研究现状及产生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有毒藻类的爆发性增殖或通过在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的蓄积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活性高分子化合物即海洋生物毒素(marine toxins),其中,目前危害较大的是贝毒素。贝毒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开展贝毒研究对确保水产品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抗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多糖和多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癌和防御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对几种常见的海洋贝类的抗癌免疫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海洋贝类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贝类麻痹性毒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1999年对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3个海域14种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毒素(PSP)的毒性水平检测并比较其季节性变化和种间差异,采用麻痹性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测定PSP毒性水平,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僧牡蛎轻微染毒(PSP),大鹏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不同程度染毒,大亚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棕带仙女蛤具潜在染毒危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7种红细胞对3种海洋贝类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缢蛏(Sinonova culaconstricta)和紫贻贝(Mytilus edulis)的凝集素进行凝血活性检测。结果表明:3种贝类凝集素对7种红细胞都有凝集活性,其中紫贻贝的凝集活性最高,家兔红细胞较为敏感。3种贝类凝集素对兔血细胞的凝集活性都可被10种糖不同程度地抑制,亦可被EDTA抑制。3种贝类凝集素在pH=4、pH=5的条件下仍然对兔血细胞显示出较高的凝集活性。缢蛏和紫贻贝的凝集素在80、90℃下处理10分钟,对兔血细胞反而表现出更高的凝集活性,而褶牡蛎的凝集素则在40℃时即丧失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省沿岸11种23个海洋贝类样品体内细菌学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河北省沿岸87.0%的贝类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超标,以杂色蛤、文蛤、青蛤超标最为严重;河北省沿岸贝类样品中的细菌总数全部超标,杂色蛤、脉红螺的污染程度最严重。因此应加强对陆源污染物入海量的控制与管理,加强海水养殖和加工企业的清洁生产力度,加大对经济贝类细菌学指标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海洋贝类活性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肽。研究发现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已经发现的有抗氧化、抗肿瘤、抗高血压、抑菌和抗凝血等生物活性。酶解法制备海洋贝类活性肽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在制备、分离和纯化海洋贝类活性肽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概述了海洋贝类活性肽的活性及其结构鉴定方法,并就有关海洋贝类活性肽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来源和分布,化学结构与特性及其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类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我国目前关于该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薛克  韩家波 《水产科学》1994,13(2):16-19
辽宁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薛克,韩家波,庄人沁(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辽宁沿海,贝类,重金属辽宁沿海滩涂面积约200万亩,贝类资源非富,主要有文蛤、杂色蛤、四角蛤例等数十个品种,其中一些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5.
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及其在贝类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宇宙是海洋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模拟实验体系。本文介绍了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贝类净化和主要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建立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进行贝类净化的研究的实验方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贝类净化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1]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贝类,深受人们喜爱,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2005年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在海南省沿海市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海南省主要的海洋贝类养殖产业之一,其苗种生产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关于方斑东风螺苗种繁育研究的报道^[2,4,5],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贝类卫生现状及贝类净化概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浅海滩涂总面积约为 9.3万平方公里 ,生活着 70 0余种海洋贝类 ,贝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 2 0 0 1年 ,我国贝类总产量为 1 1 35 .2万吨 ,其中海水贝类产量 1 0 82万吨 ,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 81 % ,是海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品种有牡蛎、贻贝、扇贝、文蛤、青蛤、蛏、蚶、鲍等十多种。贝类不仅营养丰富 ,美味可口 ,而且含有丰富的牛磺酸 ,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远销日本、欧共体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随着我国沿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口向城市发…  相似文献   

18.
ACE抑制肽在血压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具有开发ACE抑制肽的潜能。本文主要简述了源于海洋贝类蛋白源的ACE抑制肽的制备、分离纯化、活性评价及构效关系等方面,以期为海洋贝类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和近年来对国内产区贝类污染DSP的检测情况.结论:腹泻性贝类毒素在国内贝类产区分布广、检出率高,但在地域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与DSP的产生机理以及不同贝类品种对DSP的耐受能力有关.提出预防贝类污染DSP和预防人体DSP中毒的措施,为贝类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156个天津市售贝类产品中的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采用点评估方法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成年人群中,天津市售贝类产品中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急性风险指数%ARFD为0~0.313,均小于1,说明急性膳食暴露水平均为安全状态,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