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究在温岭地区养殖“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混养模式,进行了“虾-鱼”、“虾-蟹”、“虾-鱼-贝”、“虾-贝”等多种养殖模式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海2号”中国对虾在7月中旬高温季节来临之前生长速度快,但进入高温季节,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放养密度在每亩1.10万~1.55万尾时,中国对虾单产为...  相似文献   

2.
近期,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的2010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主推品种为;“黄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2号”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主推技术为: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北方节水渔业综合养殖技术。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内容是在保证原有对虾产量的同时,实行虾蟹混养、虾蜇混养、虾鱼混养,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漳浦县对虾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养殖面积从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养殖品种由原来单一的长毛对虾,发展到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草虾、短沟对虾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由单季养殖,发展到“双季”甚至“三季”养殖,而且也有部分地区开展了“虾贝混养”、“虾鱼混养”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抗病品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继“黄海1号”之后选育的又一良种.也是我国自主选育的首个抗病毒对虾新品系.在全国对虾养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该虾尽早落户河北.在黄海所支持下.我站于2008年5月16日从黄海所岙山基地分批引进抗病毒中国对虾种虾苗种18万尾.分别放养于鑫海公司、昊海公司和文发公司。为使该虾引种、保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6.
文登市确立今后虾池养殖结构调整新思路。即实行“两压两增一控制”;压缩对虾养殖 ,增加鱼、蟹、贝类养殖 ;压缩粗养 ,增加精养 ;严格控制缢蛏养殖。争取用 2 - 3年的时间 ,将全市 6.4万亩虾池中虾、鱼、蟹、贝的养殖比例调整到 1∶ 1∶1∶ 1 ,实现四个 1 .6万亩养殖结构 ,彻底改变以中国对虾养殖统领全局的现状。加大虾池改造力度 ,全面实施对虾养殖“二次创业”工程 ,到 2 0 0 5年 ,全市形成 1 .6万亩高标准对虾养殖生产基地 ,单产突破 2 50千克 ,总产达到 40 0 0吨 ,总产值 4亿元。鱼类以牙鲆、鲈鱼、美国红鱼、河豚等市场适销对路的名特…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4,25(3):23-23
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审定,农业部发布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公告,中国对虾“黄海1号”、松荷鲤、墨龙鲤为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剑尾鱼RR-B为水生实验动物。 中国对虾“黄海1号”、松荷鲤、墨龙鲤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但其只适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正>温岭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海水池塘面积2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虾贝、虾贝蟹混养等模式,混养的贝类品种主要有缢蛏、泥蚶、青蛤。在虾贝混养模式中常放养对虾苗种均为国内"土苗",由于该苗种近亲繁殖和多代使用等原因导致种质退化,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变慢,抗逆能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沿海高速南选择了4个池塘共13.3hm2,将"黄海1号"中国对虾与毛蚶进行混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来的,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其性状优势明显。在试养殖过程中对比日本对虾、南美对虾等养殖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河北省水产开发总公司获得黄海水产研究所授权在我省生产“黄海一号”中国对虾苗种4000万尾,与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推广养殖面积1000hm2。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唐山市乐亭、滦南、唐海三县和沧州市南大港农场。为了比较“黄海一号”中国对虾与普通中国对虾的养殖效果,我们对采用这两种苗种进行养殖的农户、联合体、养殖场进行了抽样调查。1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本次对“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养殖效果调查选择了3个万亩联片中国对虾养殖场和1个地下卤水养殖场,分别是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二、三、四、十队,滦南县柳赞三场、三丰养殖场,乐亭县古河乡,沧州南大港俊海公司,调查“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养殖面积376.2hm2。调查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三队、四队普通中国对虾养殖面积141.3hm2,合计调查517.5hm2。选择调查的养殖业者使用的苗种均出产于同一孵化场,虾苗放养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10日,放养规格为10万尾/500mL。养殖过程中我们每月调查一次,共进行了四次调查,调查选择了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管理方法,采取旋网打样、端网打样、现场测量样本和向养殖者问询等调查方法,对每个池塘进行综合调查并记录。2调查结果2.1“黄...  相似文献   

11.
<正>为恢复锦州市养虾业,控制对虾病害的发生,2005年至2012年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相继取得成功,中国对虾"黄海系列"新品种的引进使该地区沉寂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始终采用粗放式养殖方式,产量和效益比较低。中国对虾"黄海3号"于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获得了新品种认定,是中国对虾"黄海"系列的又一个新品系,其池塘养殖成活率比原来提高15.2%,池塘连片养殖  相似文献   

12.
<正>彩虹鲷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体色为红色的罗非鱼,杂食性,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能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是虾池中一个理想的套养品种。与"黄海1号"中国对虾套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而且还能清除虾池中的残饵、代谢物,改善底质,降低成本,可以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彩虹鲷还可以清除池塘中的病虾、死虾,防止对健康虾的污染。2013年我们在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进行了套养试验。试验面积1.73 hm2。放养"黄海1号"中国对虾13万尾、彩虹鲷1 300尾,共收获对虾2 030 kg、彩虹鲷780 kg,纯效益80 771元。  相似文献   

13.
1主导品种 1.1“黄海1号”中国对虾 1.1.1品种来源“黄海1号”中国对虾为黄海水产研究所采用传统选育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经过连续8代的选育完成的生长速度快、具有明显抗逆优势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6,23(6):53-54
十里海养殖场成功繁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日前, 我国第一个经过连续7年选育出来的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1号”中国对虾,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繁育成功。“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国家863项目的科研成果, 具有生长速度快、无特定病原、抗逆性强等优点。该品种的人工繁育,大幅度改良和提升了中国对虾品质,促进了养殖品种更新换代。多年来,十里海养殖场一直沿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渔业信息》2010,(11):30-30
日前,庄河市养殖的千余亩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2号”顺利通过中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其中精养池17尾对虾重500g;虾参混养池16.3尾对虾重500g,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56kg和78kg。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2年开始,辽宁省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地区实施。项目中推广了网箱保苗技术、参礁改造技术、虾、参混养技术等技术措施。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每年完成面积66.7hm~2,对虾产值1 000多万元,增加效益100多万元。1对虾的养殖1.1虾苗选择虾苗选择黄海1号、2号抗病毒虾苗。1.2放苗时间和密度规格1cm,投放密度7.5万~15万尾/hm~2。  相似文献   

17.
第348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审定,中国对虾“黄海1号”、松荷鲤、墨龙鲤为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剑尾鱼RR—B为水生实验动物。中国对虾“黄海1号”、松荷鲤、墨龙鲤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但只适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剑尾鱼RR—B系为适用于水环境监测、水产药物安全性评价、化学品毒性检测、动物疾病检验模型及遗传生物学研究等领域的水生实验动物。特此公告二○○四年二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抗病品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继“黄海1号”之后选育的又一良种,也是我国自主选育的首个抗病毒对虾新品系。为使该虾尽早落户河北,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5月16日从黄海所岙山基地分批引进抗病毒中国对虾种虾苗种18万尾。为使该虾引种、保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漳州沿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对虾海水养殖地区之一,本文对几个对虾养殖区的不同混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海水虾塘混养方案,以供对虾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 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