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 淡水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鱼类,也是世界少有的分布于淡水的鲷科鱼类。  相似文献   

2.
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科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酱。用HCG与LHRH-A2催产,网相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83%,反交组合为86%,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91%,反交为89%,该研究证明海水鲁种间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 淡水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鱼类,也是世界少有的分布于淡水的鲷科鱼类.  相似文献   

4.
用RAPD技术探讨5种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慧荣 《水产学报》2006,30(4):469-474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 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 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8916。多数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50~0.85之间。通过分析,认为RAPD技术对分析属级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鲷属,俗称海鮒、黑加吉、海鲫等,为名贵海产鱼类,在我国沿海有广泛分布,主要栖息于多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浅海海域中。在自然海区黑鲷属小宗鱼种,历来为海洋捕捞的兼捕对象,市场供不应求。为满足消费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科技人员率先开展黑鲷全人工育  相似文献   

6.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鲷Sparus maeroeephMus(Basilewsky),隶属于鲈形目,鲷科,鲷属,俗称黑加吉、青鳞加吉、海鲋等,是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目标种。体外挂牌标志法具有低费用、易发现、好回收等优点,应用广泛。采用体外挂牌标志放流黑鲷对于研究其生长、摄食、洄游分布等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增殖放流效果和合理制定增殖放流对策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课题组对不同规格黑鲷做体外挂牌标志并进行药浴暂养实验,通过暂养期间累积死亡率的差异,探讨黑鲷苗种适宜的标志放流规格,尝试优化暂养培育流程及措施,以期提高标志黑鲷暂养成活率,科学评价黑鲷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9.
黑鲷     
名称与分类地位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系属鲈形目、鲷科、鲷属。地方名:黑加吉、海鲋。  相似文献   

10.
黑鲷(Sparu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鲷属。舟山人俗称黑铜盆,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目前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市也陆续开展了黑鲷的人工养殖,生产模式为海水网箱养殖和围塘鱼虾混养,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11.
池养黑鲷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隶属海洋鲷科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舟山市开展池塘养殖黑鲷已有近十年历史,主要采用与对虾、贝类等混养方式。我们在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诊疗中发现寄生虫病是黑鲷池塘  相似文献   

12.
盐度对黑鲷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鲷 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很受欢迎的高档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我国沿海正在开展黑鲷的人工繁殖与养殖的试验。关于盐度对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国内、国外均有报道。但盐度对鲷科鱼类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无系统资料。本实验是用人工配制的不同盐度海水培养黑鲷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仔鱼孵化和卵黄囊消失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研究,为鲷科鱼类的人工育苗积累了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13.
鲷科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鲷科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始于80年代,现已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ssilewsky)、真鲷Pagrosamus major(Temmminck et Schleget)、日本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 Tanaka和黄鳍鲷Sparuslatns Houttuyn的精子超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殖黑鲷常见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鲷(Sparu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鲷属,又名黑格子、鸟格、鸟翅(福建)、黑加吉(山东),是海产名贵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栖息于沿岸。黑鲷以小鱼、小虾及贝类为主要食物,摄食量大,生长速度较快,在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能较好地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鲜杂  相似文献   

15.
鲷科于类属间远缘杂交的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鲷科鱼类的肉味鲜美 ,营养价值高 ,生长快 ,其主要养殖品种真鲷 (Pagrosomusmajor)、黑鲷 (Sparusmacro cephalus)、黄鳍鲷 (Sparuslatus)和平鲷 (Rhabdosargussar ba)的人工繁殖及种苗生产已获得成功[1,2 ] ,但未见其杂交育种成功的研究报道。这 4种鲷分属同科不同属。笔者从1 989年开始进行这 4种鲷的杂交育种生产试验 ,均成功孵化出杂种仔鱼 ,并获得全长 6 6~ 86mm的平鲷与黑鲷杂交后代幼鱼 6 .0万尾。为海水鱼的属间远缘杂交研究及杂交育种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1…  相似文献   

16.
黑鲷隶属于鲷科,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亚洲等国各沿岸水域.日本的黑鲷,从北海道南部至各海域包括朝鲜和韩国半岛海域均有广泛的分布,成为一种定居性很强的鱼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声学标志和无线跟踪方法的鱼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增殖放流鱼类的行为规律,于2016年7月16日—7月31日在深圳七星湾湾口海域对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2种增殖放流品种取样进行体外悬挂式超声波标志跟踪研究,采用浮标式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机进行标志信号接收,并对鱼类行为进行初步分析,4尾样品鱼中的2尾(1尾黑鲷和1尾紫红笛鲷)获取数据较为完整,另2尾(紫红笛鲷)在跟踪4 d后游离跟踪范围。结果表明,该研究选取的紫红笛鲷与黑鲷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活动规律及藏匿等行为,主要集中在放流点附近100 m较小范围内活动,日间(7:00—20:00)获取的数据量明显少于夜间(20:00—7:00),黑鲷日间于9~10 m水层活动,夜间于8~9 m水层活动;紫红笛鲷日间于2~3.5 m水层活动,夜间于1~2 m水层活动。通过对增殖放流鱼类的标志跟踪,旨在促进该方法在鱼类行为研究及在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孟庆付 《科学养鱼》1995,(12):17-18
黑鲷的亲鱼培育及繁殖技术黑鲷,俗称黑加吉、海鲋,属鲈形目、鲷科、鲷属。是一种肉味鲜美的暖温性底层海水鱼类,具广盐、广温、杂食性、生长快等特点。在虾池内与池虾混养可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是有前途的开发对象。一、繁殖习性每年4—5月间,水温达13—15℃...  相似文献   

19.
黑鲷属鲷科鱼类,分布较广,日本各地、朝鲜半岛南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近几年来由于资源衰退,黑鲷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对虾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进行黑鲷养殖,对于解决对虾养殖低迷状态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鲷科鱼类中黄猪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M)、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中黄鲷(Taius turnifrons)、灰鳍鲷(S.berda)、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和高背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的该区段DNA序列比较,共发现12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0.7%),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黑鲷和灰鳍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为3.8%;而黄鲷和平鲷的亲缘关系最远,序列差异为21.7%。用MEGA2.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上述8种类分为4组,其中黄鲷属、平鲷属和鲷属分类的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而传统分类上把犁齿鲷、真鲷和高背四长棘鲷归为3个不同属,在本研究分子系统树中,这3个属却聚成一支。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鲷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