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海草生长及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草是生活于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的单子叶植物,能完全生长于沉水环境,并进行水媒传粉,一般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下茎[1]。海草属沼生植物,在被子植物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约0.02%),约60种,属于5个科13个属,绝大多数属于眼子菜科和水鳖科[2]。海草一般分布于低潮带和潮下带浅水6m以内,个别种类可以分布至30~60m  相似文献   

2.
<正>海草(Seagrasses)是生活于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的单子叶植物。目前全世界共发现有海草约12属67种,在中国共分布有5科11属21种海草[1]。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作为海草的一个典型代表,生于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浅海中,通常形成广大的群落—海草床。海草能完全生长于沉水环境,有很发达的根状茎,有稳定沉积物、稳定底泥、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作用,同时海草的叶片可以捕捉悬浮  相似文献   

3.
正海草是一类能够在海洋环境生存,具有典型根、茎、叶结构的高等单子叶植物,其整个生活史的开花、传粉和结种等过程均在海水中进行,主要分布于沿岸浅水区域~([1])。全球已知海草种类有72种,中国现存22种,其中鳗草属(Zostera)和喜盐草属(Halophila)的海草种类最多,分别为5种和4种~([2-3])。海草床作为滨海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4.
海草     
<正>海草是一类生活在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的单子叶草本植物。海草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水平方向的茎),叶片柔软、呈带状,花生于叶丛的基部,花蕊高出花瓣,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水生生活环境。目前中国海记录到14种海草,如喜盐草、大叶藻等。  相似文献   

5.
2008年6-12月在深圳市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开展海草的移植试验,第一批次开展了喜盐、川蔓藻的基地试验池移植试验,海草最大存活为20 d;第二批次进行了喜盐草和矮大叶藻的人工鱼礁区分水层移植试验,海草最大活时间为120 d,且表层的海草生长存活情况相对较好.依据海草存活状况结合原生长地和移植试验地的各种环境因子进行了限制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海草对光照和溶氧的要求较高,不同的环境因子均可成为海草存活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作者还对人工鱼礁区海草移植需要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人工鱼礁区选择海草移植地时,需考虑与生长地具备相似的底质以及相近的海洋环境(包括温度、盐度、pH值、溶氧、光照等),一般水深不应超过2m,同时具备直接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在海草的移植过程,尤其是初始阶段,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为海草提供生长空间以及防止敌害生物的啃食.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荣成东楮岛水产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海草床生态系统重建项目通过专家组阶段性现场验收。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海草床能为生物提供栖息、育幼场所,丰富周围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全球海草资源日趋衰退的背景下,海草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是重建其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  相似文献   

7.
肖国娟 《河北渔业》2010,(5):27-27,31
塞纳加尔鳎(Soleasenegalensis Kaup)又叫欧鳎,隶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鳎亚目(Soleoidei),鳎科(Soleidae),鳎属(Solea Cuvier,1817),属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欧洲南部法国比斯开湾、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以及地中海西部沿岸,主要栖息于沿岸100m以内泥沙底的咸淡水泻湖和浅水水域。该鱼白天潜伏于泥沙中很少活动,晚上巡游水底觅食,是广盐性鱼类,  相似文献   

8.
海草床是近海典型生态系统之一,为了解山东省荣成市天鹅湖鳗草(Zostera marina)海草床及其邻近裸沙区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2月、5月、8月和11月,对天鹅湖鳗草海草床及其邻近裸沙区的浮游生物、海草床生态学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38种,隶属3门25属,其中,硅藻门(Bacilariophyta)种类最多(89.4%),甲藻门(Dinophyta)次之(7.8%);共发现浮游动物18种,幼虫3类,以甲壳动物(71.4%)为主;浮游生物种类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且在11月达到最大值;海草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分别为5.4×104 cells/m3和1.6×104 ind./m3,是裸沙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年平均丰度的1.4倍和1.5倍;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海草床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与水温、海草床的植株密度及生物量显著相关,而裸沙区浮游生物优势种则主要与水温、pH值及氨氮含量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天鹅湖海草床相比裸沙区具有更丰富的浮游生物。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一类经陆生植物演化,发展到可以完全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海草植株生长扩繁的环境因素,探讨了定植间距、定植阶段、施肥处理等定植理论和技术对海草植株定植效应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就未来我国沿岸受损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规模化修复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已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营养盐与海草生长的关系、海草叶片和根部对营养盐的摄取过程、海草与附生藻类的营养盐竞争及其影响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最后提出如下重点研究方向: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海草叶与根对营养盐摄取的贡献;2)附生藻类对海草生长的影响机制;3)海草营养吸收与竞争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1.
探明河流相对水位与岸边带植物群落分布关系,为黑水河作为支流生境替代河流的后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7月分别对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下游进行植物调查,共设置6个点位108个植物样方,统计分析其植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优势种,结合水文情势分析植物分布和相对水位关系。结果表明,黑水河下游岸边带共有21科45属50种植物,种类组成上以菊科为主,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乔木和灌木相对较少。在相对水位0.55~1.25 m分布的岸边带植物主要为一年生草本鬼针草(Bidens?pilosa)和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多年生草本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和灌木蓖麻(Ricinus?communis)多分布在相对水位1.25~1.80 m的位置,多年生乔木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则占据相对水位1.80 m以上的生存空间。新生裸露岸边带在水位变化作用下,先锋入侵物种鬼针草被禾本科白茅和芦苇取代,灌木类杭子梢属成为灌木优势物种,合欢属成为乔木类优势物种,分布呈阶梯式,沿河床至高地依次为裸露滩地、草本和灌木优势种以及乔木优势种。本研究为河流岸边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热带至温带浅海、完全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被子植物的总称。海草床作为连接珊瑚礁与红树林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草认识的不断加深,海草的有性繁殖行为逐渐受到关注,而成花诱导是海草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海草有性繁殖中成花诱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相关因子对海草成花诱导的影响,分析了海草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与内源信号启动开花途径可能集中在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发途径上。建议未来海草床保护修复工作应加强对海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明确不同海域海草的集中开花和结果时间,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8,(8):5-6
世界海草协会全球海草监测网日前将一套全球标准化海草监测工具赠予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合作在北海市设立中国首个全球海草科学监测站。全球海草科学监测站是全球海草监测网设立的海草监测机构,使用统一的方法和工具,对各海域的海草资源现状进行监测,为保护海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增养殖经济鱼类,但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自然资源衰退和遗传多样性降低。文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惠州、深圳和湛江3个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状况和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较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RAPD技术在研究斜带石斑鱼种内遗传变异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多态性;2)相比较于其他已经报道的石斑鱼类,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RAPD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0.57%,究其原因,可能是受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影响;3)RAPD检测到的群体间遗传相似度(Ⅰ)高达0.967 1~0.980 8,而Cyt b的核苷酸多样性仅为0.003 8;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然很小,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文章还探讨了斜带石斑鱼线粒体Cyt b基因的特点,并针对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养殖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在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进行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海水网箱人工养殖研究,观察和研究了人工养成的七带石斑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通过观察、测量、解剖,对114尾七带石斑鱼的外部形态、可量比性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体呈椭圆形,侧扁,体侧具7条褐色横带,第1条横带仅伸达主鳃盖骨上方边缘,第6条横带分成2条,体侧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各鳍边缘白色,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胃呈卜型,幽门盲囊发达;肠道长度为体长的0.7~1.4倍,与七带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的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大宁水库消落带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2019年6月对水库消落带典型区域(水位高程46~61 m)开展植被调查,并基于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线性拟合统计方法,探讨消落带植被物种的组成、分布特征及生活型。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共发现植被19科、37属、45种,以菊科、蓼科、藜科、莎草科、萝藦科和禾本科的种类较多,绝大部分是单属单种植物;出现频率35%以上的植物仅有2种,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占植物总数53%的植被出现频率低于5%;(2)聚类分析表明,大宁水库消落带群落可划分为绵毛酸模叶蓼+小飞蓬、芦苇+朝天委陵菜、狗尾草+假还阳参共3个群落类型,46~50 m、50~55 m、55~61 m水位区段的主要群落分别为绵毛酸模叶蓼+酸模叶蓼、苘麻+艾蒿、狗尾草+葎草+茵陈蒿;(3)消落带植被的平均株高、总盖度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Simpson优势度)均表现为随水位梯度升高而增加;(4)按照3级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方式,将库区消落带植被分为9种生活型,涵盖3种1级生活型(木本、半木本、草本)和6种2级生活型(乔木、灌木、半灌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草本类(89.19%)>木本类(5.41%)>半木本类(4.05%),说明草本类是消落带植被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且一年生草本(58.1%)是主要优势生活型。本研究对大宁水库消落带植被物种多样性保护、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珠江首次禁渔西江段鱼类资源声学跟踪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珠江开始实行禁渔期制度。该研究采用 Simrad EY60鱼探仪,分别于2010年5月19日和2011年5月22日对珠江西江段进行了走航式探测。结果显示,珠江禁渔期期间西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增加,2010年和2011年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513尾·m -3和0.1068尾·m -3,根据渔获物调查数据,推算增幅分别为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47.85%、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18.54%、鲮(Cirrhina moitorella)10.87%和鳊(Parabra-mis pekinensis)6.25%;两年西江段深水区域鱼类密度均较大,尤其是水底结构为凹形区域,鱼类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浅水区域且底部较平整的水域,鱼类分布分散且密度较低;垂直分布方面,鱼类主要分布4--10 m 中下层水层。珠江禁渔期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鱼类的产卵亲体繁殖,对鱼类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护养了鱼类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媒体报导,在下一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中,日本政府将会建议谈判各方在相互之间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取消绝大部分品种的进出口关税,这些品种包括澳大利亚生产的金枪鱼、加拿大生产的蟹、越南的虾以及智利和秘鲁的鱼粉等。同时为了保护日本国内的海草养殖业,海草的进口关税仍将保留。  相似文献   

19.
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频(38 kHz、120 k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Hz和120 k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 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灯光罩网取样对鸢乌贼TS进行现场测量是可行途径;自然条件下鸢乌贼声学映像不明显,光诱条件下鸢乌贼开始聚集,22:00前主要分布于10~50 m和55~80 m水层,22:00后主要分布于10~35 m、50~75 m和115~155 m水层;浮游动物和深海鱼类是鸢乌贼声学探测的重要干扰,尤其是夜间,设置积分阈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影响;频差技术是鸢乌贼声学映像鉴别的重要方法,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8月在桑沟湾楮岛南岸东部海域,利用水下调制脉冲式荧光仪(DIVING-PAM)原位测定了中国北方3种常见温带海草大叶藻、丛生大叶藻以及红纤维虾海藻的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并确定了几种海草的吸光系数(AF)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计算出海草绝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叶龄对海草的光合活性有较大影响,同种海草的AF值和叶绿素含量都随叶龄增加而增加,叶龄小的叶片明显具有较大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x)(大叶藻∶叶1=26.56,叶2=21.45,叶3=19.98;红纤维虾海藻叶1=22.31,叶2=19.23,叶3=17.06;丛生叶藻∶叶1=20.16,叶2=16.10;叶3=13.10).相比于丛生大叶藻和红纤维虾形藻,大叶藻具有最高的光合活性(ETRmax=22.67),这也与大叶藻在3种海草中所具有最高的初级生产力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