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对虾苗的质量有所逊色,但是造成对虾难养的主要原因,还是养殖环境与水质问题。因此,要克服这个难关,不能头痛医头,单纯考虑治虾病。笔者认为"养虾先养水",认真抓好虾池水质关,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水质污染的来源1.水源的污染对虾养殖用水是粗放式,多数是取海水直接引进养虾,未经严格处理,是导致养虾失败的重要原因。2.自身的污染未考虑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生物死亡等对水质底质的污染,盲目的  相似文献   

2.
"养虾要先养水",培养好水中饵料生物可以起防病的作用.许多养虾者对此理解不是很深刻,总认为更直接防病作用是施用生态制剂(俗称有益菌)、换水和增氧.但是这些都要较大投入,增加成本.而培养饵料生物,可以直接作虾的饵料、起到增氧、节约开支、净化水质、防抑对虾疾病等多种作用.1 培养好饵料生物起着防抑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水质的良莠直接关系着养殖的成功与否。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中,虾池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保证虾池物质正常循环,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水质的基本措施。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广东省的罗氏沼虾养殖发展迅速,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养殖效益高。但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变化复杂,水温波动大,许多虾农因没有掌握好高温季节的养殖要领,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现就罗氏沼虾高密度单养模式中,在高温季节时的养殖要点总结如下。 1 水质管理 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肥、活、嫩、爽"是水质控制的标准。经过前期几个月的养殖,到高温季节时,池水普遍过肥,透明度过小,酸性过重,溶氧量过小。加上在高温季节,池中的浮游藻类极易因过度繁殖,导致自身的大批死亡。藻类死亡后分解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溶氧,…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6,(12):84-84
影响水产养殖效果的几大要素依次是:水质、饲料、疾病、应激。一、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要想取得水产养殖成功,最关键的是将水质调控做到位。而水质调控的关键是:溶解氧、水温、氨氮、亚硝酸氨、有机物等。1.水的肥度:水的肥度是水产养殖最关键的因素。水的肥度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6.
养虾首先要养水,无论是虾苗中间培育(又称暂养或标粗),还是成虾养殖,都切忌清水放苗。而在养殖期内,水质之优劣更是养虾成败的关键。虾塘养水成功有以下好处:①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②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可被藻类、微生物及有机颗粒等吸附沉淀而降毒;③藻类和微生物可促进排  相似文献   

7.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求养殖先养水,养"水"永远是核心。现代化的水产养殖需要农户养殖管理模式逐步走向集约化,提高养殖过程中的水体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虾类养殖在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虾塘水体水质和底泥情况的好坏,对养殖收成有重大的影响。饲料喂养养殖中过剩饲料残存池底,造成底泥酸化,硫化氢过高,产生毒性抑制物质,季节气温变化造成水体亚硝酸盐、氨氮增加,溶解氧下降,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富营养化等水体生态变化现象是广大养虾农户碰到的最主要问  相似文献   

8.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 、 水 色 急 剧 变 化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为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而远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水中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因为虾池水体中供虾体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进而导致池水造氧…  相似文献   

10.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质因子对养虾的影响及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水的味道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质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南美白对虾底层水一般不应低于3.5mg/L,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南美白对虾便有浮头死亡的危险;养殖中国对虾底层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得低于4mg/L。池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  相似文献   

11.
6.一池水养一池虾的管理技术,主要是稳定水体环境的温度、盐度、pH、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科学的养殖,是从控制水质开始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养虾的成败。过去养虾的习惯是大换水,但由于海水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换水越多,死虾越多的恶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养虾方式,寻找对策。1992年我们在10亩池塘里进行海淡水科学混合配比试验,经过几年试验摸索出一条咸淡水科学配比充分混合,一池水养一池虾的封闭式对虾养殖模式。将海水抽进盐田洼子,经过导水道进入各级沉淀池,在这个过程中海水经过一段时间阳光曝晒、沉淀,…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池水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学洪 《水产养殖》2009,30(11):29-30
养虾首先是养水,养出一池好水是养虾成败的关键。科学地讲良好的水质就是要达到水相、藻相和菌相的平衡,为养殖虾健康快速生长营造良好的养殖水域环境。根据几年来的养殖体会,总结了罗氏沼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的清塘与肥水,是养虾各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往往被人忽略,不少养殖认为这很简单,不用哕嗦,当遇到了水质环境变化了,都埋怨天气不好,问题是技术不到位,按老办法养殖,结果天气反常了束手无策,今年为何大部分在早造失败了,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好养水这个关键点。养好水必须清塘要彻底,也是对虾健康养殖生产最基本的程序,这里再谈一下为什么要彻底清塘,如果清塘不彻底,就会容易给养虾带来致病的不良环境,直接影响整造虾水体的水质稳定。养虾早期肥水搞不好,虾苗的基础饵料贫乏,成活率低、生长慢、养虾中、后期水色调节不过关,水质易受底质等因素影响造成水质不稳定,难以给对虾造就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当然虾就会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养虾先养水”,水环境是对虾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管理好水质,是养虾成功的关键。即墨市对虾养殖经过了十几个春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了使养虾业能稳定、健康地发展,笔者及时总结对虾养殖户多年来的养虾生产实践,探讨形成了—套在对虾养殖中水质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3年对虾暴发病流行以来 ,虾病一直困扰着养虾业 ,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各界多年来不断研究 ,很多业者已摸索到一些防治虾病的方法 ,如通过杀灭病原菌 ,补充有益菌或培养有益菌和抑制病原菌这三个阶段处理模式 ,即所谓的“生态处理法” ,配之购买、放养高健康苗种 ,改善池塘环境 ,配置增养设施等系列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推介的利用海力肥肥水养虾的生产技术 ,经过三年时间的实验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主要特点是 :(1 )能有效改善水质 ,调节培养出良好的水色 ;(2 )肥效持久 ,水质稳定 ;(3 )含氮物质丰富 ,…  相似文献   

16.
姚菇  曾锡饮 《水产科技》1997,(5):14-15,11
根据众多养虾工作者的反映,控制好虾池水色,是防止对虾应激发病的关键,而培养保持好水色则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水色是池塘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也是池塘水质环境的综合反映。水体呈绿色已证明是养虾的最佳水色,因此在虾池中如何培养以单细胞绿藻为主组成的水体,是预防虾病的重要课题。我们于1996年8月8日至11月10日在阳西县溪头镇远大养虾场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 从近两年养虾实际看,河北省养虾业目前及今后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虾池使用年限过久,池底溶解氧明显下降,再生产能力降低;二是养虾水质严重污染,对虾发病率时有增加,养成后期苗种死亡率加  相似文献   

18.
1 水色不稳定的危害 水色不稳定是养虾经常遇到问题,但把这个问题直接与养虾失败联系起来的却不多,这种观念有待转变观念。所谓水色,是指水体中藻类生长状况,水色不稳定是因为藻类不稳定。保持水色稳定,是由我们现在的养虾模式决定,因为现在我们的养虾模式普遍是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4日,2015年中国养虾业前沿论坛台山站举行。广东海洋大学老师杜国平为现场300多位养殖户传授了对虾病害的环境控制实用技术。他反复强调,病害本身是水质恶化的一个结果,并不是导致虾死亡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水环境出了问题,水环境不好才是死虾的的真正元凶。尽管水体水质复杂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知水才能懂虾,才能及时以变应变。对虾池塘水质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四个字——底、氧、藻、菌。溶氧是核心灵魂,底部是关键所在,藻菌是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养虾重在养水,在南美白对虾放养之前调节好水质,可提高放养成活率,为全年养殖打下良好基础,现介绍有关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