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昆明树木园开展了须弥红豆杉幼苗的露地栽培试验,通过连续观测及数据收集,分析了该试验点须弥红豆杉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当年的8—9月是须弥红豆杉幼苗高生长的最佳时期。2)幼苗侧向生长旺盛。3)幼苗的高径生长特征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最大分枝长与地径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4)有少量的偏冠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须弥红豆杉的栽培育种、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化学、种群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生殖生态学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在不同海拔及气候类型下开展须弥红豆杉幼苗形态可塑性及其他方面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使用4种不同育苗基质进行须弥红豆杉育苗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基质小苗(1 a龄)根系生物量状况,选出最适合红豆杉根系生长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用腐殖土(50%)+红土(50%)做基质较适合须弥红豆杉苗木粗根生长,用腐殖土做基质较适合须弥红豆杉苗木细根生长,这2种育苗基质在云南省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在须弥红豆杉育苗中推广使用,丹麦基质最不利于须弥红豆杉苗木的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结合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几种育苗基质,开展了腐殖土、腐殖土+圃地土、圃地土、泥炭基质4种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苗木培育586天后对其成苗率、全株长度、苗高、根系长度及1~3级根数目等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圃地土的育苗效果最佳,单独使用腐殖土作为育苗基质的效果最差;证明了传统认为的泥炭基质、腐殖土育苗效果最好、圃地土效果最差的观念并不正确.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地区开展须弥红豆杉壮苗培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其他地区的红豆杉苗木生产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须弥红豆杉幼树林无收入、抚育成本高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间作模式为“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依次为:红豆杉-蚕豆-大豆>红豆杉-蚕豆-不间作>红豆杉-不间作-大豆>未间作;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须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豆类(大豆、蚕豆)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3~5 a苗龄南方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喷施和灌溉两个处理,探究不同浓度梯度稀土微肥对南方红豆杉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稀土微肥处理对南方红豆杉幼苗的株高、地径以及枝条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稀土微肥量增加,各项生长指标呈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其中1.05 mmol/株用量灌溉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株高增加35.9%,地径增加12%,新梢长度增加17.13%,分枝数量增加57.69%,均达到显著水平。适当浓度的稀土微肥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幼苗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南方红豆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本文以南方红豆杉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情况下研究苗木生长情况并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45%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宜南方红豆杉幼苗生长,而干旱或者水涝都会影响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被誉为"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所含化合物紫杉醇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天然抗癌物质.南方红豆杉自然繁殖困难;苗圃幼苗必须覆盖遮阳网;幼苗移植可大大增加根系数量;改善林业技术措施、预防立枯病是红豆杉育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西藏大规模人工培植红豆杉获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红豆杉在西藏大规模人工培植获得成功。西藏察隅县林业局从2 0 0 1年起,已经用种子繁育和扦插培育的方法,成功培育出5万余株红豆杉幼苗。红豆杉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 5 0万年,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树径可达1m、高2 0m ,一般生长在海拔2 5  相似文献   

10.
对从红松林下新鲜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外生菌根菌WSJ-1和WSJ-3进行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别为赭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采用打孔注菌法,将两株外生菌根菌分别与东北红豆杉幼苗共同培养,研究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均可与红豆杉幼苗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7%和35.0%;接种赭丝膜菌与美味牛肝菌后,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幼苗的鲜重、干重、苗高和地径的性状(P<0.05),其中赭丝膜菌效果优于美味牛肝菌。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南方红豆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阐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种类、南方红豆杉分布和福建资源状况,提出对福建的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为南方红豆杉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育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既是紫杉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分析评价了我国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培育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培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双牌遭县及云南大关县林区的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双牌、道县的野生南方红豆杉的长势与云南大关低海拔地区生长的野生南方红豆杉长势相同,与高海拔地区长势不一样,另外,调查地发现野生南方红豆杉数量极少,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因此,建议对国家这一珍稀一级植物所处的生存环境要加强管理与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打击破坏行为,建立种苗培养基地,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让野生南方红豆杉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豆杉及其药用原料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并对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繁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0省区15个南方红豆杉代表性种源,研究揭示其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化、种源遗传分化等。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0.4192,多态百分率(PPL)、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变化在80.00%-93.33%、0.3393-0.3873、0.4926-0.5615。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受其产地经度和纬度非线性共同影响,偏南和偏西地区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偏东和偏北地区种源遗传多样性则较高。因试验的南方红豆杉种源其原产地种群皆是较大的古树种群,且片断化的时间较短,加上其特有的繁育特性,种源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1211,仅有8.7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91.2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UPMGA聚类结果还显示,除福建武平和武夷山2个较小种群的种源外,试验种源可按地域大致划分为偏东和偏北,及偏南和偏西2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