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葡萄间作草莓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泽信 《落叶果树》2001,33(1):36-37
在保护地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要在保证葡萄产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合理间作草莓,从而提高保护地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赵文东,王家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葡萄可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扩大其供应期,具有较高的效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保护地葡萄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我国葡萄保护地栽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3.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邵小杰胡阔庆(山东林业学校泰安271000)(肥城市教委)葡萄的保护地栽培,也称设施栽培,是指用人工设施改变小块土地内的气候条件进行葡萄栽培的生产方式。它可使葡萄提早或延迟成熟,还可扩大葡萄的栽培范围,是葡萄高效益栽培的一种主要形...  相似文献   

4.
无核黄提葡萄是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新品种,属欧亚种。嘉祥县自2000年春引进该品种,栽后第2年结果,2002年进入丰产期,是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棚葡萄间作茶树,是一种见效快、效益高的保护地立体栽培模式。本文总结了大棚葡萄间作茶树的品种选择、栽植、扣棚前后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温度调控、采摘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保护地栽培是一种新型的葡萄栽培方式,生产上主要是小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保护地葡萄栽培经济效益高,一般为露地栽培的1.7~3.5倍,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保护地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关系保护地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2011—2013年,我们在长宁镇前苏各庄村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对‘乍娜’‘巨峰’‘里查马特’‘凤凰51’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们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对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鲜食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葡萄新品种爱博欣1号生长特性及简要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博欣1号葡萄是河北爱博欣农业公司2006年从巨峰自然杂种实生苗中选育的葡萄新品种。经多年栽种观察及多地区引种反映,该品种大粒,大穗,极早熟,品质优良,耐贮运,丰产性好,抗性强,栽培管理技术简单。适宜露地或保护地及南方避雨栽培。是一个很有市场潜力的极早熟葡萄优种。  相似文献   

10.
1 葡萄保护地栽培的意义及发展前景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一定设施人为创造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 ,提早 (或延迟 )葡萄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葡萄保护地栽培可延长葡萄市场供应期 ,充分利用土地 ,改变栽培环境 ,扩大种植范围 ,生产优质果品 ,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保护地葡萄发展迅速 ,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新途径。据统计 ,1 994年全国葡萄保护地面积达 40 0 0hm2 ,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山东等地 ,如辽宁盖州市达 2 6 7hm2 ,河北唐山市达 2 33hm2 。 1 995年 ,河北省滦县棚室葡萄…  相似文献   

11.
利用保护地栽培葡萄,是实现葡萄周年供应的主要措施.露地栽培的早熟葡萄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而利用保护地栽培则可提早到6月上中旬采收,此时正值市场葡萄淡季,上市的葡萄销售价格高于露地栽培同品种的1~5倍.近年来,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果农,开始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但由于对温室葡萄的生长特性掌握不当,有些果农选用品种不当,影响了葡萄的熟期和产量.为了帮助果农正确掌握保护地栽培葡萄的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介绍几个适宜于保护地促早栽培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葡萄薄膜温室简介赵文东,王家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近年来,我省葡萄保护地栽培发展较快。当前我省葡萄的保护地设施,主要是薄膜温室,根据其加温与否可分为日光薄膜温室和加温薄膜温室,它们都是由一面坡玻璃温室发展起来的。为了使栽培者拥有一个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葡萄生产应用的多数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早熟葡萄品种和保护地专用葡萄品种较少,并且多为引进品种。这些品种多数产量不稳定,抗病性差,综合性状不理想,不适合进行露地早熟栽培和保护地栽培。近年来,葡萄保护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方式的兴起,对极早熟、大粒、优质、抗病品种,以及短低温品种需求增加,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以此为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雯 《河北果树》1999,(2):26-26,28
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塑料日光温室或塑料日光大棚进行促成栽培的一种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完全避免早春冻害和成熟期遇雨裂果等自然灾害,可提早上市30~50天,产值是常规栽培的几倍至十几倍。1建造保护地设施11塑料日光温室通常采用拱...  相似文献   

15.
葡萄保护地栽培就是在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事葡萄生产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我国保护地葡萄的栽培起步较晚,至今仅有20多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从1978年开始以延长生育期为目的,利用塑料大棚进行巨峰葡萄的栽培试验,使巨峰葡萄在当地安家落户.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自1979年开始以塑料大棚、温室和加温温室等为保护设施,在国内首次以促成和延迟为目的,对巨峰葡萄保护地栽培的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温室作为保护地栽培模式的一种,同时也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辽宁省营口、大连、鞍山等地迅速发展起来.但品种相对较少,以巨峰为主.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于2001年从河北引进早艳、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粉红亚都蜜等几个葡萄品种进行温室栽培试验,现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保护地葡萄栽培发展很快,但保护地葡萄即使在肥水充足、贮备营养良好的条件下,也往往有花芽分化不足、花芽质量差、从萌芽到浆果成熟生长日期比露地延长等不良表现。这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地葡萄地温偏低,尤其是夜间地温更低造成的。如何简便、节能、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二)保护地葡萄的栽培类型保护地葡萄的栽培类型,是根据健芽开始时期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来区分的,年内成熟采收一次的,叫做促成栽培;年内成熟采收两次的,叫做促成兼延迟栽培。1.促成栽培在促成栽培中,根据催芽开始时期的早晚,可分为早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和一般促成栽培三种类型。而催芽开始时期的确定,又与葡萄植株的休眠生理和保护地种类及其是否进行人工加温有密切关系。(1)催芽开始时期的确定①葡萄休眠生理与催芽开始时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保护地促成栽培和露地品种合理搭配,可延长鲜食葡萄的成熟上市供应期。保护地葡萄比露地提前35~48天上市;露地选用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极晚熟品种搭配,供应期达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保护地葡萄栽培在我省虽然刚刚起步,但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和科研研究看出,保护地葡萄生产将成为我省葡萄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生食葡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二、保护地葡萄栽培品种经过几年保护地葡萄引种试栽,初步从四十几个品种中选出六个大粒型的葡萄新品种,这几个品种共同特点是:粒大、穗大、早期丰产、高产、优  相似文献   

20.
寒地鲜食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地区无霜期短,果实不能充分成熟,适合露地栽培的鲜食品种不多,且效益低。而保护地栽培,葡萄生长期可达180d。不但果实能充分成熟,而且枝蔓也能充分成熟,适宜栽培的葡萄品种也多。且效益高。如按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搭配生产。可延长市场供应期,效益则更高。同一个1000m^2的塑料大棚种西红柿等蔬菜,能收入7000元;而栽葡萄,按边贸批发价8.00—11.00元/kg计,可收入2.8万-3.5万元,是种菜效益的4~5倍。近年来,葡萄经绥芬河、东宁出口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