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灰岩中山区的干旱阳坡使用吸水剂进行造林的试验表明,使用吸水剂配成泥浆沾根及在造林穴中预先施入吸水剂都会提高油松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尤其以沾根处理更为明显,是本区进行油松裸根苗造林时值得使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油松容器苗移植的成活率,以油松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地上(下)部分的鲜(干)重等各项指标,研究不同浓度促根剂对油松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浓度的促根剂对油松容器苗的生长有不同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在各处理中,采用NAA0.5g/L和ABT 1g/L处理的油松苗苗木地上(下)部分的干重比较小,说明了这两种处理使油松幼苗生长发育的重点偏向根系,有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高分子吸水剂造林文/张廓玉采用高分子吸水剂在北方地区干旱的山地、沙地造林,是赢得造林成功的有效方法。据调查,造林成活率达97.2%,最高可达98.4%。1、泥团包根:将高分子吸水剂掺在泥团里,包裹在油松、侧柏等针叶树苗根上,在山地阳坡造林,即使在干...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地点、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安徽省肥东县鸡笼山苗圃。选择密度为每亩3—4万株的火炬松1年生播种苗作为供试苗木。 氮肥用有效成分46%的尿素,磷肥用有效成分15%的过磷酸钙,钾肥用有效成分45%的氯化钾,用氮量为每亩7.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3:1:1。 小区面积5平方米,重复5次,按随机排列,小区间用保护行隔开。 处理组合及施肥时间,在常规施用基肥的基础上,以后期不追肥作对照,第一次施肥:Ⅰ_N、Ⅰ_(PK′)、Ⅰ_(NPK′)、Ⅰ_(PK)、Ⅰ_(NPK),施肥时间为9月上旬(9月3日),其中Ⅰ_(PK)、Ⅰ_(NPK′)处理的P、K于8月上旬提前施用,第二次施肥:Ⅱ_(N)、Ⅱ_(PK′)、Ⅱ_(NPK′)、Ⅱ_(PK)、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小流域选择小叶杨、白榆、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木法,对标准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同时对标准木树干解析,从而对流域内3种人工造林树种进行树高、胸径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不同人工林都存在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小叶杨在种植19年后,树高、胸径、材积量生长均出现下降或减缓;从材积生长来看,第5~19年时为小叶杨的速生期;(2)白榆在种植后9~10年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速度开始降低,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10年。材积量的快速积累可达22年;(3)油松在种植后14~19年开始出现树高和胸径生长降低现象,种植后19年是油松生长的转折期,应在此时实施疏伐调整。从材积生长来看,第7~20年时为油松的速生期。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枯落叶厚度等7个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对Ⅲ龄级、Ⅳ龄级各生长量影响最大。对Ⅰ龄级和Ⅲ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对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坡向,对Ⅳ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厚度。土壤因子对油松人工林Ⅲ、Ⅳ龄级的生长情况影响较大,对Ⅰ、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硅溶胶(mSiO_2·nH_2O)为主胶体,氯化铝(AlCl_3)、氧化铝(Al_2O_3)、氧化镁(MgO)、氧化锌(ZnO)和氢氧化铝[Al(OH)_3]为填料研发的一种无机环保胶黏剂,并将其应用于秸秆板材制造中。通过检测所制板材含水率、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导热系数、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匀温灼烧性能,研究了胶黏剂中各填料用量及胶黏剂用量对秸秆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Al_2O_3、MgO、ZnO和Al(OH)_3的用量分别占主胶体的6%、2%、6%、2%和2%时,胶黏剂与秸秆质量比为1时,所制板材各项性能指标最优,板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分别为含水率4.53%、密度888.56 kg/m~3、抗压强度3.59 MPa、抗折强度3.56 MPa、导热系数0.13 W/(m·K)、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2.25%、匀温灼烧性能4.53%。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成品药剂防治白榆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成本高的问题,以白榆为试验树体,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方法,选择3种不同药剂(Syn1、Syn2、Syn3),每种药剂包含3种不同浓度,采用树体微创药物植入技术,分别观察试验药剂在白榆上的药效和经济用药量。试验结果表明:Syn1和Syn3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比Syn2药剂防治效果好,因此实践中不建议利用Syn2药剂。进一步从防治成本上考虑,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比Syn3药剂C3配比浓度的防治成本低,所以实践用药建议使用Syn1药剂A2配比浓度。综上所述,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既能有效地防治光肩星天牛,又降低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9.
林地培肥是加速苗木生长,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手段。为探索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曾对樟子松幼林作了施用不同肥料及其配比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临江林业局银山林场西岗老银山,土壤为玄武岩台地白浆土,坡向南,缓坡,海拔高800米。二、试验过程樟子松为一九八三年栽植的二年生苗。全试验共设8个处理,16个小区,每小区10株,横坡2行,每行5株,两个重复。顺坡由上至下的小区排列如下: Ⅱ_1 Ⅴ_1 Ⅰ_2 Ⅶ_2 Ⅳ_2 Ⅶ_1 对照_1 Ⅰ_1 Ⅳ_1 对照_2 Ⅴ_2 Ⅳ_2 Ⅱ_2 Ⅵ_1 Ⅲ_1 施肥处理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选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系统地研究白榆群体变异规律以及群体生态适应性所反映出来的生产力差异,我们于1977年开始进行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和种源选种研究。本文着重探讨:(1)白榆分布区内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及其种群的梯度变异,依据种源试验结果进行种源区(集群)划分;(2)进行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遗传参数分析,探索遗传力的稳定年限;(3)采用国外提出来的收缩系数(C)计算种源育种值(Z),为科学地种源选种提供依据;(4)在群体变异分析、种源区划分的基础上,分析集群生态适应动态,建立生态适应指数模型,预测经济成熟龄时的生产率,提高早、中期选择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用ABT生根粉、高效吸水树脂、腐殖酸钠蘸根剂处理华山松百日裸根苗,作造林成效试验,结果经三种处理剂蘸根后,对华山松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当年苗高生长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以生根粉的效果最佳,高效吸水树脂次之,腐殖酸钠再次之。  相似文献   

12.
室内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亚磷酸钾对油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林间测定亚磷酸钾复配剂对油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势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钾对油松枯梢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7.360,24 h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19.058;防治油松枯梢病时注入亚磷酸钾复配剂后,试验组树干单位电容高于对照组,且钾(K)、磷(P)含量较对照组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樟子松作为试验材料,以Pt(1、3)菌根剂、ABT3号生根粉、HRC吸水保水剂等生物制剂作为处理试剂,对比了不同生物制剂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t3菌根剂效果最好,成活率、细根总长度、苗木高度、苗木地径、针叶长度及针叶面积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8.26%、150.23cm、15.751cm、0.518cm、6.156cm、0.623cm~2,显著高于对照。建议樟子松造林时采用Pt3菌根剂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和容器规格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大田播种的2年生实生苗移栽的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通过对4种基质、3种容器规格及阻根措施(铺设广告布)和无布条件下的油松容器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基质、不同容器规格及有布无布对油松容器育苗的影响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有布对油松容器苗生长量成活率的影响程度大;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容器苗生长量逐步增大,成活率无显著性变化。不同基质对C1小杯和C2中杯容器规格的影响程度较小,对大杯C3容器规格的影响差异性较大。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选择C3大杯,基质1(3/3园土)有布容器苗。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摘     
<正> 吸水剂沾根造林可提高成活率据莱阳市试验,应用高分子吸水剂 (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 沾根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7.2%。具体措施:①称取1公斤高分子吸水剂撒入200公斤水中,用木棒不断搅拌,待高分子吸水剂颗粒充分吸胀后备用。②苗木处理:超苗后立即将苗木放入高分子吸水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根系2分钟,保证根系充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分别按0、50、150mg/L和450mg/L的浓度设置正交试验,共配置13种处理液,并以清水为对照。对白榆无性系盐山1号硬枝扦插生根率、生根条数、生根平均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处理对白榆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量均产生影响,根据极差分析得出萘乙酸在提高生根率中起主导作用,吲哚丁酸在提高扦插生根根数量上起主导作用,吲哚乙酸主要作用在刺激生根过程中根长生长上。白榆无性系盐山1号硬枝扦插生根的较合适激素配比为A_3B_2C_2或A_3B_2C_3。  相似文献   

17.
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对盐分响应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响应,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耐盐机制,为白榆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筛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盐型(30号、51号、65225号)白榆无性系与3个非耐盐型(7号、46号、68号)白榆无性系组培盆栽苗进行盐胁迫对比试验,通过控制NaCl浓度(0,0.3,0.5,0.7,0.9%)及水分(土壤水分过充足)的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树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干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钠离子与氯离子含量、光合特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表观叶内导度、气孔限制百分率、叶绿素)的影响。【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均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随Na Cl浓度的升高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减少Na~+与Cl~-向地上部位的运输,使Na~+与Cl~-在根系内大量积累。2)通过对耐盐型、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对比研究发现,在高浓度NaCl处理条件下,耐盐型白榆无性系通过在体内大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SOD酶活性的方式提高自身耐盐能力。【结论】白榆无性系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决定白榆无性系耐盐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白榆无性系耐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象为木兰林场内6种典型林分类型(Ⅰ-杨树白桦混交林,Ⅱ-油松落叶松混交林,Ⅲ-油松纯林,Ⅳ-白桦纯林,V-落叶松白桦混交林,Ⅵ落叶松纯林),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5方面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以2a生白榆、榆叶梅、山桃为试验材料,取南疆焉耆垦区耕作层下土壤作为试验土源,采用盆栽方法,设置4个灌水次数处理,观察和分析不同灌水次数处理对三种园林植物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各处理下生物量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在T3处理下各树种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白榆915.25g,山桃513.18g,榆叶梅为435.68g;在各处理条件下,根冠比变化为山桃CKT1T2T3,榆叶梅随着灌水次数增加而下降,白榆变化不显著;3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白榆榆叶梅山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