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划火烧在四川云南松林区得到及时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起到了明显的防火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计划火烧作为保护森林的措施和手段,已被各地所接受。然而,计划火烧后的生态效果究竟如何?会不会影响林木生长,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怎样?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91年1月对1988年和1989年试验火烧后的生态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林木生长量、幼树死亡率、草本灌木恢复情况调查,探讨计划火烧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火烧后的生态效果。一、研究方法在火烧试验林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宁洱县麻木河林场的巨尾桉林种植区,进行了两种清理林地措施对巨尾桉人工幼林林地土壤及林木叶养分含量的研究.经对两种清理方式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及其相对的巨尾桉2年生幼林林木叶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清理林地其土壤的pH值在4.84~5.24之间;火烧清理使其林地土壤的钾含量高于非火烧清理林地;而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含量则为火烧清理林地低于非火烧清理林地.由于巨尾桉幼树对林地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大,导致两种清理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较低.两种清理林地营造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幼林林木叶内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均较低且与其林地土壤的此几种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因火灾产生的重度火烧干扰林地于2009年采取不同带宽效应带改造,在改造后的3 a中测定不同改造样地与火烧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化学性质,运用SPSS软件通过数据的基本统计、计算及函数模拟,结合EXCEL软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0 m宽效应带使得土壤化学性恢复的最好,14 m宽效果次之,6 m效果最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不断增加,说明在火烧后尽快恢复植物种植对火烧迹地土壤的改造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采伐干扰和火烧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内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干扰试验迹地土壤pH值较未受干扰的迹地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降低。火烧使大兴安岭林区实验迹地的土壤的酸性增强,经过火烧的样地要比未受干扰样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在火烧后初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后期又再次上升,并且含量超过火烧前的水平,火烧对土壤全P、全K、有效K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保持未受干扰的水平,不同火烧年限迹地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P的含量在火烧初期下降,之后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毁林种茶对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规律,以长兴县3处典型茶园土壤及各自相邻的对照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一年内每月采集样地土壤样品并检测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土壤养分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林地改造茶园后其土壤养分的含量特征、年变化动态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 H...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掌握其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植物的富集系数对促进人工林养分良性循环和维护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分析了会同县杉木人工林间伐区和对照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伐区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由对照区的30.08g/kg降为27.50g/kg,下降9.38%,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因间伐后林下植被大量增加,它们对补充林地养分和养分的生物循环具有积极意义;植物种类不同,其富集系数则不同,就是同一植物,它对各元素的富集系数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论云南松森林计划火烧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林区连续4年的林火生态定位研究和计划火烧试验证明,以林火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云南松林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在适当时期进行计划火烧,能够安全稳定、经济有效地烧除林地有害可燃物,实现以火防火之目的。这些研究和实践总结起来,即是保证云南松森林计划火烧安全进行的“计划火烧三原则”:1.森林各层可燃物含水率差值适宜。火烧时,各层可燃物含水率应为:地表枯枝落叶7—20%,草本30—60%,灌木和乔木应不小于75—110%。2.选择稳定的天气条件。在可燃物含水率层间差异显著的前题下,火烧期间风速要<6m/sec,空气温度30—50%,气温-5—10℃。3.选择正确的点火控火技术。对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应采取诸如上山火烧、下山火烧等不同的火烧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炼铁乡的云南松林,旱冬瓜林,梨树果园,桉树林,桤木 圣诞树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氮含量与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含氮量与微生物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林地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氨化细菌的数量,但氨化作用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硝化作用的强弱;林地土壤氮含量的高低与其土壤的微生物学性质强弱一致,而受不同林分类型影响,两者间的关系是显著或极显著的,且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随林地土层的加深,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土壤氮含量均逐渐减少.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氮含量的排序为:旱冬瓜林>桤木 圣诞树混交林>梨树果园>桉树林>云南松林.  相似文献   

9.
以火烧1年后滇中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分别在未火烧、轻度、中度和重度样地采集表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分层测定土壤pH值和土壤总碳(TC)、有机碳(SOC)、土壤总氮(TN)和水解性氮(AN),并采用LSD检验分析比较各火烧烈度对土壤pH值和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火烧1年后,各火烧烈度均对表层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p>0.05);(2)火烧降低了表层土壤碳含量,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均显著降低了两个土层的TC和10—20 cm土层SOC(p<0.05),仅轻度火烧样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过火样地无显著差异(p>0.05);(3)火烧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较复杂,与未过火样地相比,0—10cm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在轻度和中度火烧有所增加(p>0.05),10—20 cm土壤水解性氮随火烧烈度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重度火烧显著降低了两个土层土壤水解性氮含量(p<0.05),火烧降低了表层土壤总氮含量,中度和重度火烧样地的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火烧和轻度火烧样地(p<0.05);(4)随火烧烈度增加,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为计划烧除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依据,以云南省新平县实施多年计划烧除的云南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立20 m×20 m计划烧除样地和不进行计划烧除的自然对照样地各3块。2019年2月实施计划烧除作业,进行样地调查、火烧强度和枯落物储量调查,2020年6月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土壤容重增加且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减少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减少并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吸湿水量减少并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初渗速率、土壤平均入渗速率和土壤稳定入渗率减少;土壤初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在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对土壤稳定入渗率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和饱和持水率。说明计划烧除后云南松林土壤持水性能下降,入渗性能下降,对于入渗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小兴安岭林区带岭林业局实验的结果。本对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堆积法有利于迹地地力保持;火烧法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但营养元素流失显。  相似文献   

12.
火一直是我国北方森林的重要干扰因子,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其干扰作用进一步增强。该文对大兴安岭地区代表性森林白桦落叶松林不同强度火烧迹地经过1个生长季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火强度干扰后的土壤化学性质常呈现显著性差异,火强度对扰动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是决定扰动程度的关键因子。火干扰提高了土壤的p H值,促进了养分回归,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白桦落叶松林地土壤p H值随火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中强度火干扰林地高强度火干扰林地低强度火干扰林地无火对照样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林火强度的增强而减少,但火干扰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强度越高硝态氮含量增加的越多;白桦落叶松林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中强度火干扰林地低强度火干扰林地高强度火干扰林地无火对照样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中强度火干扰林地高强度火干扰林地低强度火干扰林地无火对照样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植物-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关系反映其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及林下光环境对植物的养分限制状况.针对17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4种灌木叶片与土壤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探索马尾松林下灌木养分状况,为马尾松林下复...  相似文献   

14.
土壤化学性质与思茅松人工幼林树高、地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云南景谷不同立地条件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设置样地,通过调查,进行林地土壤化学性质与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林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的含量和pH值,其次为有机质、全P、全N和全K的含量,影响较小的指标是盐基饱和度、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土壤的pH值为5.4~5.6,有机质含量为40~50 g.kg-1时较适宜思茅松林木的生长,而当其他土壤肥力指标较高时更适宜思茅松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计划烧除林地危险可燃物累积量动态及计划烧除周期探讨马志贵鄢武先杨道贵(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前言云南松森林计划烧除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减轻云南松林区的防火压力,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确定正确的计划烧除周期,可把计划烧除对林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贵州黔南州林地土壤养分分析及资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地黔南州林地土壤养分的定量分析探讨黔南地区林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养分价值,旨为科学评价林地土壤养分价值,为科学营林、合理利用森林土壤资源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的含量不同;有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无林地土壤;土壤养分总量针阔混交林高于阔叶林,阔叶林高于针叶林;林地土壤营养物质的总储量为7277.59万t,相当于14581.05万t标准化肥,价值为472.19亿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的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内测定,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林火干扰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迹地的土壤酸性减弱,部分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全N、全K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全P含量变化较小。土壤速效N和速效P的含量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火烧10 a后,土壤的一些主要化学指标仍没有恢复到火烧前水平。因此,可以看出火烧干扰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与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我国辽西北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8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荒草地〉油松纯林〉弃耕地〉樟子松林〉山杏林〉榆树疏林〉松杨混交林〉杨树纯林;沙地经过人工固定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磷、全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雨季,针叶树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农业弃耕地在7月份和10月份中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山杏林地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均表现为最低。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5,(4):84-91
为客观地评价青海省林地土壤养分,选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为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量获得土壤养分数据,将偏相关法与物元分析结合构建模型,对青海省72个样地开展林地土壤养分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林地整体土壤养分状况良好,等级分布主要集中在三级水平以上;单项评价指标除速效磷含量极贫乏,其余指标均含量丰富;各地区中西宁市养分状况最好,海西最差,其余地区较好;海西地区有机质与氮素等级低,导致地区整体养分差,表明有机质与氮素是影响整体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平欧杂种榛产量与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营养元素含量间的关系,对不同产量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园地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园地土壤有效养分与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榛子园肥力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