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茶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优良品种‘XL1’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研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0~80d)砧木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砧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为嫁接体接口愈合提供能量,接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1.94~40.39mg/g,变化幅度不大;在输导组织分化前,接穗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砧木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且始终低于接穗;在形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束桥时,砧木的POD活性较高,接穗的POD活性始终很低,维持在0.11~0.62U/mg。【结论】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OD活性高于接穗,而接穗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砧木。  相似文献   

2.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是加快油茶良种培育进程、提高油茶无性育苗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者阐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在砧木催芽、圃地选择、接穗选取、嫁接、栽植、栽后管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以35年生油茶大树作砧木,以"十八学士"茶花品种作接穗进行高接换种,开展砧芽摘除试验,设保留全部砧芽为A处理;及时去除全部砧芽为B处理;每个砧木分枝保留2个未木质化幼嫩砧芽,每隔7~10 d更新1次砧芽为C处理。试验结果:嫁接后120 d,C处理的接穗平均成活率最高,达79.1%,而A处理和B处理的平均接穗成活率分别降至43.0%和42.4%,C处理与A、B两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处理和C处理的接穗平均主梢长均为12.4 cm,而A处理仅为8.2 cm,显著低于B、C两个处理;平均单株分枝数和叶片数以C处理最多,分别达14.8个和138.8片,B处理分别为7.8个和80.3片,A处理分别为4.2个和32.4片,3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嫁接后635 d,C、B、A 3个处理的单株花蕾数分别为52.0个、28.0个和8.7个,3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以砧木每分枝保留2个幼嫩砧芽的嫁接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接穗嫁接成活率,提高接穗和树冠的生长速度,增加花蕾数。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砧嫁接的种子含油30%以上,可以作为食用油,除此之外,油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等药用价值。油茶芽苗砧嫁接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随机区组统计法分析油茶芽苗砧嫁接受天气的影响。经过实验调查可以得知,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等受到天气的之间影响,且天气因素对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油茶芽苗砧嫁接的苗木高度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成活率与成苗率,影响最不明显的是苗木地径。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嫁接时间、接穗部位、枝条类型对美国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接穗部位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枝条类型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美国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最佳方法是选用美国山核桃发育枝上的中部芽在5月1日嫁接,成活率可达75.04%。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23-124
秦巴山区油菜嫁接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茶良种苗嫁接的关键技术是同一芽苗砧采用同一品种接穗劈接、嫁接应在晴朗天气进行、接穗要随采随用,采用该技术措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油茶生产的战略目标是速生、丰产、优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应选择良种良法。目前主要措施是利用选择的优良品系进行无性技术繁殖,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是无性繁殖技术的主要技术。芽苗砧嫁接育苗就是用沙床上培育出来的油茶芽苗切成几段作为砧木,然后用单面刀片把穗条从叶柄下方两侧削成双斜面楔形,双斜切面交汇于正中间髓心。再把从砧木正中间直切开,将接穗对齐插入砧木,用铝箔捏紧嫁接口,以接穗不脱落为准。嫁接口抱紧后,立即把嫁接苗入袋排放到苗床上进行消毒与封闭。使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红星凤梨为试材,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外植体类型、抑菌剂等对离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在MS+TDZ2.0mg·L^-1+NAA0.5mg·L^-1培养基上,腋芽、顶芽和叶片均可以诱导再生不定芽,腋芽和顶芽的不定芽再生频率相差不大,均为37.2%-53.3%,但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较低,仅为2.8%-13.3%MS+0.2—0.5mg·L^-1 TDZ+0.05mg·L^-1 NAA+100g·L^-1椰子水为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IBA2.0mg·L^-1+100g·L^-1椰子水;不定芽继代培养时,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5—50mg·L^-1青霉素G钠能有效控制内生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为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苗木培育嫁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枝段、不同芽砧类型3个试验因子进行嫁接试验,测定其成活率和抽梢率。【结果】接穗不同留叶量处理方式中,留0.5叶和1叶的处理,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留0.5叶的处理,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为91.11%和51.67%;接穗不同枝段处理方式中,2-3叶段和4-5叶段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2-3叶段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0.38%和65.18%;芽砧不同类型处理中,带籽砧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分别为93.33%和52.50%。【结论】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2-3叶段、留0.5-1叶、采用带籽芽砧嫁接方法,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0%以上,90d抽梢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花叶花秆绿竹Bambusa oldhamii f.variegata腋芽为外植体.筛选增殖最佳芽数3个·丛来研究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叶花秆绿竹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时,6-苄基腺嘌呤(BA)和噻二唑苯基脲(TDZ)效果优于激动素(KT)和2-异戊烯基腺嘌呤(2ip);BA和TDZ相互作用时,效果优于各自单独添加。当0.01mg·L^-1 TDZ与3.00mg·L^-1BA结合时,芽体增殖最佳,增殖系数达4.63,芽丛生长旺盛。外植体经50.00mg·L^-1吲哚丁酸(IBA)处理1d,再转移到MS(Murashige and Skoog)基本培养基上,发根率最大,达55%,根系发达,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11.
银中杨是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杨树品种之一,苗木繁育上有一定难度,为提高银中杨扦插育苗成活率,试验采用清水浸泡、IBA(吲哚乙酸)及NAA(萘乙酸)3种方法进行银中扬生根处理。结果表明:硬枝扦插中覆地膜配合NAA100mg·L-1处理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达88%;软枝扦插中IBA50mg·L-1处理的扦插成活率86%。  相似文献   

12.
筇竹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筇竹种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无菌体系的建立、丛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研究其组培技术,筛选移栽介质。结果表明:在组培无菌条件下,采用体积分数0.5%甲醛(12 h)→体积分数75%酒精(15 min)→体积分数0.1%升汞(8 min)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筇竹种胚污染率为3.33%,萌芽率为86.21%,成活率为83.33%;筛选出MS+2.0 mg·L^-16-BA+0.2 mg·L^-1NAA适合筇竹种胚的丛芽诱导;1/2MS+0.3 mg·L^-1NAA+1.0 mg·L^-1KT+1.0 mg·L^-16-BA适合筇竹分化丛芽增殖;1/2MS+0.3 mg·L^-16-BA+2.0mg·L^-1NAA+0.1 mg·L^-1IBA适合筇竹的生根培养;m(河沙)∶m(珍珠岩)∶m(腐殖土)=1∶1∶2的基质为最佳移栽质量配比。  相似文献   

13.
以双色茉莉的叶片为外植体,探讨外植体取材时期、消毒时间、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材时期对双色茉莉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较为显著,4月份和10月份是双色茉莉叶片取材的最佳时期;不同消毒时间对双色茉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同,其中在0.1%的氯化汞中消毒5~6 min污染率较低,且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最优;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浓度/萘乙酸(NAA)质量浓度影响了双色茉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当6-BA质量浓度/NAA质量浓度为1/4~1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添加激动素(KT)则不利于双色茉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该研究以双色茉莉叶片为外植体,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有MS+1.0 mg·L^-16-BA+1.0 mg·L^-1 NAA、MS+1.0 mg·L^-16-BA+2.0 mg·L^-1 NAA、MS+1.0 mg·L^-16-BA+4.0 mg·L^-1 NAA和MS+2.0 mg·L^-16-BA+2.0 mg·L^-1 NAA,这为双色茉莉离体繁殖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优良品系"金蒜3号"气生鳞茎为外植体,成功地建立了再生体系。基本培养基为MS,在添加了2,4-D 1.5mg·L-1的培养基上最适于气生鳞茎愈伤诱导,愈伤诱导率为87.6%,黄色颗粒愈伤诱导率为100%,愈伤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4-D 1.5 mg·L-1;在最佳分化培养基MS+6-BA 3.0 mg·L-1上,黄色愈伤分化率为94.6%,芽最佳生长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KT 1.0 mg·L-1+GA 0.2 mg.L-1+NAA 0.1 mg·L-1;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生根率达到92.4%;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田园土的土盆中,其存活率达到82%。试验为今后大蒜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红果冬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传统育苗方式效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红果冬青。对红果冬青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红果冬青最佳灭菌方法为0.1%升汞灭菌8min;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1.4mg·L-1+NAA0.2mg·L-1,萌芽率可达82.5%;继代培养基1/2MS+BA1.4mg·L-1+NAA0.2mg·L-1+KT0.2mg·L-1,增殖系数达4.1;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1+IAA0.2mg·L-1,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比分析了15℃、25℃、35℃3种温度条件结合0、50、100、200mg·L-1 4种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马齿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马齿苋种子进行低温预处理,研究了低温对马齿苋种子发芽的效应。结果表明,35℃和100mg·L-1赤霉素处理对马齿苋种子发芽活性均有显著效应;温度和赤霉素互作可更有效提高马齿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100mg·L-1+35℃效果最佳;低温预处理能够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活性,并能改善发芽的整齐度和健壮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重瓣大岩桐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岩桐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经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1)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6-BA2 mg·L^-1+NAA0.3 mg·L^-1;(2)芽分化培养基:MS+KT2.5 mg·L^-1+NAAl.9 mg·L^-1+GA31.0 mg·L^-1;(3)增殖培养基:MS+KT2.0 mg·L^-1+NAA0.2 mg·L^-1+GA31.0 mg·L^-1;(4)生根培养基:1/2MS+NAA0.2 mg·L^-1+蔗糖2%。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129.18~1113.85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29.18 mg·L-1;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60.51~356.03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叶枯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160.51 mg·L-1。与4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比较,BHT的抑制中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四川山矾育苗生产,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四川山矾扦插枝条的生根率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山矾扦插的最佳技术方法为珍珠岩+IBA+200mg·L-1+浸泡2h,可使生根率和根长最高,分别为90%和6.15cm。  相似文献   

20.
砧木和接穗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砧木、接穗与嫁接愈合、嫁接苗成活及苗木生长的关系,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嫁接育苗提供技术指导。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18~#、23~#、40~#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砧木设为根段砧木、胚芽段砧木,接穗设为芽1接穗、芽2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就不同砧木和接穗组合对嫁接愈合过程及愈合过程中嫁接苗的各项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不同砧木和接穗可改变嫁接苗的愈合速率,但均不改变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其愈合过程中,胚芽段砧木的愈合速度较根段砧木快,且胚芽段砧木嫁接成活率、嫁接苗后期长势均高于根段砧木;芽2接穗的嫁接苗愈合更快、且嫁接苗成活率及后期长势均为最高,其次是芽1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砧木和穗条会影响嫁接苗愈合进程以及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胚芽段砧木优于根段砧木,接穗最优的是芽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