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27头出生7日龄以内健康的仔猪,采用隔离饲养,全部人工喂养牛奶方法,并在牛奶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猪瘟抗体,喂养不同时间,以空白和肌肉注射作对照,利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测定其仔猪血清猪瘟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猪瘟抗体剂量的增加,仔猪血清猪瘟抗体效价增高;在相同剂量的组别中,随着饲喂猪瘟抗体日龄的延长,吸收总量的增加,但吸收比例逐渐降低,效价也降低。该试验说明,初生仔猪消化道吸收猪瘟抗体与吃乳乳中抗体剂量和饲喂时间有关,但口服肠道吸收不全,而肌注后仔猪血清很快达到和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猪乳中猪瘟IgG、IgM抗体与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免疫组母猪乳清中IgG、IgM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分娩后1d,随后抗体效价迅速降低,泌乳7d后免疫组母猪乳中各种抗体效价与常乳基本一致;初生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在5~10日龄达到高峰,10日龄后开始下降,至25日龄保护率已不+到100%,抗体水平接近保护线.  相似文献   

3.
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9个规模化养猪场 15 18份血清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 7日龄、2 0日龄和 4 0日龄仔猪无免疫保护力 (血凝抗体效价低于 1∶16 ,下同 )的比例分别为 0、4 .8%和 19.7% ;而抗体效价≥ 1∶12 8的比例分别为 87.8%、74 .6 %和 35 .2 %。乳前免疫后 2 0、30、4 0、5 0和 6 0日龄无免疫保护力仔猪的比例分别为 18.4 %、8.4 %、9.8%、10 .0 %和 15 .4 % ,而抗体效价≥ 1∶8的比例分别由 4 0日龄的 4 1.4 %降至 5 0日龄的 15 .0 %和 6 0日龄的 3.8%。所测 398份 2 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均≥1 16 ,但抗体效价≥ 1 12 8的比例由 2 0日龄的 92 .8%降至 2 5日龄的 6 2 .5 %。提示猪群中存在不同比例的免疫不合格和低抗体水平的猪 ,可能是猪场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完善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对不同年龄的猪群猪瘟抗体进行监测并分析非常有必要。试验以某规模化猪场的不同日龄仔猪为研究对象,对未免疫苗仔猪分4个阶段进行抗体检测,同时对不同胎龄的仔猪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逐渐降低;1胎龄仔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相对其他胎龄的要低;最终确定该规模化猪场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为20~30日龄。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择3个猪场, 从9头母猪生下的仔猪中挑选81头仔猪。随机分成9组,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3头,分别免疫猪瘟组织苗(A)、猪瘟细胞苗(B)和猪瘟脾淋苗(C),各疫苗分别采用1头份、2头份和3头份3个剂量。于25日龄首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应用ELISA和IHA两种方法分别对采集的540份血清检测猪瘟抗体。不同类型的猪瘟疫苗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较好,但不同疫苗之间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以3头份的剂量免疫后抗体反应略高于1头份和2头份,二免后都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保平  刘银宝  刘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93-5494,549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黄芪多糖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头21日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拌入100、500和1000me,/kg黄芪多糖,通过测定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以及血清中猪瘟抗体效价、110和INF-γ含量,评价黄芪多糖不同添加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在日增重、料肉比、血清中猪瘟抗体效价、IL-4和INF-γ,含量方面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添加500和1000mg/kg黄芪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增强猪瘟癌苗的竞.癌效粟.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试验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后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在21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开始转阳和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均较长。仔猪在28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以下,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均较35日龄和42日龄免疫时所需时间长。仔猪在35日龄和42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开始转阳和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较短。根据本试验结果发现,该猪场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的最佳免疫时间段应为28~35日龄。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8窝104头仔猪血清的猪瘟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进行测定,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仔猪血清猪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值(y)关于日龄(x)的回归方程,本模型的意义在于对各日龄(3日龄~25日龄)仔猪血清猪瘟抗体A值的观察值能进行点预测及区间预测。另4窝45头仔猪血清猪瘟抗体A值作为考验样本,考验样本值都落在置信度:勾0.90的预测区间之内。模型提示,猪瘟抗体水平的最低点在20~21日龄;猪瘟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11.86天。  相似文献   

9.
将22头35日龄健康长白仔猪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20头,空白对照组2头。按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设计不同的免疫程序并免疫试验组仔猪。采集免疫前和首次免疫1个月后试验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制备血清,采用猪伪狂犬病胶乳凝集试剂盒检测各试验猪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比较不同免疫程序对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仔猪免疫前后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后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在试验仔猪各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剂量组A1与A2、A3差异显著(P0.05);免疫时间组B1与B2、B3差异显著(P0.05);采用非配对双样本均值分析,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李学俭  边连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50-1450,1500
[目的]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早期断乳仔猪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所选的72只28±2日龄平均体重(7.04±0.43)kg的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组1~4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β-甘露聚糖酶0、0.025%、0.05%、0.1%。饲养期为4周。猪瘟抗体用正向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6日龄时组23、4、的猪瘟抗体效价比组1显著提高(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猪瘟抗体效价。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