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传来喜讯,在保护区半放养条件下的普氏野马顺利产下3匹小马驹,经野马管理人员蹲点监测,新产下的3匹小马驹体格健壮,表现出了极强的野生适应能力。这也是安西自然保护区继去年新产下2匹普氏野马后,今年又成功繁育的第二批普氏野马。  相似文献   

2.
李洁 《甘肃林业》2005,(3):40-40
当大熊猫、麋鹿、金丝猴、藏羚羊、红腹锦鸡等珍贵野生动物被荣耀的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我想到了野马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完全符合奥运理念,野马有理由成为奥运吉祥物,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蒙古野马     
蒙古野马是世界珍贵稀有动物和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古野马为马科马属,包括南俄草原野马、森林野马和准噶尔野马。蒙古野马是小型马种,个体比家马稍小一点,头  相似文献   

4.
俞言琳 《新疆林业》2007,(1):41-42,45
1995年7月,21岁的张赫凡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被分配到了茫茫戈壁上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成为该中心唯一的一名女技术人员。中心地处荒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十分艰苦。11个春秋寒暑,多少个日日夜夜,张赫凡以戈壁为家,以野马为伴,冒着酷暑严寒,顶着霜风冻雪,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长年坚守在艰苦的第一线,与全体职工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们一道为野马保护和拯救事业默默奉献着,用汗水和泪水铸就了事业的辉煌,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18日。远赴新疆采访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的车队穿越茫茫的戈壁荒滩。赶往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50千米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探访18年前从海外归来的普氏野马。我作为采访团成员之一。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二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们一起参加了这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了逐步扩大我国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数量,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5日首次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并对其放归与实时监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结果表明,普氏野马生活习性(采食、活动地、饮水、精神、体色及代谢情况)呈现出基本稳定的规律,且屡次出现交配行为顺利产下小马驹,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具备了普氏野马放归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敦煌西湖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野骆驼已经历了第4个寒冷的冬天,并于2013年春、夏两季新繁殖了3匹幼马、2峰驼羔,为了确保今年普氏野马、野骆驼安全越冬,管理局为此特采取了三项措施,为放归的野马、野骆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发现了世界上最后一批野马,取名普氏野马。而在此前,全世界普遍认为野马已经绝迹。普氏野马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一种野生马,其科学研究价值不亚于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上世纪末,在欧洲流亡百年之后,野马终于回到它的家乡,并被成功放归中国西部原野。  相似文献   

9.
今年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春天来得那么轻快,那么温柔。进入三月的半个月来,一直风和日丽,春意融融,没有一天狂风肆虐。马舍的冰雪化得很厉害,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黄色的积水,远望明晃如镜,泥地上枯黄的剩草、马粪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气息。野马们日渐活跃起来,踏着烂泥在场地里奔跑、追逐、跳跃、打斗,溅得泥点四飞;或者在泥地里打个滚,然后突地站起来,抖动抖动身子,使本身因褪毛而衣衫褴褛的自己更像个小丑;还有的卧在泥地上无忧无虑的睡觉,洁白的腹部沾满了泥。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4匹健壮的新疆普氏野马种源马从距鸟鲁木齐180公里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乘着大卡车,经过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去蒙古国安家落户了。这是野马重引入以来我国首次向外国输出野马种源。此次野马种源输出活动,对于改善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繁殖、成活率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先后从英国、前东德、前西德、美国引进18匹野马,中心繁育了200多匹野马都是这18匹野马的后代,近亲繁殖不可避免,近交衰退日益突出。为了改善野马的基因,优化种群质量,减少近亲危害,根据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和德国科隆动物园及美国史密桑那国家公园签定的三方合作协议,2005年9月德国科隆动物园为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无偿捐赠了6匹作为种用的公马,其中1匹当年9月病死,1匹2006年4月打架致死,其余4匹于2006年4月组建了四个繁殖群。  相似文献   

12.
黑风是国际著名巨星成龙2005年11月来疆认养并以他主演电影《神话》中他的坐骑黑风命名的一匹野马。黑风今年11岁了,正值青壮年,它的父亲是当年引进18匹野马中现唯一幸存公马——美国野马万顿,母亲是最优秀的繁殖母马——前东德野马布鲁尼。黑风并不是像它的名字一样有着黑色的皮毛,实际上毛色像母亲一样较白,身体像父亲般魁梧健壮。  相似文献   

13.
齐联 《森林与人类》2005,25(4):38-43
野马是新疆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最早记载于《穆天于传》。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王母送周穆王“野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乃献食马”。《史记》也有记载“大宛国天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朐、皆汗血,因号曰天马于也”,指汉代生活在伊犁河畔的游牧民族,利用野  相似文献   

14.
卡拉麦里有广大的地域和相对好的植被,这里自古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卡拉麦里保护区繁衍生息的家族里,最著名的莫过于野马、野驴和鹅喉羚了,它们是这块土地上的“名门望族”,在莽莽荒原上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张树义 《森林与人类》2005,25(9):F0007-F0007
众所周知,驯化是指通过对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保证给与食物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而实现对动物的全面控制和进行再生产。必须承认,野生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野马的驯化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肉、奶等食物,还充当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对战争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野马被驯化的时间、以往的观点认为马在大约6000年前被中亚人驯服,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新的研究结果揭示,家马可能有多个起源而非仅限于中亚。最近的研究还显示,猪最初是在大约9000年前今天的土耳其东部得到驯化。此后,驯化方法至少传播到德国…  相似文献   

16.
<正>截瘫是怀孕母马既无导致瘫痪的局部症状,又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后肢不能站立的一种疾病,乏弱衰老的孕马更容易发病。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栏养野马发生一例怀孕野马的截瘫的疾病,经一周治疗,疾病好转,17天后,顺利进行了繁殖。1症状从兽医学来讲,截瘫病分两种,一种是产前截瘫,另一种是产后截瘫。产前截瘫是动物分娩前一个月左右逐渐出现的运动障碍,最初仅见站立时无力,两后肢经常交替负  相似文献   

17.
野马是有着六千万年进化史的动物,古生物学界常把马的进化过程看成为生物进化史上最系统、最确实、最典型的例证。人类在几千年前勇敢地跨上野马马背,成功地驯化野马后,使文明的进度大大加快。当时的人对跨上马背的人的速度和能力还抱有恐惧的心态,所以发明出了人首马身这样的怪物。据研究,这其实就是当时人们对最早骑上马背人的最直观的艺术表达。马的驯化使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人类的缓慢的步  相似文献   

18.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准噶尔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I物种。野马具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它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野马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平衡生态作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目前,全世界不足1500匹,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相似文献   

19.
白皮青杨也叫白皮杨或武川白皮杨,属杨柳科,青杨派,乔木,高可达20米以上,树皮呈灰白色,光滑有白粉,小枝呈绿褐色,渐至绿褐灰色,无毛,圆柱形,有光泽。短枝叶呈宽卯形或卵形,长5—10厘米,宽2.5—6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为心形或圆形,叶部上下面均有短柔毛。心皮以4数为多,雄蕊数较多,常见35—55枚。  相似文献   

20.
冲出围栏 我一向以为,野马中心工作的全部和意义所在,就是为了让野马有一天能自在随心地在准噶尔生活,能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重新展示它们野性之美。野马重归白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物种保护的成果,它更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类自然意识的回归,代表了人类重新在这个星球物种中确定了自己的合适的地位。不过,这样也许会使人类误认为自己是上帝。但当人们能合理的认识和对待这个自然的时候,上帝会赋给人类更多的责任。野马因为其六千万年的演化历史,在它那长长的基因链条上,有着六千万年以来对这个星球生活的不间断的记录。它的进化的足迹清晰、完整而漫长,被称为“活着的基因库”,这对寻找生物进化规律,探索生物基因领域奥秘有着其他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显得无比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