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林下种植密度和不同采收期对金线莲种植的影响,确定仿野生栽培适宜密度和最佳采收期。以福建红霞金线莲品种作为观察对象,规划三种种植密度,分别为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6.0 cm,对比不同林下种植密度植株长势、生长状况、药用成分含量。另取4.0 cm×4.0 cm单一种植密度作为重点抚育管理区域,对比不同采收期金线莲植株长势。结果表明:移栽150天后,林下种植密度(4.0 cm×4.0 cm)根长、根数、茎长、茎粗、叶宽、叶长达到最大值,与2.0 cm×2.0 cm和6.0 cm×6.0 cm种植密度相比(P<0.05);4.0 cm×4.0 cm种植密度植株鲜重、干重高于其他两种种植密度(P<0.05);种植密度越高,植株成活率越高;随着移栽进程的不断增加,植株根、茎、叶生长量持续增加,移栽6个月时根长、根数、茎粗达到最大值。金线莲林下仿野生适宜种植密度为4.0 cm×4.0 cm,移栽后6个月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金线莲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和大田移栽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通过对组培苗试管外生根、“松口揭盖”“封口”炼苗及种植时期和基质选择等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一套金线莲培苗的大田移栽技术,使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4.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在自然环境生长缓慢,繁殖率低,自然种群数量很少。近年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金线莲种植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从栽培环境、栽培基质、栽后水、肥、光、热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对提高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金线莲产品质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密度为100 cm×100 cm的试验林其综合生长指标最好,植株平均径粗达13.42 mm,新梢数平均为51.07条,冠幅平均为64.89 cm×63.67 cm,单株鲜叶产量均值为200 g,比叶重均值达(109.18±0.19)g/m2。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根及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①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②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高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5年生>15~20年生;③根径处插穗的生根率、侧根生长量及苗高,分别比苗高1/3处的插穗大11.8%~18.6%,3.4%~9.8%和14.7%~25.7%;④穗长以10~12cm为宜,扦插深度为穗长1/2为好,扦插时间选择在12月份为佳.  相似文献   

8.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容器培育半年生桢楠宜采用8 cm×12 cm的塑料育苗袋,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采用是10 cm×14 cm的塑料育苗袋,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选用育苗基质100%森林土。  相似文献   

9.
栽培密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2004年5月,将温室培养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scne)幼苗按照5种栽培密度(11、16、25、44、100株·m-2)移栽到田间,并于2004年9月中旬采收.我们对喜树幼苗的生长(包括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分配、喜树碱含量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就5种栽培密度而言,喜树幼苗生物量、株高、冠幅及总叶面积均在密度为25株·m-2时最大.嫩叶喜树碱含量高于喜树幼苗其它各器官的喜树碱含量并且随栽培密度的改变有明显变化,在100株·m-2时达到最大,但其它器官喜树碱含量随栽培密度的变化不显著.栽培密度为25株·m-2时,喜树碱积累显著增强.结果显示,为得到较高喜树碱含量的喜树原料,喜树幼苗的最适栽培密度应为25株·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4种造林密度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胸径、单株村积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对树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林分径级分布差异明显,密度为2500株/hm2和1250株/hm2的林分,其胸径≤6cm径阶的株数占57.2%和45.9%,≥8cm径阶的株数占42.8%和54.1%;而密度为10000株/hm2和5000株/hm2的林分,其胸径≤6cm径阶的株数占89.6%和76%,≥8cm径阶的株数占10.4%和24%;不同径级林分的合理密度通过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关系,用回归直线方程y=a+bx分别求得各胸径最低保留株数,作为间伐强度、间伐开始期和间伐重复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选取栽植密度、施肥、覆膜作为试验因素,对造林第2年保存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每平方米栽培4株、覆大膜、不施肥组合方式进行栽培,蒙古栎生长性状最佳。栽植密度对地径生长影响显著,覆膜和施肥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覆膜对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栽植密度和施肥对树高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实用技术》2021,(6):92-95
设计18种轻型基质栽培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扦插容器苗,分析了移栽成活率、保存率、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以及各生长因素与基质理化性质的关系,筛选出适合马银花生长的栽培基质。结果如下:1)通过聚类分析,优良的移栽成活配方与保存配方并不一致,各配方间苗高、根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确定8、13、14号配方有利于马银花容器苗的生长。2)基质中速效氮含量对成活率有显著的负相关,pH值对根长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对白芨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林分、栽培基质和种植密度对1年生白芨的生长和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在空地上种植白芨的植株长势较绒毛番龙眼人工林和千果榄仁人工林下的长势好,生物量高;在千果榄仁人工林下种植白芨适宜采用咖啡壳+甘蔗渣的栽培基质;在绒毛番龙眼人工林下种植白芨适宜的栽培密度为20 cm×20 cm。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楚雄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步伐,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选择楚雄州具有代表类性的郁闭度0.5~0.7的云南松林下,开展白芨和滇黄精丰产栽培试验,对栽培密度、腐殖土量、底肥量、追肥量等四因素设三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二者保存率有极显著影响,但白芨适合密植,以15 cm×20 cm株行距为佳;滇黄精不宜密植,以25 cm×40 cm株行距为佳。腐植土对二者块茎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底肥及追肥对二者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9—2020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试验基地,以3种常见食用菌菌糠(双孢蘑菇菌糠、秀珍菇菌糠、毛木耳菌糠)与田园土不同比例混合为栽培基质,并与传统育苗基质进行对比,开展桃金娘容器育苗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移栽的桃金娘容器小苗生长差异极显著,并筛选出最佳移栽基质配方为秀珍菇菌糠∶田园土=1∶3,桃金娘成活率100%,平均株高达39.8 cm,根系发达,平均根鲜重3 g以上,生物量累积最多。  相似文献   

16.
刨花楠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容器规格、遮阳率以及不同肥料配方对刨花楠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容器规格、肥料配方对苗木生长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遮阳率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刨花楠容器育苗的最佳组合为:容器规格(上口直径×高)10 cm×12 cm,基质为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为8∶1∶1,遮阳率75%,肥料N、P、K配比为3∶2∶1。  相似文献   

17.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半年生桢楠的容器育苗最佳组合为8 cm×12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是10 cm×14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100%森林土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8.
以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渣为基质肥料,设计不同菌渣土壤配方进行青菜栽培试验,对青菜的采收时间、株高、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发酵菌渣的基质栽种的青菜株高、产量极显著优于菜园土基质。  相似文献   

19.
红锥大苗移栽装袋技术及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锥大苗移栽装袋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锥大苗移栽装袋对提高红锥种植存活率和生长效果明显,且移栽装袋培育时间对红锥袋苗种植存活率和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装袋移栽1~2 a的效果最好,种植存活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50 cm以上,第2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85. 21~93. 45 cm,胸径生长量平均达1. 52~1. 63 cm。袋苗移栽各项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同苗龄的裸根地苗。  相似文献   

20.
彩色马蹄莲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个从荷兰引进的彩色马蹄莲品种,从种植时间、栽培基质、栽培密度和株型调控等研究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春季的种植时间越晚,生育期越短,但对生长有一定不良影响,如使切花花枝变短等。用泥炭+河沙+园土(3:1:1)基质栽培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切花和观赏价值高的盆花;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切花产量而不影响质量,对于盆花则应根据株型来选择适宜的密度;用多效唑处理可使植株矮化,但各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度不同,多数品种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00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