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因其具备的特殊应用价值而长期存在,然而对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认识并不清楚.在苏南区域农田设置不同晚播栽期机插处理,观察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晚播晚栽条件下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有轻度上升趋势,显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稻米加工品质上表现出一定劣势.另一方面,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胶稠度有变长的趋势;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改善,晚播晚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以清蛋白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球蛋白和谷蛋白.综上所述,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有小幅下降,但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明确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单季中稻播栽期和密度与产量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安徽省南、北单季中稻区水稻的播栽期和密度及其与产量关系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播栽期与密度进行了讨论,就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迟播迟栽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和寄栽规格的秧苗素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迟播迟栽的水稻本田期缩短5-10天。寄栽密度稀的秧苗素质优于寄栽密度大的。早播早栽有利于增加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寄栽稀的可以增加有效穗数,但穗子较小,千粒重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播栽期和寄栽规格对产量均有影响,但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适当地进行迟播迟栽,虽然获得的水稻产量相对偏低,但可以比常规栽培模式多收获一季玉米,可大幅度提高周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和品质亦随之降低。因此,晚播小麦的一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都必须在争取早播种的前提下,依据当地当时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适度增加播种量精细播种,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采用催芽播种,地膜覆盖等争早技术,夺取晚播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早熟晚粳"苏香粳1号"适宜播栽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1号"是本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1997年通过审定.该品种米质优,吃口好,具有清香味,深受广大群众好评.本研究旨在探索"苏香粳1号"在本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栽期和秧龄,完善和充实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扩大种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高淳丘陵地区水稻晚萑对下一茬油菜、小麦的不利影响,如播栽质量降低、不利于秋发冬壮、产量降低,提出可以采取油菜板茬移栽技术、稻田套种技术、晚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方法实现晚茬麦油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的选用、播种技术及播量的调节、肥水运筹以及生化制剂的施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稻茬晚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苏州地区的优势作物,也是面积最大的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尽管近年来我市的稻作科技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水稻播栽技术的应用尚没有新的突破,并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为此,我们选择了目前生产中主要的播栽方式,并对其生产成本、产量和效益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探索适宜我市水稻生产的轻简高效播栽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使晚播小麦获得高产,探索了小麦在晚播条件下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月中下旬晚播情况下,小麦的播种量以12.5~15kg/667m2为宜,并总结与完善了一套适合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赣南中低产田区种植的耐早衰高产早、晚稻品种。[方法]在双季稻产量常年低于12 000 kg/hm2的中低产田区,于2011、2012年选择市场主推早、晚稻品种各8~10个,早稻以欣荣优2045、晚稻以天优998为对照,重复3次,研究各品种产量表现、生育后期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下降率和根系干重下降率及子粒灌浆充实度情况,筛选出高产稳产、后期耐早衰品种。[结果]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的2年产量表现较高且稳定,较对照分别增产3.0%、2.8%和6.3%、3.2%,其生育后期光合速率下降率、上三叶SPAD值下降率、根系干重下降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子粒灌浆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可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推广种植,从中任选1个早稻品种和1个晚稻品种进行双季稻品种搭配种植,可实现15 0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与播期对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连作晚稻直播栽培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区连作晚稻直播栽培的品种有两优287、株两优30、株两优08等品种(组合),晚稻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适宜播种期应控制在7月9-15日,如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显著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感光型品种表现播种期弹性大,播种期早全生育期长,播种期迟全生育期短;闽西北中低海拔稻区,可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福州沿海稻区最迟可在7月初播种,但都在9月至10月初齐穗,齐穗期相对稳定.在海拔400m以下,不同高度的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与汕优70感光性强度相当的杂交稻组合种植区域:闽东南南亚热带双季稻区、海拔6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推广高产晚粳新品种宣粳9397。[方法]介绍宣粳939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宣粳9397系宣城市农科所用香粳9325与晚粳97杂交并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粳9397各方面的表现优异,在栽培中要严格遵守其栽培技术规程。[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作双季晚粳种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20个早籼品种(系)分期播期研究了产量与品质的相关。结果如下:早籼正季栽培时产量与糙米厚度和容重显著相关,与精米垩白指数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大多数早籼品种(系)作连作晚稻栽培时产量下降,品质提高,而早籼品种8004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品质提高,产量并不下降,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齐穗后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这种趋势在倒3叶上尤为突出。表明超高产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尤其是下位功能叶片,且在籽粒灌浆的中后期更为显。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广中熟晚粳稻杂交水稻嘉优2号。[方法]经各地试验示范,观测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表现出熟期早,适应性广,易栽培种植,抽穗期耐高温性能强,穗大粒多,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于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叶永印  Ibrahim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92-6593
[目的]筛选适合尼日利亚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方法]从中国引进的8个高产、优质、高抗杂交水稻新组合作参试种,以当地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为对照进行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收获前调查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对照的生育期最长,比中国杂交种长9~14 d。所有中国杂交水稻全部比CK极显著增产,增幅20.33%~68.69%。对照产量最低、穗大但粒少、千粒重较低,品质中下等,感稻瘟病等。引进的中国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为:高产、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品质上等,抗到中抗稻瘟病。[结论]建议尼日利亚引进进行示范、推广华优3号、两优363C、优36、黔优联合9号、汕优联合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