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华中五味子雌雄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氧化物酶是遗传信息表达的较好标志。以叶、芽、茎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华中五味子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明显差别,雌株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比雄株功能叶片的多3条酶带。表明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鉴别华中五味子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胡杨、灰叶胡杨雌雄株上的不同叶形叶片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杨雌株四种叶形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条形叶和披针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而胡杨雄株上四种叶形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则完全相同。比较胡杨雌株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比雄株的多1条酶带(Rf=0.398),可作为胡杨雌株的特征谱带,这种雌雄株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差异在胡杨幼苗中也有体现,也可以作为胡杨幼苗性别鉴定的依据。灰叶胡杨雌、雄株在同一株上的不同叶形间POD同工酶酶谱完全一致,雌雄株的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迁移率明显不同,但这种差异在幼苗上的表现不太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鉴别胡杨、灰叶胡杨的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不同性别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析了猕猴桃6个品种的雌雄株和3个品种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的雌雄株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品种的雌和雄株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明显:雌和雄株之间的酶谱分析没有发现特征带,说明此法用于鉴别猕猴桃品种的性别仍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丝长度不同的刺五加植株进行了6种同工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花丝长度不同的刺五加在酸性磷酸酶(ACP)、莱果酸脱氢酶(MDH)、乙醇脱氢酶(A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过氧化物酶(POD)等6种同工酶酶谱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对花丝长度不同的刺五加的遗传分化做出准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种的莼菜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月份和不同栽植方式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表明,莼菜根、茎和叶片POD同工酶酶谱不同,老叶酶带最多,其次为幼叶和茎,根最少。5月、7月、9月的同工酶分析表明,莼菜叶片POD同工酶5月份最多,其次为7月,最少者为9月;而茎的POD同工酶7月最多,5月和9月较少。池栽和盆栽莼菜叶片POD同工酶酶谱相似,但池栽莼菜叶片POD同工酶多于盆栽,Est同工酶也有同样的趋势。由此表明,莼菜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栽植方式下POD和Est同工酶各异,这有利于莼菜适应不同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分光光度法,对紫萁不同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紫萁的发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明显增加,孢子体时期,谱带基本稳定。在不同发育期,均有特征带。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团头鲂肌肉的四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 P A G E 方法, 分析了鄱阳湖团头鲂肌肉中酯酶( E S T) 、过氧化物酶( P O 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和过氧化氢酶( C A T) 共4 种同工酶,结果表明:团头鲂肌肉中 E S T、 S O D、 C A T 均有4 条酶带, P O D 未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8.
银杏雌雄株间多种同工酶和磷酸腺苷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优良品种"佛手"为材料,研究了银杏雌雄株间同工酶和腺苷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银杏雄株中ATP、ADP含量高于雌株,AMP含量则低于雌株;SOD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间不存在差异,POD同工酶谱带有明显而稳定的差异,雌株有5条谱带,雄株有3条谱带,可作为银杏性别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析方法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以期鉴定芦笋植株的性别。供试的三个品种无论以真叶还是以拟叶为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其雌株酶带均比雄林多一条。此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以作为芦笋植株性别鉴定的一项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石刁柏雌雄株产量构成及产品品质等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雄株生长快,产量高,其产量构成为茎数型;而雌株则以单茎重为主,属茎重型。单茎重与幼茎粗度呈正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雄=69.70X-44.42,Y雌=50.35X-25.09.品质指标除氨基酸外,雌雄间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宜选用优良雄株,并促进幼茎肥大,以提高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刺儿菜性别连锁的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芦笋性染色体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芦笋的茎尖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株为XY,其核型公式为2n=2x=20=13m(2SAT)+7sm(SAT);雌株为XX,其核型公式2n=2x=20=12m(2SAT)+8sm;核型类型为2B型,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对芦笋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存在1对不能完全配对的二价体,并且染色体在由前Ⅰ期向中Ⅰ期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到1对提前分离的染色体。确定了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异型XY型性别决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远缘杂种8611×17Q与紫苏、Hicks与罗勒的杂交子代F1及其亲本进行酯酶同工酶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8611×17Q与紫苏、Hicks与罗勒杂交子代F1的酶谱特征主要偏向于母本烟草,在其酶谱中发现都含有双亲同源的酶带和新增的双亲不含有的特异酶带,在Hicks与罗勒杂交组合子代酶谱中还发现了缺失了其母本的a1,c3酶带。通过以上同工酶分析,证明了两个杂交子代中分别传入了其父本药用植物紫苏与罗勒的遗传物质。此研究为远缘杂交种真伪鉴定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芦笋两个品种花的形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芦笋品种玛丽华盛顿的雄花、雌花、两性花和芦笋品种UC72雄花、雌花、变异雌花。我们比较了这些花的主要特征,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可能两性花是雄花与雌花的中间类型,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6.
石刁柏雄性系快速微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用玛丽华盛顿500W等6个石刁柏品种的雄株进行微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B_5+BA0.5mg/L+NAA0.1mg/L为适宜芽尖成苗培养基;MS+IBA1mg/L为适宜繁苗培养基1/2MS+IBA3mg/L或1/2MS+KT0.1mg/L+NAA0.05mg/L为适宜切段生根培养基.2.5%:蔗糖浓度,1/2含量的MS矿质盐有利于生根;激素种类和浓度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蕾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大白菜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蕾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呼吸强度的测定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游离全蛋白质电泳分析,发现供试的大白菜6个雄性不育“两用系”,一个雄性不育系均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低,呼吸强度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多,雄性不育系酯酶同工酶谱带出现一条“杂种带”。还讨论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表达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雌雄株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生境及其自然环境试验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灵岩山,为山地。研究地点地处31°01’N,103°36'E,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为12.5℃。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4.7℃。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200-1800mm,云雾多、日照少,年均日照时数900h,年均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19.
曹全  江洪  曾波  余树全  王彬  蒋馥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32-8735
[目的]研究银杏雌雄株在水分生理上的差异,探讨其水分利用策略,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银杏雌雄株的树干液流(sap flow)、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雌雄银杏的液流昼夜进程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白天雌雄株液流基本相同,夜间雄株液流大于雌株;不同性别银杏的丹和岱同样呈现为早晚高、午间低的曲线趋势,早晚雌株有比雄株更高的Tr和Gs,但中午11:00-14:00之间雌株的值低于雄株;雌雄银杏的WUE曲线变化趋势相似,但雌株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略小于雄株。[结论]与其他伴性植物比较分析得知,不同性别银杏的水分生理有较强的趋同特征。这可能是在长期进化的压力下,雌雄异株植物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