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保护性免耕栽培榨菜技术是指在中稻收割后,将稻田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做沟,将起沟泥土铺放在厢面平整后,再将稻草均匀放在厢面上,在其上播种或移栽榨菜,并采用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使榨菜获得高产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 稻田固定厢沟式栽培,是我县农技干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一项抗旱、排湿、省工、增产栽培技术。它的主要操作方法是:中稻收后和小春播种前,依稻田排水方向用开沟器拉线开沟作厢(稻田湿润最有利作厢),厢面宽2.5米、厢沟宽0.25米、沟深0.3~0.4米;在距田埂2米、背坎0.8米处开设边沟和背沟,以利大春做边关水;土壤质地粘重和  相似文献   

3.
一、效果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是稻田按一定规格和布局一次性搞好并长期保持沟深厢平的规范化厢沟格局,每年种小春实行化除免耕,种大春实行抛秧免耕,并每年进行沟中起淤、稿秆还田和晚秋开发的耕作技术.其最大优越性在于开沟作厢是一次性的,而种大小春都永远免耕种值,田间始终有沟深厢平的规范化厢沟格局长期保持,抗湿抗旱,使稻田能田能土,稿秆还田,水稻半旱式灌溉和晚秋开发方便,保护生态环境,土壤越种越疏松肥沃,增产效果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一、稻田建设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667平方米以内,且要水源充足。养殖稻田要建好防逃设施,建造方法是:在稻田四周砌1米多高的单砖墙,并保证水位线以上墙的高度达到0.5米,同时要用水泥勾缝。也可将田埂加宽至1~1.5米,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换处用油毡纸铺垫,上压泥土,这种设施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养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设施。另外,每块稻田应沿田埂开挖一条围沟,并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一开条厢沟,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围沟与厢沟相通,使每一块稻田分成4小块,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挡拦,以防黄鳝顺水逃逸。  相似文献   

5.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突破了稻田传统耕作模式,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的特点,在四川省稻田种植区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技术要点 1.1 厢沟格局规范化中稻收割约15天前要放水晾田,收获后随即在田间按一厢一沟宽2.4m(其中厢宽2.15m,沟宽0.25m,沟深0.3~0.5m)的规格开沟做厢,边沟距田坎2m,背沟距背坎0.8m,排湿难的田,背沟开得更深。开沟的方向按排水的方向,宽田还要增横沟。开沟所起泥土匀撒厢面,使全田厢面高低一致。  相似文献   

6.
李晶  杨通文 《农家科技》1998,(11):11-11
<正> 稻茬免耕栽培小麦,是中稻收获后在田中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将沟泥挖起均匀铺放在厢面上,锄细整平后直接播种小麦,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1997~1998年,我县成片示范推广10000多亩,平均亩产371.7公斤,比大面积常规栽培的小麦亩产212.3公斤增产28%,效果十分显著。稻茬免耕栽培小麦,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还具有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7.
稻茬田免耕覆盖稻草栽培秋马铃薯,是在水稻收获后,在稻田上划线开沟成厢,将种薯摆放在厢面上,施足底肥,并用稻草覆盖的一项省工、节本、产量高的栽培技术,其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稻田总面积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9.
进入大气的甲烷中,有7%~17%是由稻田释放的,水稻田中的甲烷90%是通过水稻植株释放的。根据测算,全球每年从稻田中逸出的甲烷总量高达2500万t以上。我国水稻田每年甲烷排放量占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11.7%~21.7%~[1]。本文研究提出水稻田控制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固定厢沟,窄厢深沟,沟内淹深水,厢面无水,可使厢面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有利于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破坏甲烷菌的生存条件,从而起到抑制甲烷的形成和排放。以稻田排放甲烷6kg/667m~2,采用窄厢深沟免耕栽培技术减排50%计算,全县8000hm~2稻田将减排360t;大量增施有机肥后,只需减少2kg/667m~2化肥投入,就可减少碳排放约886t,两项合计减少碳排放1246t。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大豆 1.稻田选择及整地选用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的沙性稻田.在头年晚稻收获后即翻耕整地,通过晒坯、冻坯或种一季蔬菜来疏松土壤,同时按2.13米宽分厢(包一条沟),开好围沟(深≥50厘米)、厢沟(深≥30厘米)和腰沟(深≥20厘米),翌年开春后清理"三沟"并整平整碎厢面土壤.在玉米移栽前7天~10天,每667平方米用40%农达200毫升对水40公斤除草.  相似文献   

11.
中方县大力推广一项新技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技术,即在水稻收割后,通过开沟排湿、整理厢面后,将马铃薯摆放在地表上,然后用稻草覆盖,并进行适量施肥和相应管理,最终完成采摘,本文就此技术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利用和处理农作物秸秆,我们在经过摸索和实践之后,成功地推广应用了二项秸秆还田新技术。一是厢沟埋草还田技术,该技术普遍适用于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二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有水源保障的自由灌溉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露头榨菜稻田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是余姚市的农业主导产品之一,种植面积达0.8万hm^2,年产鲜菜达50万t,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但由于熟地种植榨菜,病毒病发生严重,且榨菜表皮黑斑多,品质减退。露头榨菜因其特有的品种特性,适合稻田套种,实行水旱轮作,从而大大减轻了病毒病的发生,且菜头品质好,成为集鲜食、加工于一体的优良榨菜品种。现将露头榨菜稻田套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精细整地 做到早翻耕,田面平,田面泥软硬适中,田中排水,流水畅通,厢沟、腰沟、围沟三沟相通,使厢面无积水。平整厢面要在播种前一、两天做好,待泥沉实后再播种。  相似文献   

15.
早稻分厢撒播技术不育秧、不扯秧、不插秧.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撩穗收割和脱粒机脱粒等工序,免去了农民扯秧、插秧.收割等劳作之苦。由于撒播田少耕,加之在2叶1心前田面不上水.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减少了硫酸亚铁、硫化氡等有毒物质危害.提高了根系活动.并且不经移栽,无移裁植伤.较好地解决了冷浸田、烂泥田.鸭屎泥田,湖区稻田等地下水位高的稻田僵苗问题,比移栽田一般每667平方米增产稻谷30公斤-50公斤.早稻分厢撤播是一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迪轩 《农技服务》2006,(11):14-14
榨菜又名茎用芥菜,一般在9月底~10月初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到稻田里,翌年3月底~4月上旬收获,然后栽插早稻,这种稻田套种一季榨菜的栽培模式,可亩产榨菜(包括茎、叶)4000多公斤。采用浙江盐脱水粗加工工艺制成坛装榨菜,剔除所有成本后,亩可增收1700元左右,种植榨菜后的稻田,因  相似文献   

17.
尼日利亚稻田养鱼加灯光诱虫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尼日利亚科基州进行不同沟凼的稻田养鱼加灯光诱虫应用研究,其沟凼模式分围沟和十字沟,灯光以煤油灯代替电灯,鱼稻品种均为当地常见品种。结果表明,开挖占稻田面积10%~15%不同类型的鱼沟或鱼坑,其投入成本相同,鱼稻产量相近,均比单纯稻田收入增加3.5~4.5倍。示范成果还进一步验证了以往在尼日利亚进行的灯光诱虫试验结论,即在稻田养鱼中增加灯光诱虫,能够将有害昆虫变为鱼的全价饲料,减少稻田的病虫害,鱼、稻分别增产14%和9.5%,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杨大林 《新农村》2001,(7):10-10
笔者在姬松茸生产中,发现其菌丝穿透土层的能力极强,而且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在始菇期,往往是畦床周围的土层中先于床面出菇,并且菇蕾肥硕,质量明显优于床面长出的菇,根据这一现象,笔者采用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此法简介如下。深沟窄厢栽培法的前期工作,如培养料配制、堆料发酵、翻堆、进料、播种、覆土、大棚搭建等工序与常规栽培法相同。所不同的一是厢沟要深。二是厢面较窄。沟深35~40厘米,厢面宽50厘米。1.开厢整畦在大棚内按厢面宽50厘米,沟宽30厘米开厢。首先将厢沟深挖20厘米,挖出的土填在厢面上,打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移栽是我市近年来研究推广的水稻栽培新技术,目前推广面积已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技术要点是在小春作物收获后,不翻耕田直接灌水,移栽秧苗的一种栽培方式;是我市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模式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降耗、增产、增收、缓解农忙季节用工用水,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农民群众乐意接受的特点。现将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硫酸铜硫酸铜是杀灭青苔的一种经济有效的药物,一般用浓度为0.0005‰-0.0007‰的硫酸铜进行稻田泼洒,或用0.1%的硫酸铜水溶液喷施,或者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铜粉末150克-200克加细土或细沙15公斤-20公斤拌匀后撒在秧厢沟内,用人工在沟内搅动,使浑水淌上秧厢面,对杀死青苔效果好,可使青苔等藻类死亡体迅速分解,且可防治引起烂秧的绵腐病等病害。在配制硫酸铜溶液时,盛装容器最好选用木桶、塑料盆或瓷盆,而不得用铁质容器,以防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秧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