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在北京平谷区果树试验站为设施桃传粉, 以研究2 种蜂的传粉行为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小峰熊蜂授粉, 设施桃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果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果实(P<0.05)。2 种蜂授粉的设施桃果实发育历期不同,小峰熊蜂授粉区的桃果实比意大利蜜蜂授粉区的果实提前7 d 左右成熟。桃的生理落果高峰在小峰熊蜂授粉区出现2 次,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出现3 次。在小峰熊蜂授粉区, 距离蜂箱不同距离之间的桃座果率基本一致; 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座果率随着与蜂箱距离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小峰熊蜂授粉区桃树的平均座果率略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2 种蜂传粉的设施桃果实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但二者均明显优于人工授粉组(对照)。和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桃果实相比, 经小峰熊蜂传粉后的桃果实, 单果重高, 畸形果率低(P<0.05)。本研究认为中国本土小峰熊蜂为设施桃的传粉效率优于意大利蜜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测定在不同发育期和授粉方式中设施甜瓜的4种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18O和δ2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激素授粉和中华蜜蜂授粉对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和环境条件下,自然分馏效应导致设施甜瓜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位素差异。在甜瓜发育期间,不同授粉方式设施甜瓜的δ13C、δ15N和δ18O值较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育30 d时激素授粉与蜜蜂授粉甜瓜的δ2H值分别为-43.63‰和-53.5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甜瓜发育过程中以及不同授粉方式下的分馏情况,其中δ2H值可作为甜瓜授粉方式的一项标识性指标,对丰富设施甜瓜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5—2017年3年的试验测试,基本确定四川省德阳地区猕猴园区使用壁蜂授粉的适宜密度应为667 m2 1箱、200~300只/箱,此条件下坐果率可稳定在86.6%以上;壁蜂有效授粉距离为0~15 m;授粉期间园区郁闭会影响授粉坐果率,最差的坐果率仅为64.48%。壁蜂授粉的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干物质、色彩角、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型指数与人工辅助授粉的无显著差异;壁蜂在四川地区出巢温度为15℃以上,归巢温度及日工作时长受天气影响较大,晴天平均日工作时间可达11.33 h,阴天平均日工作时间为9.25 h,阵雨平均日工作时间仅为4.5 h。壁蜂释放10 d左右时开始产卵封闭巢管,时间持续到放蜂后的38 d左右,封巢高峰期为放蜂后20~29 d。  相似文献   

4.
蜜蜂授粉是目前冬季设施草莓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尚未有专门针对设施草莓进行蜜蜂授粉效率的监测系统。该文采用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系统结合双红外光电传感器和无线串口装置,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设施草莓环境的蜜蜂蜂群计数监测系统,用于统计和监测授粉蜜蜂的活动规律并判断其活力。该系统采用超低功耗(1.8~3.6 V,0.1μA/power~down)单片机MSP430G2553作为控制核心,用并联的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感应2个通道的蜜蜂进出巢的方向,光电信号触发单片机外部中断后,单片机根据触发顺序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后开始计数,并把蜜蜂实时进出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送入串口软件,最终通过串口软件显示在上位机的界面上以及液晶显示屏上。田间试验表明整套系统性能稳定且功耗低,系统内部设计有稳压芯片TPS7333,可转换为3.3 V电压给系统稳定供电,所以该系统可采用交流电供电和普通5 V移动电源2种供电模式,给田间试验带来了诸多方便。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精确地实时统计蜜蜂进出巢的数据,从而动态反映蜜蜂的活力变化和行为规律,给提高蜜蜂田间授粉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蜂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蜂业是我国传统农业, 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为农作物提供授粉支持并附加产出蜂产品, 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国蜂业生产及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从蜜蜂授粉对农作物生产和蜜蜂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作用方面分析了养蜂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同时分析总结我国目前蜂业存在的问题, 包括重产品、轻授粉, 重原料和半成品生产、轻深加工开发, 重转地饲养、轻定地饲养, 重单一饲养、轻立体种养, 科技方面重实际应用、轻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养蜂业发展的措施, 如建立规模化昆虫授粉产业, 建立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确立定地辅以转地养蜂方式, 进行蜂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强蜂业理论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蜜蜂培育成功的新蜂种,产浆性能明显高于未经选育的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A. cerana cerana F.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其蜂王浆产量低于以意大利蜜蜂为代表的西方蜜蜂.两蜂种所产蜂王浆的蛋白质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浆蜂和中蜂新鲜蜂王浆全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比较,为鉴定和判断蜂王浆的来源和蜂王浆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H型立体栽培架是目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草莓立体栽培装置。针对草莓立体栽培过程中产生的遮光和植株生长不良等问题,该研究提出将两层和三层的H型栽培架进行不同组合,通过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两层+两层(T1)、两层+三层交替(T2)、三层+三层(T3)的H型栽培架的3种布置组合方式,比较不同组合处理下草莓的光照环境、生长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T1上、下层草莓的光照条件最佳,T2次之,T3最差;试验期内,T1上层的草莓达到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的时间比T2增加了40.0%,并且T1上、下层草莓达到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的时间分别比T2中两层栽培架的上、下层增加了9.3%和21.3%;T1处理草莓的生长状况最佳。T1的单元产量最高,为50.8 kg,分别比T2与T3的单元产量提高了2.8%和33.7%。因此,日光温室内H型栽培架以两层与两层相邻的布置方式较适合用于草莓的立体栽培,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和已鉴定蜂王浆蛋白质组的比对,对王浆高产蜜蜂(浆蜂)和中华蜜蜂(中蜂)的蜂王浆蛋白质组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浆蜂蜂王浆的总蛋白质点数(93个)显著高于中蜂蜂王浆总蛋白质点数(70个),它们的等电点主要集中在5-8之间,分子量在50-80kDa之间,其中共有蛋白质点为30个;通过与已鉴定的浆蜂蜂王浆蛋白质组比较,这些共有蛋白质点推断为蜂王浆主蛋白1、2、3和葡萄糖氧化酶。同时两蜂种蜂王浆的蛋白质丰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共有点中有4个蛋白质的丰度中蜂显著高于浆蜂,7个浆蜂显著高于中蜂中。结果表明浆蜂和中蜂蜂王浆蛋白质种类及丰度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控释肥类型及施肥方式对肥料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采用草莓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肥料类型(普通肥料、控释氮肥、控释复合肥)及其不同施肥方式对氮磷钾利用率、氮素在土壤一作物体系中的平衡及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肥料、控释氮肥和控释复合肥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了草莓生长,提高了草莓糖酸比和维生紊C含量。不同肥料类型间,植株干重、草莓产量和氮磷钾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控释复合肥〉控释氮肥〉普通肥料。控释氮肥处理土壤中氮的残留率最高,其次为控释复合肥。氮的损失率大小顺序为:普通肥料〉控释氮肥〉控释复合肥。不同施肥方式间草莓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土壤氮残留率差异不显著。植株干重、草莓产量、氮钾利用率大小顺序为:底施〉混施和侧施〉表施;底施处理的磷素利用率最高,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损失率大小顺序为:表施〉混施和侧施〉底施。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授粉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制种是杂交水稻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授粉是制种的关键环节,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效益有明显影响。研究国内外杂交水稻授粉技术与装备的现状表明目前所采用的授粉机械依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有碰撞式和气力式二种。通过分析二种授粉装备的工作原理,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现用的授粉装备存在授粉不匀、损伤植株等问题,对授粉效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杂交水稻授粉应向机械化、多用途化综合发展,提出了探索不同机械授粉方式的科学性、研究不同机械授粉方式的适应性、寻求合理的工作参数、确保安全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和开发适用的授粉机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4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草莓产量及效益明显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方式高,且土壤pH值高,盐分积累少,黄萎病发生率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的草莓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多,其中细菌所占比例达95.92%~96.21%,高于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89.91%,细菌与真菌之比达649~787,为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10倍左右。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明显提高了土壤转化酶的活性。实行草莓-闷棚和草莓-水稻水旱轮作方式,可让大棚草莓的土壤障碍得到缓解或消除,实现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素对凹唇壁蜂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龙  袁锋 《中国农业气象》1998,19(2):52-54,F003
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日平均温度是影响凹唇壁蜂在出茧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其次是日照时数和最高温度,成蜂出茧后,在访花活动期间,雌蜂的活动频率除了受花期的影响外,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即温度越高,活动频率就越高,而与风速负相关,在阴雨较少的情况下花期温度是影响繁殖率高低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探索》2014,(5):12-12
近日,农业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会,提出2014年要率先在大豆、油菜、苹果、番茄等10种作物上设立20个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关键技术,初步形成10种作物的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由于授粉昆虫栖息环境的破坏以及大面积地过度使用农药等因素致使授粉昆虫种群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用于主动授粉或出租授粉的蜂群很少,大田作物租赁蜜蜂授粉的蜂群占不到蜂群总数的5%,这同农业发达国家50%以上的蜂群用于专业授粉相比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京郊冬春季雾霾寡照对设施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草莓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对设施草莓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谷胱甘肽有氧化型(GSSG)显著提升了草莓的产量。GSSG浓度与前两茬果和总产量符合线性-平台的模型,当GSSG浓度为180~300 mg/L时,草莓产量达到最大,继续增加GSSG浓度产量不再增加。草莓产量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喷施GSSG后草莓结果数显著增加,GSSG浓度为150~300 mg/L时,头茬果和二茬果的果数均显著增加;GSSG浓度大于150 mg/L时,草莓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随着GSS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草莓的产量与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喷施GSSG浓度为300 mg/L时对草莓的糖度有一定提升。综合考虑,在设施草莓生产中,在草莓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施180~300 mg/L GSSG,有利于减缓冬春季雾霾寡照天气对设施草莓生长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草莓越冬冻害的初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表明:冬季低温和严寒不电草莓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品种间抗性差异和栽培管理水平的不同也不是引起草莓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秋末冬初的突然变温,早春的低温、回寒,冬季的降雪(雨)量少才是草莓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扣地膜、灌封冻水和盖防寒物,是预防草莓越冬冻害和死苗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托特螨(Tortonia sp.)是盗寄生性携播型螨类的一种。本研究通过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对来源于日本的日本托特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明确了此螨是营生于授粉昆虫——角额壁蜂(Osmia cornifrons(Radoszkowski))的巢筒育房中,属于盗寄生兼腐生性的螨类。在日本,此螨的年生活相有3相,以Ⅲ相中的幼螨、第1和第3若螨、成螨以及携播型第2若螨的虫态在壁蜂育房内过冬;成螨雌雄性比为1:1,无孤雌生殖,雌螨一生产卵量为(264.0±34.0)粒;各螨态在16~32℃温度条件下总发育历期为(52.1±5.5)~(14.7±2.0)d;此螨以寄主壁蜂贮存的食粮——花粉团和壁蜂的粪便为食料,26℃条件下取食这两种食料的发育历期虽有差异,但都能顺利生长发育并完成世代。本研究为日本托特螨的识别和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盘绒茧蜂是二化螟的优势寄生蜂,通过对其雌雄成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华中地区田间采集的越冬代以及室内继代饲养的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上至少发现7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板形、腔锥形、锥形、刺形、柱形及Bohm氏鬃毛,其中腔锥形感器首次在二化螟盘绒茧蜂上被发现。触角感器的种类及分布在雌雄蜂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板状感器的数量及其长度在雌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决定了雌雄蜂在寄主定位和搜寻配偶过程中对不同气味化合物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甘科5号杂交制种双亲为试验材料,对辣椒制种常用的3种杂交授粉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镊子去雄-栓线标记处理(传统法)的制种效果较好,座果率、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处理、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处理(改良法)。不同杂交方式的工作效率也完全不同,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重庆市垫江县试验示范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同一生产大户大面积同一品种生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母本机插秧是可行的;在行比3︰20内无人飞行器授粉结实率、穗粒数与传统授粉相对一致,无人飞行器授粉产量优于传统授粉产量,主要是机插秧使有效穗增加;4︰30行比内无人飞行器授粉667 m2平均实际产量184.1 kg,比传统授粉增收443元。  相似文献   

20.
海藻生物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新型海藻生物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新型海藻生物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处理后,计算草莓产量,测定盛果期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糖酸比、还原糖含量、硬度、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藻生物肥处理的草莓产量均有提升,其中在1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果重、结果数和产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2.96%、14.67%和63.93%。品质结果表明,1 500倍液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还原糖含量和硬度均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高于市售2种海藻肥处理;低浓度(2 500~1 500倍)海藻生物肥对草莓抗氧化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1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Vc含量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提高50.20%;在 2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花青素与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较对照分别增加42.00%与30.56%,而高浓度(1 000~500倍)则抑制花青素与类黄酮的积累。综上,合理喷施新型海藻生物肥能提高草莓产量,提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改善草莓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新型海藻生物肥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