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 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 60 kg·hm-2)、钾(K2O 60 kg·hm-2)肥,氮(N75 kg·hm-2)、钾(K2O 60 kg·hm-2)肥和氮(N 75 kg·hm-2)、磷(P2O5 60 kg·hm-2)肥用量,在施N 0~112.5 kg·hm-2,P2O5 0~90 kg·hm-2和K2O 0~90 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 75.0 kg·hm-2)、磷(P2O5 60 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 3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 75.0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60 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关中灌区冬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对关中灌区2008年95个冬小麦“3414”大田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相对产量70%、80%、90%和95%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利用一元二次模型对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确定各试验点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最终建立了关中灌区冬小麦基于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测定值的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型,确定了不同肥力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当碱解氮含量处于极低(< 50 mg kg-1)、低(50~80 mg kg-1)、中(80 ~ 120 ng kg-1)和高等级(>120 mg kg-1)时,氮肥(N)施用量分别为190 ~230 kg hm-2 、150~190 kg hm-2、110~ 150 kg hm-2和0 ~ 110 kg hm-2;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低(< 10 mg kg-1)、低(10~20 mg kg-1)、中(20~ 35 mg kg-1)和高等级(>35 mg kg-1)时,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为130~ 160 kg hm-2、110 ~ 130 kg hm-2、90~110 kg hm-2和0 ~90 kg hm-2;速效钾含量处于低(<90mgkg-1)、中(90~150mgkg-1)、高(150~190 mg kg-1)和极高等级(>190mgkg-1)时,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120 ~150 kg hm-2、90~120 kg hm-2、70 ~90 kg hm-2和0~70kghm-2.示范试验证明推荐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均增产789 kg hm-2,增收1 227元hm-2,肥料贡献率提高8.2个百分点,每kg氮磷钾肥小麦增产量提高1.7 kg.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在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示范区内,采用N、P、K三因素多水平的不完全设计,旨在从16个不同氮、磷、钾水平的组合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最适宜施肥量。不同氮、磷、钾肥用量玉米两年均获得较高产量的为处理4(N2P2K2),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 150 kg hm-2,P2O5 90 kg hm-2,K2O 40 kg hm-2。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大豆两年均获得高产的为处理4(N2P2K2),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 60 kg hm-2,P2O5 60 kg hm-2,K2O 40 kg hm-2。通过对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和大豆与玉米产量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建议黑土区玉米最适宜的施肥量为N 150~200 kg hm-2,P2O5 70~90 kg hm-2,K2O 30~40 kg hm-2;大豆为N 50~80 kg hm-2,P2O5 60~90 kg hm-2,K2O 30~40 kg hm-2。肥料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与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其产量达到最高时的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4.
不同NPK配置对强筋小麦群体生物量与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关中川道灌区以强筋小麦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PK配置对其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提高施肥量可显著增加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及产量,处理平均值分别比常规处理增加11.9%~43.6%、4.1%~17.4%和8.3%,其最佳N、P、K配置依次为N135kg hm-2,P2O5和K2O各120kg hm-2、N135kg hm-2,P2O5225kghm-2,K2O120kg hm-2和N225kg hm-2,P2O5和K2O各120kg hm-2。在目前常规投肥水平下适度增加钾肥有利于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增加磷肥和钾肥有利于群体数量的提高,增施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的最佳NPK配比较常规处理增产19.1%,其增加养分的平均产量4.44 kg kg-1,比各处理平均养分产量高1.6倍。  相似文献   

5.
在农户调查和土壤测试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惠民县露地洋葱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投入及其对产量和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农户占总调查户的44%,平均由有机肥带入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N 170kg hm-2、P2O5112 kg hm-2、K2O 223 kg hm-2。化肥氮、磷投入量较高,平均分别为N 458 kg hm-2和P2O5399 kg hm-2,是洋葱氮磷吸收量的4.0和6.0倍,化学钾肥不足(K2O 131 kg hm-2),占洋葱钾吸收量的55%。收获时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达到88 kg hm-2,O lsen-P(P)和速效钾(K)平均含量分别为25.5和104 mg kg-1。自春季返青前到收获期间,30~60 cm和6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氮表观损失量与氮素投入量呈显著直线相关,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最大氮素供应量为290 kg hm-2。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氮、钾化肥投入量还是各阶段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都与洋葱产量无显著相关,而磷肥用量及0~30 cm土壤剖面O lsen-P含量与产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干旱区滴灌甜菜氮磷钾最佳施用模式,以KWS9147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分析氮磷钾配比对甜菜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与产糖量影响显著。施肥因子对甜菜块根产量的单独效应为氮肥>钾肥>磷肥;对含糖率与产糖量的单独效应均为磷肥>氮肥>钾肥。在本试验中,单独施以足量的氮、磷肥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然而,当钾肥(K2O)施入量超过46.74 kg·hm-2时产量下降,施入量超过72.79 kg·hm-2时产糖量下降;磷肥(P2O5)施入量超过35.91 kg·hm-2时块根含糖率下降。氮磷肥配施条件下,在施氮肥(N)0~39.1 kg·hm-2、磷肥(P2O5)0~89.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用水平的增加,甜菜产糖量显著增加。氮磷肥、磷钾肥与氮钾肥互作均可以有效提高甜菜块根含糖率。本试验中施肥配比N∶P2O5∶K2O为2.7∶1∶1.1时,可获得最高产糖量(26772.1 kg ·hm-2)。  相似文献   

8.
应用RCSODS模型,根据东南沿海福建稻区8个代表县(市)的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期气温资料,模拟计算了各地稻田的土壤供肥量;结合主栽品种的目标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模拟计算了早晚稻的合理施肥量。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适中,磷、钾含量普遍偏低以及土壤偏酸性的情况下,要实现水稻现有水平的目标产量,早稻需施纯氮56.98~231.85kg.hm-2,其中大部分稻田需施133.9~231.85kg.hm-2;需施磷肥(P2O5)73.28~173.57kg.hm-2,其中缺磷稻田需施132.69~173.57kg.hm-2;需施钾肥(K2O)15.41~257.63kg.hm-2。晚稻需施纯氮64.63~237.93kg.hm-2,大部分稻田需施纯氮167.77~237.93kg.hm-2;需施磷肥(P2O5)88.76~176.72kg.hm-2,其中缺磷的稻田应施磷肥(P2O5)155.38~176.72kg.hm-2;需施钾肥(K2O)50.41~315.96kg.hm-2。比较福建稻区的实际施肥量与模拟施肥量,可以看出:目前氮肥施用量总体上比较适宜,而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则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余乾儿  厉仁安 《土壤通报》2007,38(4):825-827
在浙江省慈溪市的潮土土壤上,对新引进的非结球芽甘蓝进行了养分吸收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芽甘蓝对氮和磷的吸收主要在前期,以后逐渐减少,而磷素变化不大。吸收养分的数量以氮素最高(3.06g kg-1),钾次之(2.93g kg-1),磷素最少(1.18g kg-1)。三要素的吸收比例是氮(N)磷(P505)钾(K2O)为1:0.39:0.96。从施肥效果来看,以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钾50kg hm-2和3kg hm-2硫酸锌的处理产量最高(39.44t hm-2),经济效益最好(净增收7753元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单施硼、钼和硼+钼配施对大蒜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及其配合施用(B、Mo、B+Mo)比CK均增加大蒜蒜薹和蒜头产量,B+Mo最佳,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21 615.75和12 184.20 kg·hm-2,比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4.66%和26.64%,硼比对照分别增产蒜薹与蒜头6.83%与21.75%,钼比对照分别增产蒜薹与蒜头8.92%与22.02%;硼、钼及其配合施用均提高大蒜全株及各部分氮磷钾吸收量,B+Mo处理大蒜全株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23.65、42.15、134.55 kg·hm-2,比CK分别显著增加17.03%、12.40%、10.74%。硼、钼及其配合施用使蒜头氮、磷、钾分配率比CK增加,硼、钼及其配合施用提高了大蒜氮磷钾肥(N、P2O5、K2O)养分效力系数,B+Mo的大蒜氮磷钾肥(N、P2O5、K2O)养分效力系数比CK分别增加17.88%、11.51%、10.95%。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每生产蒜薹1 000 kg+蒜头550 kg,及相应篙秆吸收带走N 10.39kg、P2O5 1.98 kg、K2O 6.42 kg,N∶P2O5∶K2O的比例为1∶0.19∶0.62,大蒜施肥的原则是适氮、控磷、慎钾,配合硼、钼肥。  相似文献   

11.
应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不同配比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的效应,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寻求出甘蔗蔗茎产量及其产糖量的氮肥、磷肥、钾肥最佳组合范围及其最佳配比用量方案。在供试条件下,对于甘蔗产量的氮、磷、钾肥料用量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68.6~312.2kg/hm2,P2O5=130.7~141.3kg/hm2,K2O=322.4~344.8kg/hm2,N∶P2O5∶K2O=1∶0.45~0.49∶1.10~1.20,最高产量预测值为112.7t/hm2;对于产糖量的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57.9~290.8kg/hm2,P2O5=139.0~158.0kg/hm2,K2O=325.3~350.6kg/hm2,N∶P2O5∶K2O=1∶0.54∶1.20~1.26,最高产糖量预测值为16.3t/hm2。对于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311.7kg/hm2,P2O5=140.8kg/hm2,K2O=344.4kg/hm2,N∶P2O5∶K2O=1∶0.45∶1.10;对于产糖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290.6kg/hm2,P2O5=157.8kg/hm2,K2O=350.4kg/hm2,N∶P2O5∶K2O=1∶0.54∶1.21。  相似文献   

12.
河南驻马店市夏芝麻施肥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表明:各种施肥配方对夏芝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P>K>N>P,高肥力田块,目标产量为1110.0kg hm-2,氮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N106.5 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52.5kg hm-2;中肥力田块,目标产量1011.0kg hm-2,氮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N129.0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117.0 kg hm-2;低肥力田块,目标产量759.0 kg hm-2,氮肥合理经济施用量为N147.0 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64.5 kg hm-2。氮肥以底追结合和二次追施方式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34~35%。,叶面肥增产幅度为7.7~10.4%,以喷磷酸二氢钾和喷硼效果最好。该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黑土区土壤肥力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选择在黑土区典型县份-德惠市的调查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与1980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3.2g kg-11,0.11 g kg-1和5.70 mg kg-1,但有效钾下降了33.3 mg kg-1。土壤中有机质2003年盈余量48.7kg hm-2,氮15.07 kg hm-2,磷25.35 kg hm-2;钾亏损量170.62 kg hm-2。笔者认为,单纯从土壤营养管理角度看,目前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但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黑土区耕地肥力的变化与现行的耕作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NPK肥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施能促进紫云英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NPK处理(施N 75 kg/hm2 、P2O5 60 kg/hm2和K2O 60 kg/hm2)的紫云英茎数、株高和每茎复叶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3.77、1.81和1.60倍,是施PK处理的2.19、1.23和1.16倍,是施NK处理的2.11、1.16和1.11倍,是施NP处理的1.44、1.19和1.16倍.NPK配施的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肥、PK配施、NK配施及NP配施处理增加26.47、14.22、7.18和10.74 t/hm2.不同施肥处理都能使紫云英的养分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NPK配施处理的紫云英地上部N、P2O5、K2O和C的积累量最大,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3.66、3.27、2.85和2.80倍.试验结果说明,合理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氮、磷、钾肥配施对幼龄腰果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龄腰果植株,最佳施肥组合为N1P1K1,年施氮(N)150 g/株、磷(P2O5) 50 g/株和钾(K2O) 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对于3龄腰果植株,年施氮250~450 g/株处理,植株的冠幅、株高增量随着氮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磷、钾影响不显著;现蕾期和初花期,P2O5 90 g/株和K2O 20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施氮影响不显著;盛花坐果期,施N 350 g/株、P2O5 15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氮和钾对3龄植株结果影响较大,年施N 250~450 g/株处理,平均株产量随着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施肥组合为N3P1K2,施N 450 g/株、P2O5 9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3龄腰果植株结果.3龄植株腰果产量与初花期叶片钾(K)含量(0.43%~0.47%)和盛花坐果期叶片N含量(1.89%~2.20%)呈直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蕹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对蕹菜高优栽培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施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N223.6、P2O5 50.0和K2O 97.5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24:0.436时,蕹菜最高经济产量达31391.4kg/hm^2;当N215.7、P2O5 46.4和K2O9 0.0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15:0.417时,蕹菜最佳施肥利润为36211.8元/hm^2,经济产量亦达31360.1kg/hm^2。在同等肥力下,蕹菜硝酸盐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沈玉18玉米新品种施肥的模型建立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B最优设计,对玉米新品种沈玉18的需肥参数以及氮磷钾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得出的效应函数为非典型效应函数,NP之间以及PK之间方程属远外推型函数。PK之间的方程即不属于鞍心双曲线也不属于鞍缘双曲线。采用模型模拟分析得出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组合为:N 225 kg hm-2,P2O5150 kg hm-2和K2O 180 kg hm-2。最高产量为12606.55 kg hm-2。获最高收益时施N2205.7 kg hm-2、施P2O5150 kg hm-2、施K2O 148.9 kg 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的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洞庭湖平原的冲积性菜园土条件下,不同施肥结构对白菜生育期间的物质积累与白菜对N,P,K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土壤有效N,P,K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白菜的产量相差较大,各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对照平均增产达33.1%,但各施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白菜对N,P,K养分的吸收都是在移栽30 d以后的生长中、后期,与其地上部生物产量的积累规律一致.专用肥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明显促进白菜对N,P,K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白菜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N,P施用量明显过大,浪费肥料,也对当地水体及环境造成污染.其施K量明显低于白菜一季的总吸钾量,既影响白菜产量和品质,也造成土壤K素的耗竭.根据不施肥对照和4个平衡施肥处理白菜地上部分的养分吸收总量结果,以白菜对肥料N,P,K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5%和60%计算,供试土壤条件下白菜一季所需N,P_2O_3,K_2O的施用量分别为195.25 kg/hm~2,145.60 kg/hm~2,228.53 kg/hm~2.其N:P_2O_5: K_2O值为1:0.75-1.17.  相似文献   

19.
以黑土为供试土壤,根茎为繁殖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内穿龙薯蓣全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生长季内氮、磷、钾的吸收量N:P2O5:K2O=5.8:1:5.3。氮、钾在5月30日~7月10日是第一个吸收高峰期,7月10日达全年最大值,磷则在5月30日~7月21日,7月21日达全年最大值;氮、磷、钾在8月12日~9月1日时均出现了第二个吸收高峰期,在9月1日同时达到第二个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