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越  沈仁芳  马建锋  车景 《土壤》2023,55(6):1207-1215
锰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锰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发育不良等,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种植在有效锰含量不同的土壤中;水稻主要种植在锰有效性高的南方酸性土壤中,小麦主要种植在有效锰含量低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中。为探究水稻和小麦响应缺锰的差异及其机理,本研究采用水培法比较了水稻和小麦苗期在缺锰和加锰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植株各部位元素含量和分配情况,并采用绝对定量法比较了小麦和水稻中锰转运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供锰充足的植株相比,缺锰三周严重抑制水稻的生长,而不影响小麦的生长;在缺锰条件下,小麦根到地上部的转运率比供锰充足时提高了16.4%;相反,水稻体内锰从根到地上部的转运率降低了7.5%;苗期小麦根中TaNRAMP2的绝对表达量是水稻OsNRAMP2的3.8-5.1倍。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比水稻更耐缺锰胁迫,这可能与NRAMP2在小麦中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胁迫响应NA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过程,过表达水稻(Oryza sativa)SNAC1可显著提高植株耐旱、耐冷和抗盐性。本研究同源克隆了小麦(Tricum aestivum)TaSNAC1基因(GenBank登录号No.JN621240),分析了其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PEG和NaCl胁迫下的表达。该基因包含一个内含子,编码32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产物。TaSNAC1与其他禾本科植物SNAC1蛋白高度相似,其与大麦(Hordeum vulgare)、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水稻、玉米(Zea mays)和高粱(Sorghum bicolor)SNAC1序列相似性依次为97.3%、86.3%、81.1%、79.1%和79.2%。TaSNAC1可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包含核定位信号和典型的NAM结构域,100~107位的"WKATGXDK100-107"核心基序处于一段β折叠中,其弯曲产生的凹面可能直接参与DNA结合。瞬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实验表明,TaSNAC1特异定位于细胞核中。盐胁迫条件下,叶和根中TaSNAC1的表达量均升高,且表达模式相似,但根中响应更显著;PEG胁迫下,根中TaSNAC1对胁迫的响应较快且幅度较大,而叶中响应较慢且幅度较小。研究结果提示,TaSNAC1参与小麦的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在耐旱、抗盐遗传改良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烯响应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TaERF2在小麦湿害胁迫下作用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对TaERF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检测TaERF2在不同耐湿品种中的表达特征及原核表达。结果表明,TaERF2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355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和YRG、RAYD基序。AP2/ERF家族转录因子进化和同源比对分析表明,TaERF2属于AP2/ERF家族B2组,与拟南芥AtRAP2.12、AtHRE1和水稻OsSNORKEL1、OsSNORKEL2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启动子区域含有缺氧厌氧顺式元件,推测TaERF2可能为湿害胁迫响应基因。湿害胁迫后,TaERF2在小麦根系中特异表达,在耐湿小麦品种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2~4 h表达量达到最高,然后显著降低,而在不耐湿小麦品种郑麦1354根系中的表达无显著上调。原核表达结果显示,TaERF2可以快速响应ZPTG刺激诱导,与上述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模式相似,表明TaERF2在小麦耐湿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为解析小麦耐湿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几种禾本科作物对铝的敏感性或耐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调查几种禾本科作物根的伸长,根尖的铝含量、铝诱导其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探讨作物耐铝(铝敏感)性及作物对铝毒害的抵御机理。结果表明,水稻、黑麦是耐铝的作物,而大麦、小麦(Scout 66)是对铝敏感的作物,玉米和高梁对铝敏感性较小麦弱。小麦和玉米品种间对铝的敏感性差异显著,而高梁对铝的敏感性品种间差异性较小。铝能够诱导水稻、黑麦和耐铝的玉米及小麦品种的根系分泌柠檬酸和/或苹果酸。这表明铝诱导有机酸的分泌是它们抵御铝毒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Sec14是最先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SEC14保守结构域.S0ec14p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并参与膜运输途径、质膜发育、脂肪酸代谢、根毛的生长等生命活动,但未见此蛋白在作物逆境胁迫的有关报道.为研究Sec14p基因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发育及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方法从小麦京花9号中得到一个Sec14p基因,命名为TaSEC14p-5 (GenBank登录号:KU63996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ORF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1 kD,理论等电点为7.70.在植物中该蛋白有典型的SEC14类基因家族保守域SEC14和一个CRAL_TRIO_N结构域.进化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SEC14p-5基因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AeSEC14p基因和水稻(Oryza sativa)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Os02g0200000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蛋白相似度分别为96.45%和88.38%.采用qRT-PCR技术,对小麦孕穗期不同组织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幼苗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叶、颖壳、雄蕊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茎中表达量较高,雄蕊次之,根最低;该基因受高盐的强烈诱导,同时也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200μmol/L)、干旱(PEG6000)和低温(4℃)不同程度的胁迫诱导.TaSEC14p-5在NaC1、ABA、PEG和4 ℃四种不同胁迫处理下,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结果推测,TaSEC14p-5基因可能参与了NaC1、ABA、PEG6000和4℃等不同程度的非生物胁迫处理,为进一步改良小麦抗逆性等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水稻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水稻抗逆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水稻品种日本晴中克隆了1个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命名为OsGP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具有NAD(P)+结合域和脱氢酶域,且这2个结构域在植物中高度保守。构建过表达OsGPDH1基因载体转化水稻得到转基因植株,RT-qPCR分析表明,OsGPDH1基因在水稻孕穗期的叶、幼穗、茎、节、叶鞘中均有表达,说明该基因参与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OsGPDH1基因也受到PEG6000、高盐、双氧水等逆境和甲基茉莉酸(mJA)、水杨酸(SA)等激素诱导表达,且诱导12h后,OsGPDH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但对脱落酸(ABA)不敏感。盐胁迫下的发芽试验表明,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发芽率高于野生型,说明OsGPDH1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可增强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对过表达OsGPDH1的转基因水稻进行苗期20%PEG6000胁迫处理后,转基因水稻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OsGPDH1基因过表达可提高水稻苗期抗旱能力。本研究初步证明了OsGPDH1水稻抗盐胁迫和渗透胁迫的重要作用,为培育抗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种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峰 《土壤》2008,40(4):647-652
为了调查作物种子中有机氯残留的现状和种子脂质含量与种子中有机氯残留的关系,本文通过GC-ECD对某农产品基地的油料作物花生、大豆、芝麻和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种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WHO/FAO标准,6种作物种子中的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残留均不超标;总DDT的残留范围是3.8~10.3 ng/g,残留顺序是花生>芝麻>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总HCH的残留范围是4.3~10.7 ng/g,残留顺序是花生>玉米>芝麻>大豆>小麦>水稻.3种油料作物种子中的总DDT残留浓度显著高于3种粮食作物种子中的残留浓度,种子中的总DDT残留浓度与种子脂质含量的对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OsPHDl基因属于水稻(Oryza sativa)植物同源结构域(PHD)-finger转录因子基因家族.逆境(干旱、高盐和低温)处理下,水稻内源基因OsPHDl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OsPHDl基因转入水稻(Oryza sativa ssp.jap onica)中花11,获得OsPHDl的过表达植株.耐逆性实验表明,过表达OsPHDl基因使转基因株系对低温(4~8℃)、高盐(200mmol/L)和干旱胁迫(相对含水量70%~95%)的耐受性分别提高43.3%、60%和25%,且在T2中获得稳定遗传.同时转基因水稻在其他性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洋葱(Allium cepa)表皮亚细胞定位实验中OsPHDl与GFP的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qRT-PCR结果表明,OsPHDl蛋白可能通过调节胁迫反应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抗逆性.研究结果提示,OsPHDl基因在水稻抗逆育种上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红英  曹金留  常志州  曹云 《土壤》2013,45(3):412-418
在江苏太湖稻麦轮作区,开展了连续2年不同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及沼液基追比的等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NPK)及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水稻、小麦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对照,各处理以75%沼液替代比例分3次施入(N7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为最高,其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2.7%和7.5%;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以50%沼液替代比例(N50%)处理最高,其生物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9%和7.8%.沼液化肥配施对稻麦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与小麦总穗数及穗粒数上;各处理水稻、小麦的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以75%(N75%)和50%(N50%)替代比例为最高;在50%~ 100%替代比例内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都高于化肥处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分配比例显示,沼液配施化肥促进氮素向籽粒转移;相同沼液替代比例下,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均较基肥一次性施入高.稻、麦根、叶部磷含量分别以N75%和N100%处理最高.以上表明稻麦配施50% ~ 75%的沼液分3次施用,可获得与纯化肥处理相当的产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麦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