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隆水库是海南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如果生态建设工作不到位,势必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甚至会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为减少因移民安置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及降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移民安置区的安置规模、陡坡生态建设和安置区相关设施配套对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以及创建文明生态村3个方面对该工程移民安置中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生态环境恶劣。近几年来,结合实施生态移民,积极探索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路子,较快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具体作法:一是立足县情,确定生态移民战略;二是创新思路,多形式实施生态移民;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重金属含量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处于半封闭、落后的状态,过度垦殖、单一经营,已导致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在三峡工程兴建和移民过程中,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发展养殖业和经济作物,重建淹没的柑橘带,建立多种经营的生态农业体系和高经济价值的特色产品将是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河南南阳市汉水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研究认为 ,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影响 ,其形成既有自然原因 ,更有移民返迁、人口负荷过大等人为原因 ,应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及妥善安置移民来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以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治理为例,总结治理措施布局特点,提出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中心、以改善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和提高移民群众受惠度为着力点的"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的布局思路,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重庆市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库区水土流失形式、分布、特点及成因,提出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陡坡开垦、移民开发需求、自然环境不利等因素,针对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提出了结合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提高水土资源时空利用率等技术措施和妥善安置移民、加强迁建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配套措施,为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区生态环境规划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生态果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自然条件优越,果树资源丰富,是我国多种水果栽培的生态适宜区,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小气候将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宜脐橙等果树的生长发育。据此,文章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果园,以期既可以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发展库区经济和解决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移民安置点水土流失治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移民安置点水土流失以面蚀、沟蚀为主。在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当地适生植物和引进外来植物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保证移民生活稳定和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积极实行封禁治理 尽快增加天然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稀少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通过封禁治理 ,依靠自然修复是增加植被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行封禁治理符合植物群落生长演替规律 ,也是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封山禁牧 ,改变传统的散牧方式 ,退耕陡坡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草产业 ,制定封禁治理规划 ,制定地方性法规 ,实行边远山区的移民搬迁 ,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开展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是保证封禁治理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水源区略阳片水质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略阳县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全县汉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49 km2,水土流失影响了水源区的水质安全。略阳县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加大了水源区水质保护的难度;面源污染对水源区水质影响严重;水源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活污染对水源区水质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山区县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标准、对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给予补偿、对地方财政和工矿企业予以补偿、对水源补偿机制予以立法规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其水土流失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依据1999年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合水土流失观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土壤侵蚀强度及区域分布。根据USLE方程中5N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原因,并提出了有关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三峡人口已超载,就地移民是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是有利因素少,不利因素多,有利影响的效应小,不利影响的效应大,有利影响近期不能发挥作用,不利影响工程一动工就产生;有的还将长期不可逆转。因此,弊远大于利。目前,三峡库区的人口已超过当地承载能力,兴建三峡工程,库区良田淹毁,后靠上百万的移民,这只能产生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13.
安徽大别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特点、退耕还林的规模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是个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区,适度退耕还林有利于保障7大水库和淠史杭灌区发挥长期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可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而在非库区,因人口稠密不应追求退耕还林规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应注重模式选择和农民增收,实现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及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人口密集、坡耕地集中、农业开发活动剧烈且经济基础差的现实,分析了库区典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并从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及控制农业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角度出发,构建了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整治体系。通过建立农—沼—畜复合生态系统、水—沼—畜—农复合生态系统等循环经济模式、小流域水土保持多层分级生态防护系统,保证清洁水源入库,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相似文献   

16.
南方退化土地的快速生态重建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喜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42-144,154
在南方由于降雨强度大,一旦土地失去植被保护,容易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故在地球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已退化成沙漠。当今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是探讨有效、科学、快速的水土保持的生态重建措施,以加快退化土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质安全不仅关系到库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也决定着调水工程的成败。科学量化评价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格局优化,对于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丹江口库区1990年、2000年、2007年TM遥感数据,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在综合使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模型,进行了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通过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得出各土地利用总量预测结果,以宏观用地总量需求和微观土地供给相平衡为原则,利用具有复杂空间演变能力的元胞自动机完成土地空间分配。结果表明:1990—2007年期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主要以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林地、灌丛以及居民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为主。在未来的2020年,经格局优化,农田、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面积相应增加,生态环境状况良性发展。结果显示使用CA-Markov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充分利用CA模型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和Markov模型长期预测的优势,对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预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0年临汾市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从农业自然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临汾市尧都区未来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质量等级从2001年的"差"变为2015年的"优";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不同乡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态保护力度等因素不同,导致全区农业生态环境格局分布的差异性以及空间演化的异质性;农业生产投入子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显著影响;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尧都区应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提高林地指数,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合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改善农田排水系统,逐步加大生物农药施用量的比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研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趋势,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哈密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密地区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资源性缺水,是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难度大,容易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因此,研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3S技术挖掘生态环境数据和搜集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视为LUCC影响下的哈密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关系,构建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模型,计算和分析哈密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变化状况,并总结出生态经济系统呈良性耦合发展趋势的6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20.
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方典型草原由于气候特点及超载过牧等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沙化退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使当地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而且使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该区域基本情况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草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思路:建立水—草—畜平衡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坚持“小开发、大保护”;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力度。并提出了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及综合配套措施,为今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