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纯 《南方农业》2009,3(6):1-5
阐述抓好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积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抢抓城乡统筹机遇,推进重庆农业信息化的“四大行动”。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10,(4):6-7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年度报告2009》由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与成都市委统筹委共同编写,共72万多字,由6个部分组成,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成都统筹城乡的战略思路和实施策略。报告的研究视野涉及成都统筹城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3,(8):18
成都是农业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按照农业部的总体部署,全市坚持"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思路,突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成都市深入分析目前仍然存在的产业优势不够突出、产业基地较为分散、资金投入不够集中、示范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以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为重  相似文献   

4.
钟佳利  孙强  魏成轩 《南方农业》2022,(1):118-120,124
位于大都市近郊区的都市农业具有集约、高效利用生产要素,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多功能服务的特点.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拥有良好的都市农业发展条件,在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结合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概况,总结了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盘活土地资源,创新供给模式;健全发展机制,完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领域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和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十二五"农业信息化发展重要方向。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生产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薛村波 《计算机与农业》2011,(12):96-97,102
现代农业是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理和主要作用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大力推进信息化,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从概括贵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贵州农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提出贵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关键性举措。但是,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信息化差距很大.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自5·12灾后重建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以来,乡村规划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均有所成就。2010年,成都开始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这个制度为成都市城乡融合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通过阐述乡村规划师在乡村规划编制、乡村项目建设、村民参与、多方协调、规划技术规范和导则编制等方面所起作用,介绍成都市在实践乡村规划人才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未来几年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民信箱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利用信息化的水平,对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农业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信息和技术的问题,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经营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根据温岭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农民信箱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为其今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亚云 《计算机与农业》2011,(8):114-115,149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十二五时期,要完成既定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潜在优势,对当前在农业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因子作了细致分析,并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主要国家精准农业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面临着投入产出比率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国际形势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升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带动下,精准农业孕育而生,成为了全球农业实现绿色、高产的有效途径。该文瞄准世界精准农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凝练出政府引导、信息化建设、科技支撑、新型农民培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中国大田种植,分析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础,从农田配套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获取、自动变量作业系统及装备等方面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薄弱环节。该文旨在厘清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建议,如强化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分区域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应该是农业信息最大、最基层的用户群,可是在农业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却一直游离于网络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之外,这对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本文从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消除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以图能使广大农民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与电气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能源驱动的现代设施农业成为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互割裂,无法应对温室停电、农电负荷过载等连锁风险。因此,该文将农业科学、信息科学与电力科学相关理论融合,考虑设施农业环境、农作物和能源系统状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和电力工程交叉学科的应用,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农业能源互联网智能预警理论进行评述与展望。该研究可为保障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农业园区的信息化和电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需求,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水土工程实现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工程增加和优化耕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能源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该文重点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和集成作用,综合集成农业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提供整体、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关键工程技术和装备;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优化农业农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供种养循环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和工程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促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制一批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服务的产品;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产村融合、农业与互联网融合、要素融合和协作融合,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开设急需专业,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陈威  郭书普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96-205
围绕农业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五大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前沿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信息获取与信息化的基础,精细农作技术代表了当今农业装备的先进水平,农业机器人技术是未来农业智能装备的重要方向,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农业监管与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则愈来愈聚焦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市通过抓农业信息化组织网络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和拓展应用,在全市建成了信息快捷传递至村达户的“网上农民社会”,基本实现了农技服务、农民培训、农产品加工及营销、农业生产指导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