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盐胁迫下蒸腾对冬小麦地上部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膜不透性荧光染料PTS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冬小麦基因型蒸腾与地上部钠(Na+)积累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蒸腾耗水量与地上部Na+积累的关系因盐胁迫浓度的不同而异。低盐(NaCl,150 mmol/L)胁迫下,蒸腾耗水量对地上部Na+的积累影响不大;高盐(NaCl,250 mmol/L)胁迫下蒸腾耗水量与Na+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盐胁迫下,地上部PTS含量与地上部Na+的积累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并随盐浓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关性增加。随盐胁迫浓度的提高,所有供试小麦品种的蒸腾耗水量和蒸腾速率下降,Na+积累量、Na+积累速率、胞内Na+浓度和共质体流Na+浓度等上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供试小麦品种的蒸腾耗水量、Na+积累量、胞内Na+浓度上升,共质体流中Na+浓度、Na+的积累速率明显下降。无论盐胁迫与否,NR9405(暖型)和小偃6号(中间偏冷型)的蒸腾耗水量和蒸腾速率均小于陕229(冷型)和RB6(冷型);蒸腾耗水量大,带走的热量多,是冷型小麦冠层温度低于暖型小麦的主要原因。在高盐环境中,质外体流对Na+的吸收积累具有重要影响,质外体流越大,地上部的Na+吸收积累越多。盐胁迫下高的蒸腾速率导致地上部盐分的快速积累对小麦耐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Na~+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6号、NR9405、陕229和RB6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梯度法等研究了小麦幼苗的Na+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对Na+的吸收可分为两个阶段,盐浓度在NaCl 50~80 mmol L-1以下(低盐)时,4种冬小麦的Na+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和Km分别为Na+0.50、0.30、0.58、0.55 mg g-1h-1和Na+18.50、3.89、70.90、30.68 mmol L-1;在NaCl 50~80mmol L-1以上(中、高盐)时,4种冬小麦的Vmax和Km分别为1.81、1.56、2.11、2.11 mg g-1h-1和Na+107.20、70.29、121.06、102.67 mmol L-1。在低盐环境中冬小麦对Na+的排斥率为90%左右,而在高盐环境中对Na+的排斥率只有50%~60%。低盐胁迫下小偃6号和NR9405对Na+的吸收速率较陕229和RB6高50%,Na+的排斥率品种间相差不大;在中、高盐胁迫下陕229和RB6对盐分吸收累积速率较小偃6号和NR9405高15%,而后者对Na+的排斥率较前者高10%。高盐胁迫下高的Na+吸收速率和低的Na+排斥效应可能是陕229和RB6不耐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植物苗期根系高亲和转运系统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是否受吸NH4+的影响,采用溶液培养和添加K+通道抑制剂的方法,对低K+浓度下5种植物在有铵和无铵时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细胞K+高亲和系统的吸钾特征曲线符合Michaelich-Menten方程。不同植物K+高亲和系统的Km值之间差异较小,均在50%以内,说明不同植物的载体与K+间的亲和性差异较小;不同植物K+高亲和系统的Vmax值间差异很大,说明不同植物根细胞膜上的K4+载体数量间差异很大,这是导致不同植物在低钾条件下吸钾能力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铵的存在可以明显降低供试植物在低钾条件下对K+的吸收速率。与无NH4+情况比较,NH4+的存在可使大豆K+吸收的Vmax减少80%;但NH4+对不同载体与K+之间亲和性(Km的影响较小,由NH4+所导致的Km的降低率均在10%以内。可见,对高亲和系统而言,NH4+对K+吸收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铵竞争细胞膜上的钾载体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冷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冷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供试小麦品种为小偃6号、陕229、NR9405和9430,前两者为冷型小麦品种,后两者为暖型小麦品种。结果表明,花前冷型小麦叶片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在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比暖型小麦分别高168.6%、144.6%和217.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氮素积累量大,功能叶片中氮素残留量多。冷型小麦叶片较高的氮素含量为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奠定了良好的氮营养基础;花后氮素吸收积累量较多的特点,与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具有较高的代谢生理活性,根系吸收氮能力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K+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受NH4+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钾的高亲和转运系统是否受到铵离子的影响,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水稻、大豆两种作物苗期(16d)的K+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受吸收液中NH4+的影响。结果表明,NH4+对K+吸收的Vmax的影响在作物种类间有较大的差异,水稻受影响显著小于大豆。NH4+对供试作物K+吸收的Km值影响均很小,说明NH4+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了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而非影响了载体吸收位点与K+之间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品种吸收钾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小麦不同品种吸收钾离子(K+)的动力学参数不同。米氏常数(Km)以绵阳11最大,红矮1最小;最大吸收速率(1max)繁6最高,红芒22最低。供试小麦各品种吸收K+的补偿点(Cmin)3.44.mol/L,远低于一般土壤溶液中的K+浓度,说明土壤溶液中K+浓度与小麦吸收K+的需要相适应。此外,硝酸根(NO3)、吲哚乙酸(IAA)和稀土显著促进小麦吸收K+;但铵离子(NH4+)显著抑制K+吸收;尿素对小麦吸收K+无显著影响。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表明,NH4+抑制K+吸收的原因是提高了小麦吸收K+的Km;而NO3和稀土产生促进作用的原因分别是吸收K+的Imax增加和Km减少。IAA能促进H+分泌,导致小麦吸收K+的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柚实生苗生长、矿质营养及离子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坪山柚为材料,对盐胁迫下实生苗生长、矿质营养及离子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培30d,80~200mmol/L盐胁迫,随盐浓度提高,坪山柚实生苗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根部干重明显降低。溶液培养8d,坪山柚实生苗地上部及根Na+、Cl-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及地上部K+、Ca2+、Mg2+以及P和Mn含量下降,Fe、Zn、Cu含量的变化因器官而异。其中,地上部Fe含量对盐胁迫敏感,可作为柚耐盐性鉴定指标。40mmol/L盐胁迫,坪山柚地上部K+/Na+、Ca2+/Na+、Mg2+/Na+值均显著下降,且Mg2+/Na+值+/Na+值>1;浓度≥160mmol/L盐胁迫,K+/Na+值+吸收、运转效率比Cl-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铵参与低钾胁迫下烟株根系的生长及吸钾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以“豫烟6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外源NH4+ 对烟株根系的生长生理和钾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外源NH4+ 时,低钾胁迫下烟株根系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烟株各部位干重和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常钾水平。两种供钾水平下,随着外源NH4+ 浓度增加,烟株根系干重、根系扫描参数、钾积累量和钾最大吸收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则先上升后下降并在外源NH4+ 浓度为1 mmol/L 时最大。外源NH4+ 可抑制植物根系高亲和及低亲和K+ 吸收系统,且NH4+浓度越大,钾吸收速率越低,其中溶液K+ 浓度为0.2 和10 mmol/L 时,N5.00 较N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5.78% 和37.68%。可见,低钾胁迫显著抑制烟株根系生长和钾吸收,而外源NH4+ 可抑制高亲和或低亲和的K+ 吸收系统,从而影响烟株的钾吸收速率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9.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活力和K+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以三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26%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分子量4000)溶液对幼苗进行模拟渗透胁迫,研究了渗透胁迫对3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幼苗根系活力及对K+吸收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根系对K+的吸收速度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短期(24h内)的渗透胁迫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增强,NR活力升高,根系与离子的亲和力增加(Km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促进程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较长时间(超过48h)的渗透胁迫则抑制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NR活性等降低,根系与离子的亲和力下降(Km升高)。抗旱性强的品种受抑程度轻,Km值的升幅小,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受抑程度重,Km值的升幅大。玉米幼苗根系吸收K+的Km与根数、根重、根系活力、吸收面积、NR活力等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玉米抗旱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种基因型冬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Na 的吸收和累积及其对C、N代谢的影响及外源Ca(NO3)2和CaCl2对小麦萌发过程中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50mmol/L NaCl胁迫明显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小偃6号"的耐盐性优于"陕229"。外源钙对两种小麦盐胁迫效应的缓解作用不同。6mmol/L钙离子可明显减轻"陕229"的盐害作用,对"小偃6号"作用不大。盐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盐胁迫下,"小偃6号"种子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陕229"。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过程胚乳内蛋白酶的活性有较大调节作用,对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小。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含量显著增加,K/Na比显著降低。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累积的影响较大,盐胁迫和外源钙处理对K 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在年均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研究在不施氮和施氮(N.90.kg/hm2)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氮素转移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氮转移量(NT)和氮转移效率(NTE)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茎鞘氮转移效率(NTES)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氮对这些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转移氮对子粒氮贡献率(NCR)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对NCR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间NCR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R9405、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偃师9号、9430、小偃6号、陕229。氮收获指数(NHI)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NH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陕229、9403、矮丰3号、西农2208、偃师9号、商188、NR9405、小偃6;陕229和9403的NHI超过80%,分别为81.76%和81.02%;小偃6号仅为76.62%。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NUE)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偃师9号最高,为37.25.g/g,小偃6号最低,为29.29.g/g;施氮对NHI和NUE无显著影响。子粒含氮量与NUE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8,P0.001),表明对同一个品种难以同时提高NUE和子粒含氮量。  相似文献   

12.
钙离子对两种基因型冬小麦萌发过程中盐胁迫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和CaC l2对小麦萌发过程中盐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50mmol L-1NaC l胁迫明显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盐胁迫主要影响小麦根和芽的伸长,对根数的影响较小。种子萌发过程中,小偃6号的耐盐性优于陕229。外源钙对两种小麦盐胁迫效应的缓解作用不同。6mmol L-1钙离子可明显减轻陕229的盐害作用,对小偃6号作用不大。盐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胁迫下,小偃6号种子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陕229。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过程胚乳内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较大,对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叶片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等四种施肥条件下,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叶片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在不施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冠层顶三叶的氮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暖型小麦;在单施磷肥时,旗叶的氮百分含量也较高;在单施氮肥时,倒三叶、下部叶的氮百分含量显著高于暖型小麦。花后前28天,冷型小麦陕229的冠层顶三叶氮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的旗叶在花后前14天、倒二叶在花后前28天、倒三叶在花后前21天也高于暖型小麦。增施氮肥时,冷型小麦下部叶的氮百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暖型小麦。这为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提供了氮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麦对钾高效吸收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用 6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钾效率不同小麦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以及对K+吸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高效吸收钾的品种根系长、半径小、吸收面积大、Km小、Imax大。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 1号的最小临界浓度值 (Cmin)小。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钾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K+吸收的动力学参数可以作为钾高效吸收和低响型小麦品种的筛选指标 ,最好的筛选指标是将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相结合。根系分泌H+的能力与K+的吸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小麦钾离子吸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日光温室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经筛选的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小麦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K+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钾营养状况小麦K+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Imax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钾效率分类,结果与经筛选的不同基因型小麦的钾效率特征相一致,Km和Imax可用来评价和筛选高效吸钾基因型小麦。但不同基因型小麦Km和Imax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表现规律不相同,Km和Imax值的大小受到小麦本身钾营养状况反馈调节,植物钾营养状况越高,Km越大,Imax越小;有的基因型受本身钾营养状况影响较大,有的受其影响较小,但总体上还是相一致的。结果还看出,温6-986和周麦13是钾高效基因型,予农015是钾低效基因型;同一基因型小麦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是以不同机制吸收钾的。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Ca on the influx kinetics of Mg and Na, and Mg effects on Ca influx kinetics were evaluated in intact corn roots. Increasing levels of Mg (25 to 75 μM) reduced the Imax for Ca. However, in absence of Mg, increasing levels of Ca (10 to 30 μM) increased the Imax and Km for Ca. Higher levels of Mg interfered with Ca influx. Increasing levels of Ca promoted the Mg influx rates and increased Km as well. Absence of Ca reduced the magnitude of Imax and Km for Mg. At an initial level of 50 μM Ca, increasing Na levels from 50 to 100 μM enhanced the Imax and Km for Na. In the absence of Ca, higher Imax were recorded for Na. Calcium reduced the Na influx rates.

Ion influx kinetics for Ca, Mg, Na and P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two morphologically differing intact root systems of corn and onion. The rate of influx for Ca, Mg and Na in corn were lower than onion roots. The Imax for P in cor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in onion. The Km vaues for Ca, Mg and Na in corn were also higher than onion indicating a lower affinity by the carrier sites for these ions in corn roots.  相似文献   


17.
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冷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开花前功能叶片和穗部具有较高的磷素积累量;开花后的吸收积累量也较大,比暖型小麦高24.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磷素积累量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分别比暖型小麦高6.3%、11.1%、18.5%和50.6%;植株磷素总积累量趋势与子粒一致。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属于高效吸磷基因型,暖型小麦属于低效吸磷基因型;而且冷型小麦磷素积累量对氮、磷肥均有较高的响应度,属于高效高响应吸磷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