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壤pH值与镉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对土壤pH值和镉含量的响应,以3个籽粒Cd含量差异明显的晚稻品种(天优华占,TY;星2号,X2;湘晚籼13号,XW)为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pH值稻田研究土壤镉(Cd)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Cd累积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因土壤pH值下降而下降,且品种间降幅差异明显,以X2最大(21.72%33.81%),XW最小(3.05%17.71%);添加0.5 mg·kg-1Cd时水稻减产不显著,但添加1.0 mg·kg-1Cd时各品种均显著减产,且其降幅与品种和土壤pH值有关,X2和XW在酸化条件下降幅较大,而TY在正常pH条件下降幅较大。植株(整株)Cd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各品种植株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的提高与土壤pH值的下降而显著提高,且植株Cd含量峰值因土壤酸化而提前。水稻器官间Cd含量依次表现根>茎>穗>叶,各器官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大,但增大倍数存在器官间差异;品种间器官Cd含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表现为X2>TY>XW,而稻穗表现为TY>X2>XW。水稻各器官及全株Cd累积量均随着土壤Cd浓度提高和土壤pH值降低而显著增大,成熟期累积量表现为茎>穗>根>叶;品种间Cd累积量差异明显,营养器官和整株Cd累积量表现为X2>XW>TY,而穗Cd累积量表现为TY>X2>XW。Cd分配比例一般以茎为最高,叶最低,土壤酸化使茎、叶所占比例增大,根、穗所占比例降低;品种间Cd分配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穗Cd所占比例表现为TY>X2>XW。可见,水稻产量与器官间Cd累积分配规律受到土壤Cd含量和pH值的影响显著,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本研究为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pH值与Cd含量稻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酶法预处理对花生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次提出了以低温预榨花生饼为原料,经Viscozyme酶预处理后再碱溶酸沉提取蛋白质的新工艺,研究了酶处理条件对花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的试验结果是:当花生饼浓度为15%,温度为45℃,酶用量1.26%,pH值为4.3,反应时间为134 min时,蛋白提取率为79.38%,而未用酶处理者蛋白提取率为58.35%,表明酶法预处理花生饼可以显著改善花生蛋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3.
芝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该文测定了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芝麻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芝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98%;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5 h,如此条件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6%;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200 W、微波处理时间70s,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30 min,这种工艺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8%。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辣木叶总黄酮的可利用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超声法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1(w/v)、浸提时间88 min、浸提温度61℃,在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5.17%,验证试验所得总黄酮得率为5.21%±0.03%,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辣木叶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36、0.2962、0.017 mg·m 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一种油料蛋白提取方法,该研究以双低冷榨菜籽饼为原料,碱性电解水为溶剂,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了碱性电解水提取冷榨菜籽饼分离蛋白(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 extracted Rapeseed Protein,ARP)的优化条件,并与相同条件下碱溶酸沉法提取菜籽分离蛋白(Ultrapure water extracted Rapeseed Protein,URP)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提取工艺各环节因素对菜籽蛋白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分别为:碱性电解水pH值、温度、料液比、时间;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45 ℃、碱性电解水pH值11.5、料液比1:10 g/mL和提取时间60 min,蛋白质提取率为59.34%。与相同条件下碱溶酸沉法相比,碱性电解水提取的菜籽分离蛋白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高、表面疏水性强、粒径小、ζ电位绝对值大,同时其提取率、溶解性、持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均显著得到改善(P<0.05);此外,ARP内源荧光光谱强度更高,二级结构更有序。由此可知,该研究结果为碱性电解水提取冷榨菜籽饼蛋白提供参考,不仅提高了提取率,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菜籽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泡沫分离苜蓿分离的条件,试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pH值、装液量、料液比、气体流速4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富集比和回收率为指标,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7.0、料液比为87.5 mg/L、装液量为600 mL、气体流速为600 mL/min。在此条件下叶蛋白的回收率为90.2%;富集比为7.64。泡沫分离法分离苜蓿蛋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该研究可为苜蓿叶蛋白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和利用苦菜中的黄酮资源,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菜总黄酮,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苦菜总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菜总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菜总黄酮超声泼辅助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9%、浸提温度69℃、浸提时间162 min、料液比1∶62(m/v),此条件下苦菜黄酮得率为3.73%±0.03%。最优提取条件下,苦菜总黄酮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05 9、0.153、0.024 8 mg·m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苦菜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稀HCl从蚕粉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影响因素的水平,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蚕粉1-DNJ提取工艺的影响。其中1-DNJ含量测定采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FMOC-Cl)衍生化法,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衍生物进行测定。1-DNJ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谱图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荧光可以检测蚕粉来源的1-DNJ。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DNJ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3h,浸提温度72.9℃,料液比分数为1:282。在此条件下,1-DNJ的理论提取率为0.493%,实际提取率为0.487%,相对误差为1.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稀酸浸提家蚕1-DNJ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枳实副产物中柠檬苦素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旋转正交试验对枳实副产物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剂乙醇浓度78%、pH值6.5、料液比1∶6(w/v)、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2 h,该条件下柠檬苦素的提取率为94.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油松、华山松、雪松、白皮松和樟子松5种不同品种松针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松针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对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苗高,但对白三叶草幼苗干重的影响不显著。5种松针水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的化感作用敏感趋势大体为:华山松>雪松>樟子松>白皮松>油松;5种松针甲醇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的化感作用敏感趋势大体为:油松>雪松>华山松>樟子松>白皮松。由此可知,5种松针浸提液对白三叶草具有化感抑制作用,能够影响白三叶草正常生长,松树林下林草复合模式不适宜选择白三叶草。这将为人工林下牧草的选择以及制定适宜的林草复合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eguminosae) allergy is a major cause of food-induced anaphylaxis. The potential use of activated charcoal (AC) to adsorb and reduc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eanut protein allergens for use in the moderation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rate and extent of protein release from peanut and the adsorption of the solubilized protein by AC was determined under physiological pH values and confirmed in vivo using a porcine animal model system. Peanut proteins were adsorbed with equal efficiency at pH 2 and 7 and are completely removed from solution by an AC/protein ratio of approximately 80:1. This suggests that AC can bind protein under gastric (pH 2) or intestinal (pH 7) conditions. The rapid adsorption of soluble peanut allergens and the continuous binding of allergens released from peanut particulate material suggest the potential efficacy of using AC for gastric decontamination and possible elimination of a biphasic allerg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花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土柱栽培试验,采用15N 示踪法研究氮肥用量对花生不同器官氮素同化吸收与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90 kg·hm-2(N2)时,花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基本不再显著增加。籽仁干物重在3个施氮量(N1、N2、N3) 条件下分别较不施氮增加2.61%、5.32%和1.88%,且在施氮量90 kg·hm-2(N2)时最高,为19.00 g/株。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花生不同器官15N 积累量表现为籽仁> 叶> 茎>果壳>根;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15N 在花生各器官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增加了15N 在籽仁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茎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促进氮素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提高了15N 在籽仁中的积累量,其氮肥利用率分别较N1、N3和N4提高22.77%、17.56%和28.13%。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施用90 kg·hm-2氮素(N2)可提高花生籽仁干物重,增加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一元二次方程模拟结果表明,77.19 kg·hm-2为花生产量最高的最适施氮量。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氮肥利用率及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花生清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分离花生种子中的花生清蛋白,并用DEAE-52柱纯化得到花生清蛋白,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性及DNA酶活性。结果表明,65%硫酸铵分离花生清蛋白效果最好;纯化后的花生清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5、15.5、17.2 kDa。花生清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较高,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花生清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清蛋白浓度从0.02 mg·mL-1升至0.10 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26.3%增加到45.0%,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从10.8%增加到93.5%。DNA酶活性也与花生清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清蛋白浓度从0.1 mg·mL-1提高到0.6 mg·mL-1,清蛋白和质粒混合液的电泳条带逐渐变暗;当花生清蛋白浓度为0.8 mg·mL-1时,电泳条带消失,质粒被完全降解;Ca2+、Mg2+、K+、Na+4种金属离子都有增强清蛋白DNA酶活性的作用,增强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Mg2+>Ca2+>Na+>K+。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清蛋白功能性质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利用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的各项理化性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粉碎粒度等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牡丹籽油进行精炼,测定牡丹籽精炼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牡丹籽油的最佳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牡丹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机溶剂石油醚、浸提温度57℃、浸提时间5 h、料液比1∶11、粉碎粒度40目。在精制过程中分别加入4%沸水、8%碱液和2%活性白土,得到的精炼油磷脂含量、过氧化值、碘值及酸值分别为8.37 mg·100g-1、2.48 meq·kg-1、160.85 g·100 g-1、0.37 mg NaOH·g-1,牡丹籽油过活性碳柱后其精炼得率达21.37%。本研究结果为牡丹籽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更优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鱼骨可溶性钙的高效提取,搭建了基于单相变压器结构的试验系统并设计制造了功能性的玻璃腔体,以低频硅钢(400~700 Hz)作为闭合磁路利用感应交变电场对青鱼鱼骨钙进行提取,考察激励电压、电场频率、温度、料液比、溶液p H值对鱼骨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 H值环境更有利于鱼骨中钙的溶出,当激励电压一定时,提取率随电场频率增加而减少,感应电场辅助提取的较佳时间和温度分别为25 min和50°C,该技术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励电压160 V、电场频率450 Hz、p H值2.5、料液比1∶5 g/m L,鱼骨钙提取率为88.65%±4.6%。研究结果为农副产品高附加值产物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生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是该技术应用于花生油掺假检测的基础,为探究花生油生产过程中碳、氢、氧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规律及其受产地、年份的影响,本试验收集了3个年份6个省份的花生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定油脂中3种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2H和δ18O)。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花生样品中,油脂的δ13C、δ2H和δ18O值均不相同。以δ13C为例,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湖北>辽宁>广东>山东>河南>江苏,部分省份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年份不同油脂稳定同位素特征也存在差异。另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产阶段的油脂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几乎一致,加工工艺的差异未改变油脂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可见,油脂中保留了花生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油掺假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吡虫啉在植物体内的行为规律,本研究以14C-吡虫啉为研究对象,采用种衣剂拌种法,设低药种比(4.8和5.4 g·kg-1)以及高药种比(6.0和7.2 g·kg-1)处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探讨了吡虫啉在苗期甘蓝型油菜中的动态吸收变化和转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药种比6.0 g·kg-1处理的苗期油菜对吡虫啉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苗期油菜植株体内的吡虫啉含量水平总体表现为高药种比处理显著高于低药种比,而高药种比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二者吡虫啉含量水平分别维持在4.72~7.96和4.20~9.42 mg·kg-1范围内。低药种比处理的苗期油菜茎中吡虫啉含量显著高于植株其他部位,且下部叶(叶1)明显高于其他叶,其放射性分配比为:茎>叶>根;高药种比处理的茎和叶1中吡虫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其放射性分配比为:叶>茎>根;各处理组根中14C-吡虫啉的分配比均较低,在9.81%~16.37%范围内;吡虫啉更易在叶缘部位积累。吡虫啉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综上所述,吡虫啉种衣剂处理油菜种子的适宜药种比为6.0 g·kg-1。本研究为吡虫啉的科学使用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高氯酸法提取牛肝中左旋肉碱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娜  余群力  曹晖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280-286
为探索超声波处理对左旋肉碱提取效果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处理技术参数,以牛肝脏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酸提法提取左旋肉碱,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左旋肉碱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选参试因子对左旋肉碱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超声波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用量为100g,在超声功率437W,超声时间15min,料液比1∶5g/mL时,左旋肉碱提取得率达38.37mg/kg。该研究表明超声波技术在左旋肉碱提取工艺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