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脂蛋白脂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不同体重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杜长大母猪的肠系膜脂肪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基因,获得1条约689 bp的片段,以pGEM-T Easy vector 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从筛选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LPL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LPL cDNA的部分序列,编码2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研究得到的基因片段与报道的猪脂肪组织中LPL cDNA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1%。以LPL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β-actin 为内标,研究不同体重猪脂肪组织LPL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从刚出生到30 kg,LPL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在30~50 kg,LPL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50~90 kg,LPL基因表达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1, 30, 50, 70和90 kg左右的杜长大猪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猪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获得1条211 bp的片段,以pGEM-T 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DH5α中。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猪肌肉组织中的H-FABP cDNA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H-FABP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18S rRNA为内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猪肌肉组织中H-FABP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出生到50 kg,猪H-FABP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50~90 kg阶段, H-FABP基因的表达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从1,30,50,70和90kg左右的杜长大猪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猪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获得1条211bp的片段,以pGEM-T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中。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猪肌肉组织中的H-FABPcDNA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H-FABP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18SrRNA为内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猪肌肉组织中H-FABP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出生到50kg,猪H-FABP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50~90kg阶段,H-FABP基因的表达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从杜长嘉(Duroex Landracex Taihu)猪的皮下脂肪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肥胖基因(obesegene;ob),获得1条504bp的片断,以pGEM-T Easy 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中。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肥胖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肥胖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编码16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成熟肽的主体部分。研究得到的基因片段与报道的猪脂肪组织中ob cDNA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99.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94%。以ob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β-actin为内标,研究不同日龄的猪脂肪组织ob基因表达的差异,1-28日龄ob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28日龄达到最高,随后,到56日龄ob基因表达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杜长大母猪的肠系膜脂肪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SOCS3基因,获得1条约332 bp的片段,以pGEM-T Easy vector 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中。从筛选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SOCS3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 SOCS3 cDNA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猪SOCS3 cDNA部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100%。以SOCS3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18s rRNA为内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猪肠系膜脂肪中SOCS3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从初生到90 kg,SOCS3基因在肠系膜脂肪中表达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90 kg较初生时增加了141%(p<0.05)。  相似文献   

6.
牛乳铁蛋白对断奶仔猪抗菌肽PMAP-37 mRNA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体内试验(饲养试验)和体外试验探讨了牛乳铁蛋白(bLF)对抗菌肽PMAP-37 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饲养试验中,72 头36 日龄杜长嘉(♂杜洛克×♀长嘉) 断奶仔猪, 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3 个处理组, 每个组设3 个重复, 每个重复8 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处理1) 饲喂不添加bLF 的饲粮, 处理2、处理3 分别饲喂添加含0.125% bLF 和0.25% bLF 的饲粮。在体外实验中,分离培养猪骨髓细胞后,添加不同浓度的bLF(10、100、1000 µg/ml)分别培养3h 和6h,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对照组用培养液替代。根据已报道的猪抗菌肽PMAP-37 和看家基因18S rRNA基因序列, 分别设计PMAP-37 和18S rRNA 的引物, 探讨了PCR 体系中适宜的MgCl2 浓度和循环次数。以此构建一优化的半定量RT-PCR 法。以18S rRNA 为内标,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bLF 和骨髓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bLF 对仔猪抗菌肽PMAP-37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125% bLF和0.25% bLF组分别使PMAP-37 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9.62%(P<0.01)和69.23%(P<0.05);在骨髓细胞中分别添加10、100、1000 µg/mL bLF在3h 和6h 诱导后对PMAP-37 基因的表达有所提高,但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bLF在体内和体外对抗菌肽PMAP-37基因表达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麦RPL21基因同源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60S核糖体蛋白L21(ribosomal protein L21,RPL21)的基因组结构和表达模式,以GenBank数据库中小麦RPL21基因的部分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RT-PCR和PCR技术从小麦多子房株系幼穗中克隆了RPL21基因的cDNA与DNA片段,并对该基因在小麦多子房近等基因系间的表达差异和多子房...  相似文献   

8.
鸡、猪BPI氨基端的基因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 I)N端cDNA,构建重组体pM D 18-T-BP I,并进行序列鉴定,应用RT-PCR技术,参照G enB ank报道的预测序列,从鸡多形核白细胞(PM N)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 I)氨基端95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并与pM D 18-T连接,构建BP I氨基端的基因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从猪PM N的总mRNA中扩增出BP I氨基端48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鉴定。获得鸡BP I N端长度为285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中有3个点突变,但均不在活性中心;获得猪BP IN端长度为146 bp的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出BP I N端基因,经序列测定,确认为BP I基因,为进一步表达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番茄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IN3(Le-EIL)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根据拟南芥?穴Arabidopsis thaliana ?雪、烟草?穴Nicotiana tabacum ?雪EIN3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扩增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果实中得到一个486 bp的同源片段。以此片段作为探针,从番茄果实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个拟南芥EIN3的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命名为Le-EIL。该克隆含有一个1 8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5个氨基酸。经同源分析,它与烟草TEIL基因的同源性为79%,与拟南芥EIN3、EIL1、EIL2和EIL3的同源性分别为59%、56%、52%、46%。Le-EIL基因表达与番茄果实的成熟及乙烯生成情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普通番茄果实的不同成熟时期Le-EIL基因都有表达,并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增强,在转色期和粉红期Le-EIL基因的表达最强, 在全红期后减弱。在转反义ACS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果实中,只有开花后60 d的果实中Le-EIL基因有微弱的表达,在其它成熟时期均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
大梅与梅山猪背最长肌正反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基因差异表达的角度研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构建了差减效率均为210倍的大梅与梅山猪背最长肌正反消减文库。在大梅(被消减)-梅山库中挑选了610个有效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出48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Blastn网上比对揭示了37个基因,其中28个EST是已报道基因的cDNA片段,9个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在梅山(被消减)-大梅挑选了580个有效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出45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Blastn网上比对揭示了34个基因,其中26个EST是已报道基因的cDNA片段,8个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木聚糖酶基因(xynB)的克隆及真核分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RT-PCR方法,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GIM3.452总RNA为模板,克隆出木聚糖酶B(xy-lanase B,xynB)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567 bp),编码188个氨基酸.将其与猪腮腺分泌蛋白(parotid secretoryprotein,PSP)基因的信号肽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得到拼接片段PSxynB,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HisTMA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PSxynB,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构建正确.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pcDNA-PSxynB转染猪肾细胞(PK15),通过RT-PCR证实其在PK15细胞中表达,并在细胞培养液中测到了木聚糖酶活最高达36.4 IU/mL.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在湖北省通城县和崇阳县设置试验,研究双季稻生产中减施20%和40%化肥条件下最佳紫云英翻压量.紫云英翻压量设15000、22 500、30 000和37 500 kg/hm2 4个梯度.分析早稻和晚稻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数据,结果表明:减施20%化肥条件下,翻压紫云英早稻增产效果明显,与100%化肥相比,最高可达8.6%,紫云英最适用量为22 500 kg/hm2;减施40%化肥条件下,与100%化肥相比,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最适用量为37 500 kg/hm2;减施20%化肥条件下翻压30 000和375 000 kg/hm2紫云英后效明显,与100%化肥相比,晚稻分别增产2.7%和2.4%,但减施40%化肥翻压紫云英造成晚稻略有减产.等翻压量下,减施20%化肥各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生长一般好于减施40%化肥条件下.因此,双季稻生产中,紫云英替代20%的化肥,翻压量在22 500 kg/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荒漠植物白沙蒿总RNA为模板,运用RT-PCR方法扩增出肌动蛋白基因核心序列。将获得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白沙蒿肌动蛋白基因核心片段长599bp,编码198个氨基酸。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并与多种植物肌动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片段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75%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5%以上,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从含有猪resistin基因(Retn)cDNA的质粒pMD18T-Retn中扩增Retn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cDNA3.1( )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etn。采用LipofectaminTM2000转染Hela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Hela细胞株。用RT-PCR、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表明Retn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转录与表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鸡粪和猪粪有机肥(0,15,30,45和60 t/hm^2)施用后,重金属Cu和Zn在土壤剖面迁移积累特征,及辣椒产量、品质和各器官(根、茎、叶和果实)Cu和Z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鸡粪和猪粪施用显著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Cu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Cu含量增幅分别达到22.60%~66.59%和36.13%~95.00%,Zn含量增幅分别达到10.49%~39.27%和11.18%~51.94%,猪粪施用后耕层(0—20 cm)土壤Cu和Zn含量增幅大于鸡粪;鸡粪和猪粪带入的Cu和Zn主要积累在耕层(0—20 cm)土壤,Cu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36.95,137.24 mg/kg,尚未超出国家安全标准。高用量(60 t/hm^2)鸡粪和猪粪中的Cu和Zn存在明显向土壤深层迁移现象,与猪粪处理相比,鸡粪中带入的Cu和Zn向下迁移的幅度小。鸡粪和猪粪施用显著提高了辣椒果实单果重及产量,在施用量为30 t/hm^2时达到最大,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4.98%和29.04%,高用量(60 t/hm^2)鸡粪和猪粪显著提高了辣椒V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改善了辣椒品质。15 t/hm^2鸡粪和60 t/hm^2猪粪显著提高了辣椒果实Cu含量,但均未超过20 mg/kg,可以安全食用。鸡粪和猪粪的施用对果实Zn含量(16.35~20.87 mg/kg)影响不显著。可以认为,合理施用鸡粪和猪粪有机肥在短期内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虽然会造成Cu和Zn在耕层(0—20 cm)土壤的积累,但尚未引起土壤Cu和Zn污染,也不影响辣椒果实的安全食用,但如果长期施用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