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薇甘菊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农林杂草。为了预测薇甘菊在中国的适生区,该文运用预设预测规则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for rule-set production,GARP)和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薇甘菊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方法对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选出最优模型进行预测,同时对环境变量进行刀切法分析,判断环境变量对薇甘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RP和MaxEnt模型ROC曲线下面的面积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均值分别为0.910和0.971,MaxEnt模型的AUC值更大,预测结果更准确,运行速度更快,更适合用于薇甘菊的适生区预测;对环境变量进行刀切法表明,海拔和季节性降水量方差对薇甘菊的分布影响最小,年温变化范围、年降水量、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温度变化方差这5个环境变量对薇甘菊适生区预测影响最大;预测结果显示薇甘菊在中国大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云南、福建、西藏、贵州等省,其中西藏东南部和西南部、贵州西南部、福建中南部等地区应该加强监测及预警。  相似文献   

2.
薇甘菊蔓延成灾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具有植物杀手之称,是一种外来的恶性杂草。其最早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生长,因其没有天敌,所以近些年不断扩散,并且扩散速度也在逐年加快,很多地区都受到了它的危害。目前,薇甘菊在云南省生长较多,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成长与发育。薇甘菊在云南省传入的时间较早,并且气候条件都有益利于薇甘菊的生长,再加上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防止薇甘菊的扩散,导致薇甘菊成灾。基于此,对薇甘菊的成灾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多年生恶性入侵杂草,会严重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目前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采用生物替代的方法控制薇甘菊,既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又可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根据薇甘菊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选择15种适合在薇甘菊大面积发生区域生长并具有较好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植物,采用盆栽竞争试验,通过测定株高、生物量(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速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替代植物对薇甘菊的防控效果,以筛选出最佳替代植物。结果表明,所选植物中,香茅(Mosla chinensis)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最好,薇甘菊与这两种植物竞争时,其鲜重、干重、株高等指标在15组处理中均为最低或次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香茅和柱花草与薇甘菊共同种植时,不同植株比例的条件下,薇甘菊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单独种植薇甘菊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薇甘菊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香茅和柱花草与单独种植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香茅和柱花草在不影响自身生长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可作为良好的替代植物。  相似文献   

4.
德宏州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爆发,给农业、林业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通过调查分析,充分掌握了薇甘菊的发生特征、生长习性、传播方式、危害现状;总结多年的防控经验,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启动应急预案、制定防控方案、建立监测网络、协同部门联防、建立一区三带等综合防控措施,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保山市自2008年首次发现薇甘菊,到目前发生面积已达531.54km2,全市5县(区)均有发生。近几年通过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薇甘菊在保山的扩散与蔓延。针对保山市薇甘菊发生情况和特点,探讨薇甘菊防控对策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4):45-45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薇甘菊: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m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  相似文献   

7.
目前,入侵广西的外来生物已超过200种,其中有121种外来入侵植物、97种外来入侵动物.外来入侵植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3种,如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南美蟛蜞菊等;外来入侵动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1种,如福寿螺、克氏原螯虾、湿地松粉蚧等.分析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对策:1)强化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按照"广泛发动、防除并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农业部组织全国22个省(市、区)分别开展了以紫茎泽兰、豚草、水花生、少花蒺藜草、薇甘菊、螺旋粉虱等外来入侵生物为重点的集中灭除行动,通过采取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植物外来种入侵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其中紫茎泽豆、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和凤眼莲等16种外来物种已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hm2,农田面积超过140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年达574亿元。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目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至10月。云南省农业环保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福寿螺和薇甘菊调查工作。根据本次调查:福寿螺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的13个有分布。总分布面积为320.5万亩,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0.5%,水田中的分布面积为228.3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7%。  相似文献   

11.
广西杉木病虫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在广西的分布较广,因其具有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了广西速丰林中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杉木的种植的不断发展,病虫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且危害的面积大,严重影响了杉木的生长质量,已经成为了制约杉木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广西的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杉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杉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调查广西杉木病虫害的危害现状、发生种类和特点,并详细探讨杉木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以期为广西林业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重点实施入侵生物灭毒除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 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和 2 3种入侵微生物 ,其中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和银胶菊等 ,虫害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和桔小实蝇等 ,动物有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等 ,微生物或病害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玉米霜霉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和番茄溃疡病等 ,这些外来物种给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广西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水土流失面积有2.81km2,占土地总面积23.67万km2的11.8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广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介绍广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广西水稻土壤母质中镉对稻米质量安全危害,建立合理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以推进广西优势富硒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测试稻米中镉及土壤中镉、pH、有机质等多个环境因子,筛查影响稻米积累镉的主要因子,建立评价土壤中镉危害稻米安全的多因子系数法。采用该方法对广西水稻土中镉的风险进行评价,其预测稻米中镉含量超过限量值的结果,与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预测结果相比较,准确率提高1倍,漏判减少85%。多因子系数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优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素诱导甘菊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菊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渍种子12h,变异率为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并且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甘菊1株(2n=4x=36)。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变大,叶绿体数变多,叶片变小,花径变大,舌状花数目减少,管状花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6.
广西银滩地区土地退化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广西北海市南岸银滩旅游开发区自大规模开发以来出现的土地退化及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指出银滩地区迫切需要进行环境的整治与恢复。核心问题是如何着手建立一个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崩岗侵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流失形式,造成的危害严重。特殊的地质环境、降雨条件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崩岗侵蚀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广西已有的崩岗治理经验,提出了今后开展崩岗防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铅镉有效态提取剂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金属镉、铅是危害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其在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水稻盆栽添加实验,选择7种有效态提取剂,对辽宁张士草甸棕壤、湖北大冶红壤、广西河池灰色石灰土3种土壤中的镉、铅有效态含量分别与土壤、糙米中镉、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主要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数据,以实际侵蚀调查单元和侵蚀地块为基础,统计和分析了广西侵蚀地块不同土地利用情况和地形特点以及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类型以为林地、耕地为主。整体地形崎岖,侵蚀地块破碎,平均坡长为35.60 m,平均坡度为18.49°。坡长、坡度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随着坡度增加,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模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坡度临界值为25°~40°,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增加不断增大,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稍大于坡度。广西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至轻度为主,各土地利用中耕地土壤侵蚀状况最严重,特别是15°以上的陡坡耕地对区域水土流失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广西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区和西南岩溶区。总体来说,广西的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分布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及危害严重;岩溶区生态系统退化引起的土地资源丧失,已成为广西的头号生态问题。广西全区可分为桂西(缺水少土区)、桂中(坡耕地多、土壤贫瘠区)、桂北(水源涵养区)、桂东南(崩岗侵蚀区)4个区域。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应按照预防为主、分区施治的思路进行,并强化水土保持宣传、加强科研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区域、局地、小流域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