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废旧农膜对农业生产和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酒泉市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对"白色污染"治理工作,使农村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期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农业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在保障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过去10 a,中国面源污染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源的贡献仍居高不下。该研究阐述了新时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以"生态循环、流域统筹"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思路;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卡脖子技术,提出了以"种养结合、产业链循环"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实现路径;深入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运维机制不通畅的原因,提出以"农民和农业企业为主力军"的多元主体治理及运维机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粮食高产的背后,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威胁着地表水环境的安全。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发现,农业经济规模、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种植业结构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农业结构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正向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的"双控"模式;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创"途径;打造政府引导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多管齐下治污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个别指标计算时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的问题,该研究充分考虑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形成及调控全过程因素,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更易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参数、应用韦伯-费希纳定律克服个别风险指标过大的问题,给定了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计算方法,评估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县域单元的纵向和横向污染治理清单。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县域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处于中风险,库区内湖北省夷陵区、重庆市南岸区风险值最高,其次是重庆市大渡口区、沙坪坝区等市辖区、巫溪县以及湖北省兴山县和秭归区,之后是开州区、万州区、丰都县、云阳县等区域;化肥强度指数、畜禽养殖强度指数、降雨侵蚀指数、环保投资指数是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影响指标;三峡库区各县域化肥强度指数以及畜禽养殖强度指数风险值之和占总压力指数风险值的比例平均为79%,巫溪县、巴东县、巫山县甚至达到90%;重庆市南岸区、大渡口区以及湖北省各县域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建议开展茶果树施肥技术提升,畜禽养殖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云阳县、开州区、巫溪县、巫山县以及湖北省各县区,建议更多开展猪和羊畜禽废污处理能力提升,此外还应加大环保投入以及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纵向管控来看,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以南岸区和夷陵区为优先管控区域,河流水质优先治理区域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以及湖北省的各县区,从横向管控来看,大部分县域的主要污染防控因素为化肥减量和畜禽养殖治理,其中三峡库区上游和下游地区应当更多关注化肥减量,中游则更多关注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控,该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要求,切实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一重要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以东山红旗水库库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现了红旗水库的"水清"和"水洁",提升了红旗水库水质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水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的相结合。通过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植被覆盖、林分郁闭度得到明显提高,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危害;二是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生态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大量减少面源污染,控制泥沙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水库,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滇池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选择了沿岸2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研究。针对2个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总结出大棚三室堆沤池、耕地径流水治理、村庄污水处理、农业清洁生产和村庄保洁5种治理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发展的根基。"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及流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工作,总结、提炼了一些成功的生态补偿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种养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养殖生态鱼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以项目形式的生态补偿实践,同时在生态补偿的理论、政策、措施,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初步实现了"控源、减排、循环、利用"的目标。本文通过总结大理州近年来以项目形式实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体制的经验,旨在为保护高原湖泊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搞好上游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一湖清水送北京的关键所在。基于此,从丹江口水库西峡水源涵养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入手,结合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提出了丹江水库上游西峡水源涵养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铜仁市民间资本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的做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仁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步较晚,由国家实施的水保生态建设项目较少,水土流失治理速度缓慢。"十一五"以来,为了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铜仁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保生态建设,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民间资本参与水保生态建设是一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农民的事业,要坚持政府的正确引导,使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到水保生态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1.
巴中市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市在实施国家“长治”工程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家园”的总体思路,将治理水土流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基本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详细介绍了巴中市在水保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与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表现的重要途径,其前提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防治,以提升农业生产系统环境质量。本文在系统梳理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难点及问题,一是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大与施用强度高并存;使用效率低与流失严重同在;二是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包装物带来的面源污染呈现加重态势;三是农用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四是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严重;同时,兽用抗生素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存在着防治对象具有多源性、防治主体多元性以及防治技术有效性不足、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升全社会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监督,并注重实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实施多维创新,保障农业生产系统的健康,以更好地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三峡生态屏障区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了大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了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万州区实施了3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辽宁省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而农业面源污染正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分析以及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农业面源对如泰运河(如东段)产生的污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初步探索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建湖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以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意义,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阻力评价及"源-汇"风险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识别评价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对小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该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借助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评价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阻力和识别"源-汇"风险。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确定"源"地的分级,在获取地形、距离、土地利用和氮磷等自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氮和磷的阻力基面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氮、磷和总阻力面,以此判定影响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阻力空间分布趋势;同时借助阻力阈值,对阻力面进行等级划分,以此识别影响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结果表明:1)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同阻力因子,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奠定了阻力基面的空间异质性;阻力基面反映了影响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景观空间差异,表现为"源"景观类型的阻力基面小于"汇"景观类型;氮和磷的阻力面总体上围绕"源"地向外呈现不断增大的空间变化特征;2)划定了影响王家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区:极高风险区(0.297 7 km~2)高风险区(0.154 4 km~2)中风险区(0.147 5 km~2)低风险区(0.147 4 km~2)极低风险区(0.016 0 km~2);影响整个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偏高,但小流域内仍有一定范围的低风险区,能确保流域内的氮磷流失得到有效拦截。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景观和空间阻力角度识别评价"源-汇"风险格局,为科学防范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地表水源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太原市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饮用水功能区内因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农村生活废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水库供水安全。运用近年来的水质调查、监测、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汾河源流区、汾河水库上游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降雨径流、土壤侵蚀和污染物迁移转化3个主要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针对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出了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区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为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国务院决策的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这项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让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农业面源的污染与水质保护和环境保护关系十分密切。按照国家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总体方针,必须加大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杜绝水质污染,确保京津冀地区饮用上放心水。笔者对南阳市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7条治理对策,旨在对综合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智能化、可视化和信息化的优点,利用 GIS技术研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一大趋势。本文阐述了基于 GIS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技术,包括农业面源数据处理与管理、时空分布与空间差异性、GIS信息系统开发、大数据可视化、模型模拟、污染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测等,并提出了 GIS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